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控告德勤(Deloitte)、安永(Ernst & Yong)、毕马威(KPMG)、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和德豪(BDO)等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成员公司违反证券法,结果如何,外界正在等待年底揭晓。
这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业务上的命运系于一个关键词:职业信誉。2001年,因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陷入连续不断的造假丑闻中,美国“五大”因信誉好而被中国政府以法规形式赐予补充审计特许权,在华业务获得迅速扩张;2012年,“五大”在美国因其中国业务涉嫌财务欺诈被美国证交会起诉。12年间“五大”对待自身声誉态度的暗中变化,全缘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淘金。
本文想分析四个问题:
1、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是否知道中国公司在财务资料上做假。
据SEC称,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拒绝按要求提交文件,部分原因是会计人员“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禁止”他们提交这些文件。
应该说,“五大”将一切责任推到美国证监会无奈其何的“中国法律”身上,确实是脱身的好办法。但“五大”在审计过程中是否知道中国企业的财务资料造假,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中国企业赴美进行APO(Alternative public offering,融资性反向收购)这类业务,需要“五大”当中的一家帮助审计。“五大”必须雇请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专业人士做雇员,才能看懂相关的财务资料。如果说APO业务开始之初,“五大”中国业务的的美国主管们不清楚自己的华人下属在做什么,可能是真的,但到了2004年还说自己不知道,令人难以相信。
中国形成APO产业链始于2001年。据披露,有一批有美国留学背景的华人专业人士做幕后推手,在中国四处寻觅适合反向并购的中国企业,在美国也有与之配合的会计师、律师与投资银行。经过若干年的实战演练,至2003-2005年之间,中国企业赴美进行APO已形成一条相当成熟的产业链。在此期间,美国股市上一直有中国概念股的坏消息传来,2005年,70多家企业在美国上市还不到一年,90%以上变成了垃圾股。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坏消息,“五大”的美国主管们再迟钝,此时也会对自己的华人下属在审计过程中玩的把戏产生怀疑,但此时,共同利益已经使他们难于断尾求生。
二、中国业务是“五大”挖到的巨大金矿
“五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陆续进入中国,其中安达信因卷入安然丑闻于2001年破产,“五大”成了“四大”,大约在2006年之后又有德豪加入,所以还是“五大”。进入之初,它们的美国招牌(信誉)并未给它们带来好运。2001年,一块中国政府为它们做的“大馅饼”从天而降。那一年,因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陆续卷入“银广夏”、“郑百文”、“蓝田股份”等会计丑闻,中国证监会颁布“补充审计16号文”,要求上市公司IPO(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及再融资时,财务报告除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法定审计外,还必须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补充审计”。
可以说,中国政府当时苦于本国严重的会计造假,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才以法规的形式赐给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这块超大馅饼。由于有了中国政府规定的特许权,它们在中国的业务飞速上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统计,“四大”(德豪其时未计在内)在中国的 业务总收入2002年为16.94亿元,占该年度中国百强事务所业务总收入的38.23%;2005年占49.46%。几年间,当5600多家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为每笔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的业务打得头破血流之际,“四大”垄断了中国高端会计审计业务,垄断了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所有审计业务。在1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审计业务中,“四大”审计的资产超过40%。
这种情况,曾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China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t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认为“严重威胁了中国的金融信息安全”。
在政府带头编造假统计数据的中国,外人无从得知“五大”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严格审计,如何使自己避免卷入各种会计造假的丑闻。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五大”必须要迁就中国的“潜规则”,才能在中国获得如此多的业务。
此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不可不提。中国政府是因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信誉优于本土同行而赐予审计特许权。此后,“五大”审计过的数百家中国企业赴美借壳上市,账目疑云笼罩中国概念股,继大批中国企业被美证交所停牌之后,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3月宣布取消补充审计,不再要求对金融类上市公司在法定审计之外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理由是“有利于国内外事务所的公平竞争”。
此时,美国媒体对“中国概念股”账目疑云已经开始关注并有报道,但大规模的集中报道发生于2008年之后。但对本国企业账目做假了然于心的中国证监会,在“五大”包装后推出数百家中国企业赴美成功上市之后,不可能对这“五大”的信誉再持以往那种信任态度。中国证监会曾希望通过五大的严格审计规范本国股市,既然“五大”也开始与其中国同行做同样的事情,就没必要再给予它们这种特权。但中国证监会绝对不会提醒美国注意这些中国企业财务资料可能造假,因为这些不合格的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对中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控告德勤(Deloitte)、安永(Ernst & Yong)、毕马威(KPMG)、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和德豪(BDO)等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成员公司违反证券法,结果如何,外界正在等待年底揭晓。
这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业务上的命运系于一个关键词:职业信誉。2001年,因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陷入连续不断的造假丑闻中,美国“五大”因信誉好而被中国政府以法规形式赐予补充审计特许权,在华业务获得迅速扩张;2012年,“五大”在美国因其中国业务涉嫌财务欺诈被美国证交会起诉。12年间“五大”对待自身声誉态度的暗中变化,全缘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淘金。
本文想分析四个问题:
1、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是否知道中国公司在财务资料上做假。
据SEC称,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拒绝按要求提交文件,部分原因是会计人员“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禁止”他们提交这些文件。
应该说,“五大”将一切责任推到美国证监会无奈其何的“中国法律”身上,确实是脱身的好办法。但“五大”在审计过程中是否知道中国企业的财务资料造假,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中国企业赴美进行APO(Alternative public offering,融资性反向收购)这类业务,需要“五大”当中的一家帮助审计。“五大”必须雇请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专业人士做雇员,才能看懂相关的财务资料。如果说APO业务开始之初,“五大”中国业务的的美国主管们不清楚自己的华人下属在做什么,可能是真的,但到了2004年还说自己不知道,令人难以相信。
中国形成APO产业链始于2001年。据披露,有一批有美国留学背景的华人专业人士做幕后推手,在中国四处寻觅适合反向并购的中国企业,在美国也有与之配合的会计师、律师与投资银行。经过若干年的实战演练,至2003-2005年之间,中国企业赴美进行APO已形成一条相当成熟的产业链。在此期间,美国股市上一直有中国概念股的坏消息传来,2005年,70多家企业在美国上市还不到一年,90%以上变成了垃圾股。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坏消息,“五大”的美国主管们再迟钝,此时也会对自己的华人下属在审计过程中玩的把戏产生怀疑,但此时,共同利益已经使他们难于断尾求生。
二、中国业务是“五大”挖到的巨大金矿
“五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陆续进入中国,其中安达信因卷入安然丑闻于2001年破产,“五大”成了“四大”,大约在2006年之后又有德豪加入,所以还是“五大”。进入之初,它们的美国招牌(信誉)并未给它们带来好运。2001年,一块中国政府为它们做的“大馅饼”从天而降。那一年,因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陆续卷入“银广夏”、“郑百文”、“蓝田股份”等会计丑闻,中国证监会颁布“补充审计16号文”,要求上市公司IPO(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及再融资时,财务报告除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法定审计外,还必须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补充审计”。
可以说,中国政府当时苦于本国严重的会计造假,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才以法规的形式赐给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这块超大馅饼。由于有了中国政府规定的特许权,它们在中国的业务飞速上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统计,“四大”(德豪其时未计在内)在中国的 业务总收入2002年为16.94亿元,占该年度中国百强事务所业务总收入的38.23%;2005年占49.46%。几年间,当5600多家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为每笔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的业务打得头破血流之际,“四大”垄断了中国高端会计审计业务,垄断了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所有审计业务。在1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审计业务中,“四大”审计的资产超过40%。
这种情况,曾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China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t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认为“严重威胁了中国的金融信息安全”。
在政府带头编造假统计数据的中国,外人无从得知“五大”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严格审计,如何使自己避免卷入各种会计造假的丑闻。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五大”必须要迁就中国的“潜规则”,才能在中国获得如此多的业务。
此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不可不提。中国政府是因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信誉优于本土同行而赐予审计特许权。此后,“五大”审计过的数百家中国企业赴美借壳上市,账目疑云笼罩中国概念股,继大批中国企业被美证交所停牌之后,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3月宣布取消补充审计,不再要求对金融类上市公司在法定审计之外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理由是“有利于国内外事务所的公平竞争”。
此时,美国媒体对“中国概念股”账目疑云已经开始关注并有报道,但大规模的集中报道发生于2008年之后。但对本国企业账目做假了然于心的中国证监会,在“五大”包装后推出数百家中国企业赴美成功上市之后,不可能对这“五大”的信誉再持以往那种信任态度。中国证监会曾希望通过五大的严格审计规范本国股市,既然“五大”也开始与其中国同行做同样的事情,就没必要再给予它们这种特权。但中国证监会绝对不会提醒美国注意这些中国企业财务资料可能造假,因为这些不合格的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对中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