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协议引来不同反应

在北京一家超市选购鸡肉的顾客。(2017年5月12日)

美中两国新达成的贸易协议得到的反应好坏参半。这项协议包括农业贸易、金融服务、投资和能源等领域的十项初步协议。

有些人认为,这项协议很糟糕,没有解决美国对中国市场问题的根本性的关注。不过其他人说,这些协议代表了渐进式的进展。

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主席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争辩说,协议没有能够解决先进产业所面临的问题,这些产业对美国经济未来至关重要。

两国达成的方案让中国对基本以大宗商品为基础的产业以及金融业开放市场。但是阿特金森发表声明说,这项方案反过来让“中国得以自由地利用其庞大的外汇储备来收购先进产业的美国公司。”

阿特金森敦促川普政府不要简单地专注贸易逆差,而是把注意力转向双向贸易并要求中国政府改变与美国先进知识和技术型产业有关的政策。

无甚意义

美国企业研究所(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住所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争辩说,这项协议本身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中国如今答应增加的市场准入是中国先前就已经答应过的。

史剑道通过电邮回复美国之音说:“即使它们得到全面落实,也很容易推翻。”他还说,他并不认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今年会有所减少。

史剑道敦促美国在与中国谈判时把减少对中国国企的补贴作为重点。他相信,这会改善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准入。

史剑道说:“还应当把减少中国卷入盗窃知识产权作为重点。应当用制裁威胁来伴随保护知识产品的目标。”他认为,这两个步骤将会让美国公司显现出自己的竞争优势。

循序渐进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鲍尔丁(Christopher Balding)也认为这不是一项重大协议。不过他说,协议是川普政府向前迈出的一步。

鲍尔丁不认为川普总统在跟中国谈判时吃亏上当了。他对美国之音说:“如果协议真的得到落实,我认为,这将代表美国在中国市场准入方面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且,这需要放在特定背景下看,这离我们之前所处的位置又远离了一步。”

鲍尔丁同意中国采用了其他人所形容的“拖延和转移”策略而且迟迟多年不落实自己的承诺。有些承诺是在中国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就做出的。

不过这位教授补充说,外交现实是,作为一个发达经济体,美国没有太多的杠杆力来撬开中国的市场。

但是,中国现在似乎是因为难堪而做出回应。这种难堪是川普之前在推特上发出的那些言论引起的。鲍尔丁教授说,这些推文也许产生了某种非常规杠杆力,推动着中国。

鲍尔丁还说:“如果川普政府保持对中国的公开压力,我的确认为,你很有可能会在各个具体的市场或产业看到渐进式的进步。”

蓝涛亚洲(FCC Partners)的合伙人黄齐元(C.Y. Huang)警告说,虽然美国要求中国全面放开市场准入是当务之急,但美国公司在与发展迅速的中国对头竞争方面正在失去自己的优势。

黄齐元对美国之音说:“中国不再害怕开放自己的市场并与美国竞争。很多美国公司几乎没办法在中国跟中国同行竞争。”

巨大步骤

华盛顿方面盛赞上星期达成的协议是“大力神式的成就”。

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说,中国将在7月中旬向美国牛肉开放市场,作为回报,美国将发布法规建议,允许中国熟制禽肉在同样的最后期限之前进入美国市场。

北京还将允许美资公司在中国提供信用评级和电子支付业务。中国的电子支付业务已经被中国银联垄断了。

这项协议是美国总统川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会晤后制定的百日方案的一部分。罗斯部长说,协议的目标是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美中贸易逆差去年达到3470亿美元。

罗斯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比整个美中贸易关系历史期间所做的都要多。”他还说,这项协议朝着减少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方面迈出了三个“巨大”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