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家展示物种多元与共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

台湾艺术家展示物种多元与共生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是台湾新生代艺术家林宜宽一贯秉承的创作理念。致力于探讨物种多样化和生态保护的林宜宽最近在纽约曼哈顿456画廊举办了名为“生物观察小室”的个人艺术展。她试图借助日常生活中收集的普通物品向人们展示动物与植物的共性和互动。

台湾新生代艺术家林宜宽热衷于在创作中凸显物种的多元与交互。“万物本质并无差异,皆以物质肉身作为生命与死亡接续的无尽通道”是她在很多作品中反复表达的主题。

“生物观察小室”是林宜宽2016年在纽约布鲁克林ISCP国际艺术村担任驻村艺术家期间完成的创作企划,也是这位长期以绘画为主要创作形式的艺术家进行的一次全新尝试。

林宜宽对美国之音表示,在“共生树”这幅作品中,她主要使用了在纽约公园里采集的橡树果实、枯枝和蛋壳等家中厨余 。

她说:“种子代表植物生命的起源,而蛋壳也是一种生命的起源。我就想,如果把二者连接到一起,则代表了一种动物跟植物生命起源的连接。”

而在“乳汁海”这幅作品中,林宜宽刻意将海中的浪花绘成象征乳汁的浅黄色,并在海水中以骨盆和脊椎造型展现生命的张力。

“生物观察小室”的多数展品皆由羽毛、种子、线头、厨余等日常物品组成。林宜宽说:“很多自然的创作素材并不需要跑到遥远的山区去找,很多在城市里就可以找到。再做更多加工,可能也不如本来的细节漂亮。”

在创作期间,林宜宽还常常考察纽约多处农产品市场,了解当地饮食形态,并在纽约与台湾的生态环境和饮食习惯差异中寻找创作灵感。

林宜宽说,人与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都是“生物观察小室”试图揭示的主题。她说,希望借助日常物品的展示告诉人们,人和其他物种并没有本质的区分。了解这一点,才可能懂得彼此尊重和物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