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0:35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报告: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投资剧增


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近年来从新兴经济体获得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最为可观。

世界银行新近发表的报告指出,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政府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从每年不足10亿美元猛增至70亿美元。

*以优惠贷款为主*

报告说,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政府和非州国家的双边协议框架下,以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贷款的形式进行。这些投资有将近三分之二集中在水力发电和铁路项目。截至2007年底,中国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总共为10个水力发电项目提供融资,预计这些项目完工后将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发电量提高30%。在交通领域,中国出资40亿美元在非洲修复1350公里铁路,同时新建1600公里铁路。

报告作者之一、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部的首席经济学家费弗安.福斯特女士在世行总部举行的报告发布会上说,中国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规模呈现出加大的趋势。

她说:“看一下目前中国政府在非洲的投资承诺,我们会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迹象。大约一半的项目,也就是35个左右是比较小的,投资规模小于5千万美元的项目。但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大型项目,也就是那些总额接近或超过10亿美元的项目开始增多。”

福斯特指出,世界银行的这项研究只限于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间贷款,并不包括中国流向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海外发展援助。

除了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的投资项目外,两年前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注资成立的中非发展基金也计划加大对非洲的投资力度。中非发展基金6月底宣布,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把对非洲的投资从目前的6千万美元增加到3亿美元。

*高度互补*

从地理分布来看,中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较为集中。超过70%的投资分布在尼日利亚、安哥拉、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四个国家。

世界银行负责非洲地区的副行长奥比加利.卡特林女士指出,中国加速在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动力源于双方经济的高度互补。

她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建筑工业。同时,中国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不断扩大,但是非洲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未开发资源。”

世行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每年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超过100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在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中培植了以基础设施见长的民事工程和建筑行业。自1999年以来,中国建筑业保持了每年20%的平均增速。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2006年,中国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自然资源进口达到了220亿美元,其中的80%是原油进口。目前,中国30%的原油进口,80%的钴进口,以及40%的锰进口依赖非洲。此外,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所谓的“安哥拉模式”。也就是说,中国进出口银行允许接受贷款的国家使用自然资源作为贷款偿付手段。世行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对非投资的八个基础设施项目利用这种模式。

*贝哈尔:非洲资源流失*

曾经供职于纽约时报、福布斯和时代杂志的美国自由撰稿人理查德.贝哈尔今年稍早在莫桑比克、赞比亚和刚果等国考察了中国对非投资并撰写了题为《中国在非洲》的长篇报告。贝哈尔告诉美国之音,他在非洲考察的过程中,看到了中国资金为非洲经济注入的活力,但同时也对中国企业利用当地的政治腐败和法制缺乏而造成非洲资源的流失。

贝哈尔说:“即使一些国家由于中国的投资而看到希望,但是你总能看到黑暗的一面。就拿刚果来说,中国一次投入90亿美元的投资。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开工。但是走出金沙萨,你发现几乎所有的铜矿全部在为中国采铜。这些铜的很大一部分通过走私运出刚果,刚果政府没有得到任何收入。”

*印度也增加对非投资*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除了中国外,印度和海湾国家近年来也大幅增加对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印度目前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和苏丹,年度投资额在5亿美元左右,规模和阿拉伯国家在非洲的投资大体相当。报告说,2007年,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超过了50亿美元,投资规模已经和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成员国等量齐观。

这份报告援引世界银行债权国信息系统的数据说,中国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基础设施贷款的平均利率为3.6%,宽限期为4年,贷款平均期限为12年,基本符合国际开发领域关于优惠贷款的界定。

关键词:中国,非洲,基础设施,投资,剧增,世界银行,报告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特朗普2.0国安团队成形 对中更强硬?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2:3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