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加入北约会削弱与中国的关系吗?

资料照片: 2024年3月4日美国和德国军人参加在波兰北部科尔泽涅沃举行的北约DRAGON-24军事演习。

北欧的“北约化”已无障碍。3月5日星期二,匈牙利总统签署了批准瑞典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申请的法案,这是北欧国家瑞典成为北约联盟第32个成员国前的最后一个技术步骤。接下来,瑞典将履行仪式、正式成为北约的一员。参照先例,这不会花费很久的时间。随着瑞典的加入,北约将控制除了俄罗斯以外的全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

资深国际关系研究人士告诉美国之音,由于在经济上受中国牵制,在加入北约后,瑞典恐怕会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紧密伙伴—中国的关系。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上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最不愿意看到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的是俄罗斯”。然而中国是俄罗斯几乎仅存的有力盟友。在2022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访问北京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双方高调表示:“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

作为回应,北约于当年6月发布的《北约战略概念》(NATO 2022 Strategic Concept)将中国列为所面临的威胁之一,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宣称的野心和胁迫性政策对我们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构成挑战”。该文件同时指出中国和俄罗斯联邦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它们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企图相辅相成,“与我们的价值观和利益背道而驰”。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HSE University)国际关系部副部长、世界秩序研究和新地区主义研究实验室副主任德米特里·诺维科夫(Dmitry Novikov)博士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瑞典加入北约是欧洲安全危机的结果,对中国几乎不构成直接威胁。

在匈牙利议会批准瑞典加入北约之后,中国外交部翌日对此回应称,中方仍然“重视同瑞典的友好合作”。

德米特里·诺维科夫(Dmitry Novikov)博士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北约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扩张并不会让北京担心。“北京不会担心这可能影响中国与欧洲包括瑞典在内的北约成员国的关系,”他说。

跟中国相反,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北约接纳瑞典做出了强烈反应。2月29日,普京在俄罗斯议会发表年度演讲时措辞强硬地批评西方“已经忘记了战争是什么”,并强调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处于备战状态,可以保障使用”。

曾多次访问中国的瑞典学者、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TFF)董事简·奥伯格(Jan Oberg)博士告诉美国之音:“我认为中国不会改变对瑞典的具体政策”。

自从瑞典加入北约的消息传出后,中国一再做出向瑞典示好的姿态。上周,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校长维丁 (Astrid Söderbergh Widding),进行了公开的文化交流,相关新闻立刻出现在了中国外交部网站、人民网和《北欧时报》上。值得注意的是,斯德哥尔摩大学官方及瑞典本国媒体皆未就此次访问进行报道。

简·奥伯格(Jan Oberg)博士指出,中国也寻求与其他北约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包括美国。

德米特里·诺维科夫(Dmitry Novikov)博士提到,目前欧洲人更愿意避免与中国发生政治紧张局势。“但问题是,如果局势真的恶化,他们必须做什么: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还是支持自己的盟友?”

在中国媒体和官方场合,北约被描述为冷战的残余。而对瑞典而言,北约只是战争威胁下的必然选择。早在2021年,瑞典议会议员乔尔·福塞尔(Joar Forssell)就在他提出的议会决议案中说:“普京给出的2008年入侵格鲁吉亚和2014年入侵克里米亚的理由同样可以用来对付波罗的海国家,而瑞典没有北约会员资格才使我们缺乏安全感”。

观察人士指出,在瑞典所在的“北约湖”里,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像是一根插在波罗的海国家尤其是瑞典胸前的一根刺。它直面瑞典敏感重地哥得兰岛,自2013年3月,俄罗斯对瑞典进行模拟核攻击之后,2018年,俄罗斯又在加里宁格勒永久部署了伊斯坎德尔导弹。乔尔·福塞尔议员(Joar Forssell)指出,“这意味着俄罗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以到达瑞典大部分地区”,而瑞典“无法独自应对这种情况”。

跟俄罗斯不同,中国是瑞典等北约国家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据瑞典政府和政府办公厅联合网站资料显示,2021年,瑞典对中国的货物出口额约为670亿瑞典克朗,从中国的进口额约为920亿瑞典克朗。超过2万家瑞典公司与中国有贸易往来,大约有600家瑞典企业在中国设立了公司。这对双方经济都是不可忽略的考虑。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与中国的关系变化,位于瑞典国际事务研究所 (UI) 的瑞典国家中国问题研究中心(NKK)主任叶必扬(Björn Jerdén)向美国之音透露,中心很快将发表一份关于中国与北约关系以及加入北约可能如何影响中瑞关系的报告。该报告的副本将由该中心分析师张莉莎(Lisa Zhang)撰写。美国之音将跟进报道。

美国之音已向瑞典外交部和国防部邮件发出了评论请求,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