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美中两国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和朝鲜问题上找到合作途径的同时,双方关系中长期面临的一些挑战进一步加剧,包括双方在南中国海以及意识形态上的竞争,而川普的当选以及他对 “一个中国” 政策的质疑使美中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些长期研究美中关系的观察人士认为,如果川普重新评估 “一个中国” 的政策,美中关系将进入深度冷冻状态。
在2016年,美中两国领导人继续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包括面对面的会晤。
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后,他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6年的3月和9月分别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以及中国杭州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会晤。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最近在美中政策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总结了目前美中关系的现状。
他说:“我们建立了两国领导人经常性的进行战略沟通的有效形式。双方有一百多个双边交流机制进行政策协调以及实际合作。双边贸易、投资以及人文交流都处于历史高位。与一些媒体报道的情况相反。两军关系也取得了好的进展。”
美国乔治城大学科技与国际事务副教授刘易斯(Joanna Lewis)认为,双方之间这种多层次的沟通与对话对于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她说:“我认为,两国领导人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等进行的高层接触不仅使得双方能够讨论政治敏感的问题,同时能够在能源技术和气候领域进行建设性的合作。这种合作确保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有外交手段来缓解政治上的紧张。”
美中在环境问题上的合作推动全球合作
美中关系中的一个亮点就是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刘易斯认为,这是美国战略考虑的结果。
她说:“美国把气候变化作为美中双边关系的中心点是一个战略性的举动。在过去几年,每次奥巴马总统与习近平见面时,美国都确保这是他们优先讨论的议题之一,而以往并不是这种情况。”
在她看来,2016年,美中两国在气候变化上的双边合作对于推动国际社会在环境领域采取行动方面发挥关键了作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双方在清洁能源技术以及减少航空排放方面都进行了良好的合作。
自从习近平2015年访美与奥巴马就网络安全问题达成共识后,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冲突在2016年得到了缓解。双方就打击网络犯罪以及加强网络安全展开了几次高级别的对话。
美中合作推动联合国对朝鲜进行制裁
2016年,朝鲜多次进行导弹试射和核试验。在中国的合作下,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推动了对朝鲜实施迄今为止最为严厉的制裁。
美中两国的目标都是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但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与此同时,美国计划在韩国部署针对朝鲜导弹威胁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也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对,认为此举有损中国的国家安全。
在川普当选后,这一计划是否会继续还不清楚。
南中国海冲突加剧
美中两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冲突在2016年进一步加剧,用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的话说,南中国海成为美中进行战略较量的舞台。
这位国防部长今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区域安全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上表示,所有人都意识到,南中国海涉及的不仅是有争议的岛礁,而是美中之间为争取在该地区拥有更大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的竞赛。
他说:“这场竞争将在事实上设立新的规则和参赛者,在今后几十年影响到亚太乃至以外地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缘政治。”
针对中国在南中国海有争议海域进行的填海造岛以及军事部署,美国在这一海域高调展开了自由航行行动。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香格里拉对话上警告说,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动会带来自我孤立的后果。
他说:“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动正在使它在整个地区一起建立网络的时候受到孤立。不幸的是,如果这些行动继续的话,中国会最终筑起一道自我孤立的长城。”
海牙国际法庭7月12日就菲律宾提出的南中国海仲裁案做出的裁决使得有关各方在南中国海争端上的争吵达到最强音。
菲律宾新当选的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采取了政策转向,访问了中国并寻求中国在经济上的帮助,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紧张有所降温。
不过,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海军上将日前在澳大利亚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海牙法院的裁定之后,北京方面继续以侵略性的方式采取行动,美国已经准备好做出回应。
美海军新参谋主任福戈中将最近表示,美国海军会继续在西太平洋海域实施航行自由行动。
美中在东南亚的博弈
在奥巴马的向亚太再平衡策略下,美国加强了它与日本和韩国的盟友关系以及与像印度这样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扩大了与包括越南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安全合作,但是2016年,美国与一些国家的关系也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是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和华盛顿分社社长。
他说:“由于泰国几年前的军事政变所带来的持续的后果,美泰关系处于深度冷冻状态。东南亚的柬埔寨和老挝都坚定的属于中国的阵营。”
这位资深记者日前在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一个研讨会上表示,在亚洲,菲律宾的转向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大大的利好,对美国则是负面的。
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发生改变
与此同时,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采取的一些举措,包括对外国非政府组织的控制以及反对西方意识形态等,正在影响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并会带来政策上的影响。
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戴博(Robert Daly)说,在2016年,他看到美中两国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开始发生改变。
他说:“我看到这个影响力的改变的发生,不是因为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或是其军事雄心,或是主要是它对国际规制的影响,而是因为中国的购买力以及它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所带来的改变。”
戴博说,这使得美国面临一个从未遇到的情况,即中国既是美国极高的战略关切的国家但同时又是它的主要市场。
这位前马里兰大学中国研究主任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涌入美国,美国人日益觉得,美国在与中国合作的同时必须意识到,中国也是美国的战略和意识形态上的竞争对手。他说,这将是我们要看到的一个最大的改变之一。他认为,我们在华盛顿看到要与中国脱离而不是与之进行接触的压力,来自我保护。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自我孤立的举动。
著名的知华派学者、华盛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项目主任蓝普顿教授认为,由于中国、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内部政治形势的动荡不定,二战后世界格局的版块构造正在发生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呢?
蓝普顿的建议是:“在我看来,最好是把中国看成是一个我们可以与之达成交易的竞争者, 而不是我们眼下或是近期的一个生存威胁。”
他还表示,在美中的所有共同利益上,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双方进行国家发展和复兴的需要。
川普当选带来的不确定性
与往年所不同的是,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而没有任何从政经历的房地产大亨川普的当选给美中关系带来变数。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谈到美中关系的前景时说,美中关系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他说:“回顾我们取得的成就,我们有很好的理由感到骄傲和乐观,但是我们今后的路途可能还将是漫长和艰巨的。我们仍然有一些长期的问题,新的挑战也会不时出现。随着我们的交往更加密切,我们的关系将经历更多的考验。”
川普质疑“一个中国”,引发震撼
也许崔天凯大使都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当选总统川普还没有上任就在“一个中国”这个事关美中关系根基的问题上抛出震撼性的炸弹。
川普首先是打破美国37年来的外交惯例,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电话。随后他还对“一个中国”政策提出质疑,说不明白美国为什么要受“一个中国”政策的束缚,除非美国可以在贸易等问题上与中国达成交易。
《党:中共统治者的神秘世界》一书的作者马利德认为,川普如果把“一个中国”的政策作为谈判筹码将会导致美中关系陷入冰点。
他说:“如果这个政策真的受到评估,那我认为美中关系将会陷入深度冻结状态,不管你认为谁是对的。我不认为,中国自己会让它开始瓦解,绝对不会让它成为最新的贸易要求中可以谈判的议题。我会把中国的话当真,即如果美国把这个政策重新放到谈判桌上的话,中国会退出与美国在任何层次上的合作。”
马利德的这本书位于川普有关中国的书单上的第一位,超过了基辛格的《论中国》。
这位既熟悉美国政治也深谙中国政治的观察人士猜测,川普很可能把台湾作为与中国达成交易的棋子。
他说:“当然我不能预测未来,但我可以想象,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他上任后,如果他可以跟中国达成更大的交易,他更可能会抛弃台湾。这将是他这么早就故意挑起事端所带来的悲剧。”
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戴博也认为,把“一个中国”政策当作一个谈判筹码将会损害美中关系的根基。
他说:“质疑或者拒绝‘一个中国’政策,这就是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断绝关系。当我们对这个关系的根基开始乱来的话,这就是我们在说的事情。”
从长远的角度看待美中关系
在美中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前美国商务部长富兰克林建议美中两国领导人早日会面并寻求共同点。
她说:“我的希望是,这两位领导人定期和经常交谈,建立私交;既在短期也从长远的角度,找到两国可以合作的、看法一致的领域。我也希望他们找出存在分歧的领域,在这些领域寻找共同点。”
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高级项目专员傅珊珊(Sandy Pho)也建议大家从长远的眼光来审视美中关系。
她说:“今天的美中关系不只是一系列的遭遇与突发事件,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大国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接触同时管控他们之间的诸多分歧,尽管有些分歧看来好像是完全不可协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