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习近平10月7日在印尼说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段话指向明确,就是坚持继续走习近平上台以来坚持的现有政治路线,维持中共现有的意识形态与利益格局。但从官媒到香港《南华早报》及凤凰网,都开始扮演“改革”信使,告诉全世界:中国马上要开始真正的改革了。
这场景,犹如“等待戈多”这场经典荒诞剧的场景。
*中国政治常青戏剧:改革即将启动*
《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是萨缪尔•贝克特创作的一出荒诞派经典戏剧,从1953年1月在巴黎上演后,“等待戈多”成为一种广义的哲学意境。
这场荒诞剧与中国等待改革是如此相象:
该剧的主要人物是两个流浪汉,场景是一条乡村小道,道旁有一棵枯树,被称为“上帝的弃地”。主要剧情简单: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们对这个人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戈多是否存在。两幕戏几乎内容重复。在每幕结束时都会出现一个自称是戈多派遣的的信使——他的牧羊人,通报说戈多的到达将继续推迟,但是他一定会来的。这部戏剧的角色除了两位流浪汉之外,后来还有地主波左及其奴仆幸运儿加入,波左不断要求幸运儿努力思考,包括回答一个人类普遍问题:人间苦难与上帝的全能及仁慈之间的关系,但也无法改变这种徒劳的等待。直到戏剧终了,戈多也未出现。
戈多=中国的政治改革,戈多的信童牧羊人=中国的媒体与各种宣称改革即将启动的评论者。远的不说,从2012年十八大换届开始,就不断有人出于各种原因,宣称领导人心中有一幅改革蓝图,试图激起国人的向往并继续等待,每当习近平或某重要领导讲话后,就立即宣称“改革”即将启动。
《等待戈多》一剧中,两位流浪汉为了“和恐怖的寂静保持距离”,讨论许多话题,重复争执-和解-再争执-再和解这一过程,以打发难熬的时间,例如讨论各种自杀的可能性——这场景与中国各色人等讨论猜测习近平改革将朝哪个方向行进,习父的改革遗传基因、习夫人彭女士深受民众欢迎,女儿在哈佛读书都是改革的积极潜在因素一样。即使习近平明确地说过要吸取苏联崩溃的教训,用“竟无一人是男儿”来讽刺苏联共产党,还有人盼望习会学习其贬斥的对象戈尔巴乔夫。
*中国人等待的“戈多”是谁?*
“戈多”是谁?这是《等待戈多》留给世人驰骋遐想、纷纷竞猜的一个问题。最后形成一点共识:不管“戈多”是谁,他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人们等待他的到来,就是保持心中那点希望。这希望也许是人生活的动力,也许是人奋斗的目标,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等待的“戈多”有所不同,历史上曾三次被瓜分,饱受他国奴役的的波兰人观看此剧,就将“戈多”当作他们渴求而不得的民族自由和独立。监狱里的犯人,则将重获自由当作自己等待的“戈多”。
中国人现阶段等待的“戈多”叫“改革”,但“改革”的内涵却因利益集团而异。凤凰网上登载一份“十八届三中全会民调”,尽管在设计问卷时,已将政治改革排除在外。但即使如此,参与调查者也不乐观,在“你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会不会有实质性改革措施?”选择“不会有,形势错综复杂,改革寸步难行”的占比53.46%(截至10月10日)。
结合习近平一贯的政治主张及言论,所谓“颠覆性的错误”,应该理解为坚持中共一党独裁的专制体制,不能犯苏联式错误,即被颠覆,失去了政权。
习近平及中国政治高层如何评估中国的政治现状?中共核心党刊《求是》理论网8月20日登了一篇“《大西洋月刊》:习近平不是戈尔巴乔夫”,借外国人的口表明,“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其深度和广度早已远远超越戈尔巴乔夫所提议的改革内容,西方对选票的痴迷掩盖了中国改革的事实。但这样的深刻变革一直保持在经济领域——考虑到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的悲惨命运,中国这样的改革策略无疑是明智的。”
中国的改革既然已经早就超越了戈尔巴乔夫,自然就不需要再向戈尔巴乔夫学习,弄什么改革新思维与政治改革——这就是中共高层目前的态度。
* “等待”成为最好的社会镇痛剂*
习近平上台前后,信使们口中的“改革”一词悄悄地经历了重大变化。最初,信使们在“改革”前面冠上“政治体制”一词加以定义,希望习近平会在某时发动放弃一党专制的政改;后来慢慢减少了“体制”二字,只剩下了“政治”改革,这样可以将反腐败,以及中央部委的调整比如卫生部这类无涉根本的行政改革全都拉扯进去,以替换解决政府合法性来源的政治体制改革。近来的改革完全变成了经济改革,诸如金融、国企、土地、养老保险内容全成了习的“改革”,仿佛忘记这些领域的“改革”自从江泽民时代开始从未停止过,与大家等待的政治体制改革完全不是一回事。
是习近平误导世界吗?还真不是,习近平的行事风格不同于胡锦涛,说话痛快,观点鲜明。他视西方民主政治为邪路,已经多次声称坚决不走;他的“鞋脚论”明确表示,中共专制这双鞋子他穿定了,因为他这双“脚”觉得这“鞋子”很舒服——虽然人们都知道无论是他还是中共,民众才是“脚”,无奈中共坚持认为自身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天然代表,他说“鞋子合脚”,“脚”就算难受也没地方说理。当他那“不能用前30年否定后30年,也不能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的说法,被毛左理解为可以否定邓的改革路线之时,他就在审薄前夕的8•19讲话中及时纠偏,“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个“特别是”就明确将邓小平的改革路线置于比毛时代更重要的位置。
即使到了这时,改革信使们者还是宣称“戈多就要来了”。《等待戈多》一剧中反复重复以下对话:
流浪汉甲:算了,我们走吧!
流浪汉乙:我们不能。
流浪汉甲:为什么不能?
流浪汉乙:我们在等待戈多。
“中国改革即将开始”,以及相关的辩论,不就是这段对话的再现吗?
习近平10月7日在印尼说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段话指向明确,就是坚持继续走习近平上台以来坚持的现有政治路线,维持中共现有的意识形态与利益格局。但从官媒到香港《南华早报》及凤凰网,都开始扮演“改革”信使,告诉全世界:中国马上要开始真正的改革了。
这场景,犹如“等待戈多”这场经典荒诞剧的场景。
*中国政治常青戏剧:改革即将启动*
《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是萨缪尔•贝克特创作的一出荒诞派经典戏剧,从1953年1月在巴黎上演后,“等待戈多”成为一种广义的哲学意境。
这场荒诞剧与中国等待改革是如此相象:
该剧的主要人物是两个流浪汉,场景是一条乡村小道,道旁有一棵枯树,被称为“上帝的弃地”。主要剧情简单: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们对这个人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戈多是否存在。两幕戏几乎内容重复。在每幕结束时都会出现一个自称是戈多派遣的的信使——他的牧羊人,通报说戈多的到达将继续推迟,但是他一定会来的。这部戏剧的角色除了两位流浪汉之外,后来还有地主波左及其奴仆幸运儿加入,波左不断要求幸运儿努力思考,包括回答一个人类普遍问题:人间苦难与上帝的全能及仁慈之间的关系,但也无法改变这种徒劳的等待。直到戏剧终了,戈多也未出现。
戈多=中国的政治改革,戈多的信童牧羊人=中国的媒体与各种宣称改革即将启动的评论者。远的不说,从2012年十八大换届开始,就不断有人出于各种原因,宣称领导人心中有一幅改革蓝图,试图激起国人的向往并继续等待,每当习近平或某重要领导讲话后,就立即宣称“改革”即将启动。
《等待戈多》一剧中,两位流浪汉为了“和恐怖的寂静保持距离”,讨论许多话题,重复争执-和解-再争执-再和解这一过程,以打发难熬的时间,例如讨论各种自杀的可能性——这场景与中国各色人等讨论猜测习近平改革将朝哪个方向行进,习父的改革遗传基因、习夫人彭女士深受民众欢迎,女儿在哈佛读书都是改革的积极潜在因素一样。即使习近平明确地说过要吸取苏联崩溃的教训,用“竟无一人是男儿”来讽刺苏联共产党,还有人盼望习会学习其贬斥的对象戈尔巴乔夫。
*中国人等待的“戈多”是谁?*
“戈多”是谁?这是《等待戈多》留给世人驰骋遐想、纷纷竞猜的一个问题。最后形成一点共识:不管“戈多”是谁,他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人们等待他的到来,就是保持心中那点希望。这希望也许是人生活的动力,也许是人奋斗的目标,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等待的“戈多”有所不同,历史上曾三次被瓜分,饱受他国奴役的的波兰人观看此剧,就将“戈多”当作他们渴求而不得的民族自由和独立。监狱里的犯人,则将重获自由当作自己等待的“戈多”。
中国人现阶段等待的“戈多”叫“改革”,但“改革”的内涵却因利益集团而异。凤凰网上登载一份“十八届三中全会民调”,尽管在设计问卷时,已将政治改革排除在外。但即使如此,参与调查者也不乐观,在“你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会不会有实质性改革措施?”选择“不会有,形势错综复杂,改革寸步难行”的占比53.46%(截至10月10日)。
结合习近平一贯的政治主张及言论,所谓“颠覆性的错误”,应该理解为坚持中共一党独裁的专制体制,不能犯苏联式错误,即被颠覆,失去了政权。
习近平及中国政治高层如何评估中国的政治现状?中共核心党刊《求是》理论网8月20日登了一篇“《大西洋月刊》:习近平不是戈尔巴乔夫”,借外国人的口表明,“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其深度和广度早已远远超越戈尔巴乔夫所提议的改革内容,西方对选票的痴迷掩盖了中国改革的事实。但这样的深刻变革一直保持在经济领域——考虑到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的悲惨命运,中国这样的改革策略无疑是明智的。”
中国的改革既然已经早就超越了戈尔巴乔夫,自然就不需要再向戈尔巴乔夫学习,弄什么改革新思维与政治改革——这就是中共高层目前的态度。
* “等待”成为最好的社会镇痛剂*
习近平上台前后,信使们口中的“改革”一词悄悄地经历了重大变化。最初,信使们在“改革”前面冠上“政治体制”一词加以定义,希望习近平会在某时发动放弃一党专制的政改;后来慢慢减少了“体制”二字,只剩下了“政治”改革,这样可以将反腐败,以及中央部委的调整比如卫生部这类无涉根本的行政改革全都拉扯进去,以替换解决政府合法性来源的政治体制改革。近来的改革完全变成了经济改革,诸如金融、国企、土地、养老保险内容全成了习的“改革”,仿佛忘记这些领域的“改革”自从江泽民时代开始从未停止过,与大家等待的政治体制改革完全不是一回事。
是习近平误导世界吗?还真不是,习近平的行事风格不同于胡锦涛,说话痛快,观点鲜明。他视西方民主政治为邪路,已经多次声称坚决不走;他的“鞋脚论”明确表示,中共专制这双鞋子他穿定了,因为他这双“脚”觉得这“鞋子”很舒服——虽然人们都知道无论是他还是中共,民众才是“脚”,无奈中共坚持认为自身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天然代表,他说“鞋子合脚”,“脚”就算难受也没地方说理。当他那“不能用前30年否定后30年,也不能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的说法,被毛左理解为可以否定邓的改革路线之时,他就在审薄前夕的8•19讲话中及时纠偏,“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个“特别是”就明确将邓小平的改革路线置于比毛时代更重要的位置。
即使到了这时,改革信使们者还是宣称“戈多就要来了”。《等待戈多》一剧中反复重复以下对话:
流浪汉甲:算了,我们走吧!
流浪汉乙:我们不能。
流浪汉甲:为什么不能?
流浪汉乙:我们在等待戈多。
“中国改革即将开始”,以及相关的辩论,不就是这段对话的再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