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炜:中国六亿网民自由发表意见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

鲁炜:中国六亿网民自由发表意见

中国负责网络的高官鲁炜在美国说,在国际互联网世界的游戏法则中,最重要是尊重各国的主权。他还说,中国网民在“自由发表意见”。但是,美国研究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人士认为,网络信息自由是世界趋势,中国的包括屏蔽网站、删贴在内的互联网管理政策是将自己置身于主流共识之外。

12月2日,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华盛顿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对话与合作”。中共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网信办主任鲁炜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了题为《中美关系与网络安全》的演讲。

*中美之间分歧不多?*

2014年12月2日,中国网信办主任鲁炜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讲话。(美国之音郁岗拍摄)

鲁炜在演讲中说:“互联网的发展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尊重主权。但是在网络的世界里,不论国界、不论肤色、不论民族,大家都是平等的。”

他同时表示中国和美国在网络安全方面90%的理念是有共识的,但也存在10%的分歧。

“是因为(中美关系)太近了,所以才有这10%的不同。比方说网络攻击。美国说中国攻了美国,中国说美国攻了中国,互相指责。”

对此,他提到了斯诺登事件,认为不仅是中国侵犯了美国的知识产权,美国也窃取了中国的秘密。

但是在场的兰德公司的黑考特博士(Dr. Scott W. Harold)认为,中美在互联网问题上的分歧并不止10%。

他说:“在有关中美关系的公共讨论中,以及中美在互联网的问题上,我认为10%是有意让人感觉分歧很小。我的感觉是,美国人认为这个问题要大得多。”

从事美中网络对话项目的黑考特认为,中美的分歧除了网络攻击,还有互联网自由等方面的问题。在网络自由的问题上,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互联网主权和网络舆论监管,这与美国和世界的主流观点是不一致的。

他说:“从美国和西方或全球的角度来看,能够得到比中国现在所允许的更多的信息交换和信息自由被认为是全球趋势。而中国构筑的网络防火墙意在阻止这种趋势。我认为这样中国就将自身置于了全球主要趋势和世界主流共识之外。世界的共识是要让个人有更多自主权,政治更加透明。”

*中国互联网开放与自由?*

对于网络自由问题,鲁炜称,中国的网民能够自由地在网上发表观点。他还说,中国互联网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现实例子,证明互联网在中国是开放的。

“中国由于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流通。6亿人在网上自由的发表意见。有人错误的理解,中国政府在管制着自由,那对中国太不了解了。你想想,6亿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意见,任何一个政府也不可能完全管制。”他说。

但是,与会者对中国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程度却提出质疑。在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网络安全政策教授兰斯·霍夫曼(Lance J. Hoffman)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说,中国在互联网领域施行的一些政策,比如屏蔽网站、删贴等,确实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理念和做法是有冲突的。

“我知道的是,这个新政策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政策是冲突的。而且都不是小冲突。我们在互联网的使用规范和行为上是有分歧的。这必须要解决,但还没有解决。这和很多其他事情一样,需要时间。让大部分国家对于互联网制度达成一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鲁炜还表示,中国欢迎“所有的”美国公司来中国发展。不过,脸书、推特等在全世界走红的美国社交网站目前在中国无法登陆。

在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和公共政策教授菲利普·克劳利(Philip J. Crowley)说,许多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投资,他们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版权问题,另一方面是对于内容审查制度的担忧。一些公司决定克服这些困难,在中国留下来,另一些公司选择后退。我认为重要的是,中国必须要认识到未来的商业环境。比如中国是为国际上的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是倾向于中国本土企业。这都会影响到中美两国的关系和共同利益。”

*如何对话与建立互信?*

在演讲中,中共宣传高官鲁炜认为,中国和美国是一对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两国如果想要减少分歧,增进对话与沟通、建立相互的信任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自从今年5月美国以网络窃密为由宣布起诉五名中国军官以来,中国搁置了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对话。鲁炜在会场表示,他此次访美正是对中美恢复对话的一种身体力行地表态。

但是黑考特博士认为,真正的对话不应仅仅只是描绘中国好的方面,还需要坦诚,需要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

他说:“我觉得他的演讲和美国之行意在再次向美国人保证,中国不是威胁,而是友好的合作伙伴。但我认为这样做的方式不是那么有效。美国希望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鲁炜部长也强调对话。但我觉得真正的对话需要信任和开诚布公,愿意接受他人批评,并提出合理的评论。”

他希望中国两国未来在互联网问题上能够就双方都关注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对话与交流。

在访美期间,鲁炜将参观美国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并同业内人士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