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之子回忆父亲

李洁明大使(后排中)两年前和家人共渡圣诞节;前排中为李洁明夫人,右为杰夫里

美国著名外交官、曾经担任过驻中国和韩国的大使以及驻台湾代表的李洁明(James R. Lilley)前不久因病去世。日前,李洁明的家人以及他生前的同事、战友和亲朋好友在华盛顿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李洁明大使的儿子接受了美国之音的专访,介绍了他父亲生平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杰夫里(Jeffrey Lilley)是李洁明大使三个儿子当中年纪最小的,不过,他今年也已经46岁了。李洁明大使生前唯一撰写过的一本书[中国通](China Hands)就是和曾经做过记者的杰夫里合作的成果。杰夫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作为搞文字的,很高兴能有机会和父亲合作,帮助把他的一生记录下来,但是昨天追悼会进行期间,才真正意识到了书的意义。

*书是永恒的记忆*

杰夫里说:“很多致悼词的人都提到这本书,都说这本书将永远是我父亲一生事业和生活的见证。我意识到,即便父亲过世了,但是书还在。”

杰夫里说,写书的主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傅建中先生最初提出来的。

这本书先是在台湾出版,后于2004年在美国出版。

杰夫里说:“我听说在这本书的一些章节在中国大陆某些圈子里面流传,但是你我都知道,在中国销售目前是不可能的。”

杰夫里的父亲、李洁明大使1989年五月受老布什总统任命到北京就任美国驻华大使,正逢1989年六四事件。他和儿子共同撰写的书里面,有两章是有关六四天安门事件的。

*中国军队向外交公寓开枪*

李洁明大使在书的引言中写到,1989年六月七号那一天,他召集使馆官员和家属开会。当时大家都非常紧张;因为人民解放军的屠杀就发生在三天前,而且当时还有传言说中国军队内部不同势力之间有可能会发动内战。

作为大使的李洁明,希望尽力劝说家属们都离开北京。他话还没讲完,就听到“乓、乓、乓”的枪声;使馆官员马上从座位上跳起来,立即把窗户关上,一位办公人员通过扩音器警告大家都不要离开使馆大楼。使馆家属当中,有人开始哭了。不久,就确知正在从首都撤离的中国军队那时候正冲着位于使馆附近一座外交公寓开火。

杰夫里在回忆和他父亲共同写书的过程时说,写这本书,让他对自己的家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不过,他的曾经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驻中国首席官员的父亲,对很多话题,甚至在写书的过程中,也是讳莫如深的。

*需要中情局审批*

杰夫里说:“这本书的英文版,我们先是送到中情局,请他们审批通过;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期间有一些来来回回;我父亲在局里面还有朋友,所以说,审批的过程算是很快。”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李洁明逝世后发表的悼文中说,中情局的同事们记忆中的李洁明是一位说话很直、敢说话、甚至可以说是很不讲情面的那么一个人,但是也可以说,作为一名情报官员,就应该具备这些素质。

李洁明事业里程中,有25个年头奉献给了情报战线。他在[中国通]这本书里描述了如何从冷战时期中情局的前线,转为美国对中国大陆以及台湾的政策制定人之一。

李洁明的儿子杰夫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通]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政策回忆录,在很大的意义上说,它是一本家史,其中既有欢乐,也有哀愁。

[中国通]一书的封面

*神秘的封面人物*

杰夫里说:“这本书的主线,其实是围绕着我父亲的哥哥弗兰克(Frank Lilley)。”

杰夫里说:“我从小就对弗兰克这个人物很着迷,开始我听说他是在二战期间阵亡的,但是后来我意识到,他并不是在二战期间战死的,而是战后去世的;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很大的谜。家里人从来也不提弗兰克,都只提我父亲如何如何。”

李洁明大使的父亲1916年作为当时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代表,到中国就职。他的四个孩子当中,李洁明是最小的,1921年出生的弗兰克是大哥。

[中国通]一书的封面是一位年青、神情冷俊的美国军官和一位手拿旱烟袋、微笑着的中国男子的合照。这位年青的美国军官就是弗兰克。

*悲剧与成就*

李洁明在书里写到,弗兰克一直是他心目中的偶像。弗兰克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于1944年抵达云南,作为美国陆军军官,帮助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军队培训当地部队。弗兰克后来又在战后被派到日本,但是几个月之后,1946年五月,在美军驻日本的营地开枪自杀。

杰夫里说,大哥弗兰克的一生、尤其是他悲剧式的结局,影响了他父亲的一生,甚至可以说是帮助他父亲形成了个人的世界观。

他说:“这本书讲述的其实是我们一家和中国打交道过程中所经历的悲剧以及成就。”

在[中国通]这本书的首页,两位作者写到:

献给弗兰克 -- 他年纪轻轻、纯洁无瑕地离开人世,以便我们能够坚持走下去

杰夫里说,很多人之前一直都不知道李洁明大使兄长的这一段历史,他父亲本人对这一段历史保持沉默也长达50年之久,但是实际上,他一生都在思考着弗兰克的经历和结局;可以说,弗兰克这个谜一直伴随着他解开中国和东亚之谜。

李洁明大使(左二)、夫人(左一)、两个儿子(右一、右二)1982年在台湾

*父子情*

杰夫里说,父亲一生很传统,非常看重事业,更多地是母亲在家把三个孩子带大。他说,在父亲在退休以后,感觉他更容易接近。

他说:“当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亲就是父亲,是权威的代表,常常要给你上堂课,教训教训你,努力拉扯你长大;当你长大成人以后,你和父亲的关系就变了;我想,对每个人来说,恐怕都一样。”

杰夫里说,长大以后,开始以常人的眼光看待父亲,并且意识到,父亲也有他的担忧,每天早上起来,也有他要面对的问题。

*坚持向前走*

杰夫里回忆说,1989年冬天,他和自己的两个哥哥都到中国去看望父母。他说,那一年北京的冬天,无论是政治气候、还是天气,都非常地寒冷。到北京的头一天早晨,吃早饭的时候,父亲问他,“你的研究生院念得怎么样了?”他回答说,刚刚完成了四门考试,我觉得尽了最大的力了,但是好像哪一门都没考好。

“说完这句话,父亲半天没反应;我以为他会说‘还是你努力不够,应该更用功才是’;但是他并没有这么说;相反,他开口说,‘我常常对自己的事儿也是这么觉得的。’”

李洁明大使的儿子杰夫里总结他父亲的一生时说,他不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他的格言是,谨慎行事,切忌多愁善感,切莫看破红尘,坚持向前走。

关键词:李洁明,James Lilley, Jeffrey Lilley, China Hands,六四天安门事件,中央情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