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创新是美中科技竞争的下一个战场?

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尔的J.Craig Venter研究所,一名生物技术专家演示基因组测序仪的加载(2010年3月29日)

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不断展现出超越美国之势;而在政府预算削减和人才流失的压力下,美国一向领先的医学研究和医药产业也面临压力。

“中国仍然很落后,但他们在一些特定领域进步迅速,例如CRISPR基因编辑,”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Foundation)主席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对美国之音说。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2015年在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精准医疗计划”,计划投入2.15亿美元,目标完成100万人的基因组测序。中国同年跟进,也宣布了自己的精准医疗战略,计划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人民币,目标是一亿人的基因组测序。

中国政府也在重点研究领域投入大量资金。2010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个人出资的股份制企业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提供了15.8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购买128台先进的DNA测序仪。通过这次收购,华大基因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2014年的DNA测序数据的拥有量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

2018年,经过CRISPR基因编辑过的一对双胞胎女婴在中国诞生,这一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原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说,基因编辑使她们天生具有对HIV艾滋病毒的免疫力。

阿特金斯说,美国要确保医疗行业的领先地位还为时不晚,但他担心,美国政府对生物医学领域的投资不够。

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今年三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说,美国政府对生物医学科研的资助近年来增长缓慢。报告说,美国政府对国家卫生院(NIH)资助额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到2015年持续下降,2015年后有所上升,但2019年仍比2013年的水平低12%。

而特朗普总统最近提出的2020财年的预算提案要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连续第三年削减预算。预算提案说,国家卫生院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预算要分别降低13%和12%。

批评人士说,这给美国科研人员带来更为严峻的经费压力,而中国等国家正以优厚的条件吸引美国的医学人才。

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殖基因组学中心(Center for Reproductive Genomics)主任葆拉·科恩(Paula Cohen)说,美国医学科研正面临“切实的赤字问题”。她同时强调,美国面临的不仅是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医疗领域的科研,美国将在“不远的将来失掉一代科学家”。

科恩说,与之相比,越来越多的在美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工作,部分原因是中国提供的丰厚条件。

她对美国之音说:“我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回去……现在是中国科学家的好时候,尤其是年轻科学家。相反的是,美国年轻人却在抱怨,要不断地申请经费,又不断地被拒绝,没有生活质量可言,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

有分析警告,如果美国失去医药领域的优势,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会面临挑战。

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报告说,美国不能在药品上依赖中国这样的外国。报告说,正如美国政府问责局(GAO)指出的那样,中国药品的安全和效用存在问题。此外,美国国防部也对药物的国内供应表示关注,提出不能在关键药物的供应上依赖美国的竞争对手。

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主席阿特金斯说:“中国仍然存在质量问题。他们的审批制度,他们的检查制度、工厂,没有一个地方比得上美国的‘黄金标准’。他们可以改善这一点。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仍然存在质量问题……你不能相信他们的某些药物。”

阿特金斯表示,警惕中国医药技术赶超美国并不是杞人忧天。

他对美国之音说:“我们可以看到10到15年前中国在其他科技领域的情况,他们当时与我们的水平并不接近,但现在他们赶上来了。所以,没有理由认为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不会出现同样的发展。在接下来的10到15年里,他们将和我们一起取得进展,这毫无疑问。中国政府已将这一点列为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