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另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向产业链的上端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日本经济相对衰落。一些美国人和日本人担心,美国和日本企业正在失去竞争力。不过,华盛顿一个知名智库最新的报告说,美国和日本无需惧怕中国,因为在科技以及企业竞争力方面,两国依然领先于中国。
中国曾经是全世界的工厂,“中国制造”是“低端、廉价”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载人宇宙飞船升天、深海潜艇入水、以及航母下海,中国的科技进步令全世界瞩目。许多美国人和日本人担心,美、日正在失去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百事公司全球公共政策和政府事务副总裁查尔斯.弗里曼(Charles Freeman)说:“在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界,以及决策圈真的有一种明显的焦虑。大家在担忧中国下一步将往何处去?他们真的在享有我们的午餐吗?”
弗里曼是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CSIS)的一个研讨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曾经担任该中心中国研究部主任。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对中国五个著名企业,包括华为、尚德、联想、上汽集团、以及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在内的竞争力做出了个案研究后称,美国和日本无需惧怕中国。
纳桑尼亚尔.阿伦斯是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希尔斯全球治理项目的副主任。 他说:“在美国和日本,总体来说有两种担忧,其中之一是,中国在这些核心技术领域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我们对这些公司的个案研究表明,这样的担忧是相当没有根据的。”
阿伦斯是这份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的作者之一。他说,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是中国最有竞争力和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但是,华为未来的竞争力并不是很乐观。
他说:“华为未来的竞争力,并不是取决于内部的创新能力,而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不管哪些指责是否正确,包括华为与中国政府的密切联系,军方背景等等,这些将继续拖累着华为……另外,围绕华为管理层和股东的秘密,我认为这些将让他们很难继续扩张。”
安全问题是华为在美国发展的障碍。华为和中国另一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在美国的项目遭到美国国会的阻止,认为他们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尚德太阳能是阿伦斯研究的第二个案例。阿伦斯指出,尚德的成功得益于无锡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使得尚德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将技术商业化。但是,尚德目前面临巨大的债务问题。另外,美国和欧洲开始以政府补贴和低成本倾销为由打击中国光伏企业,也让尚德的未来发展步履维艰。
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制造商的联想集团的成功并非来自重大创新,而是“为合适技术,找到合适市场。”与华为一样,联想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源自接近客户,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阿伦斯说,这是美国和日本企业应该借鉴的地方。
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业的翘楚,拥有最成功的三大汽车合资公司。虽然成立合资企业最初的目的是获得国外技术,但是,阿伦斯说:“二十五年,三十年之后,上汽集团基本上没有技术,更谈不上自己的技术。”
2011年,上汽集团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仅为年收入的0.1%, 而日本的丰田和美国的福特却把年收入10%用于研发。
CSIS的报告,华为等上述五个企业的成功与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分不开。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推出产业政策,并成为实施产业政策较多的国家。近年来,中国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期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最新的“十二五”计划还列出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弗里曼认为,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确促进了一些产业的发展,但是,也产生了局限。“政府‘看得见的手’在赶超阶段可能有效,但是,一旦赶超阶段过后,下一步怎么走?怎么让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来决定市场的走向?我们看到了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局限。”
CSIS另一位专家詹姆斯.路易斯认为,中国的国家导向型产业发展造成了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他说:“中国创新的障碍,在我看来就是政治体制。另外,也有投资措置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美国的清洁能源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政府有动机投资某个行业。但是,产品却没有市场。如果没有市场,就不要生产。这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 仅有国家的政策, 还有各省的政策。 这在半导体领域就有体现。”
上个月,中国工信部、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 根据这个指导意见,中国将对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等9大行业进行企业兼并重组。
百事可乐的弗里曼说:“吉姆谈到了国家、省级以及市政府的政策选择,这将对重组和兼并形成巨大挑战。你看看太阳能和风能行业,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能和太阳能的龙头企业。国家和政府提出能够重组这很好,但是谁先下去呢?没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被重组的对象。”
弗里曼认为,由于中国的市场之大,加上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国企业完全可以专注国内市场,并持续发展。但是,如果中国真的希望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应该让市场做出选择。
中国曾经是全世界的工厂,“中国制造”是“低端、廉价”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载人宇宙飞船升天、深海潜艇入水、以及航母下海,中国的科技进步令全世界瞩目。许多美国人和日本人担心,美、日正在失去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百事公司全球公共政策和政府事务副总裁查尔斯.弗里曼(Charles Freeman)说:“在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界,以及决策圈真的有一种明显的焦虑。大家在担忧中国下一步将往何处去?他们真的在享有我们的午餐吗?”
弗里曼是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CSIS)的一个研讨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曾经担任该中心中国研究部主任。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对中国五个著名企业,包括华为、尚德、联想、上汽集团、以及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在内的竞争力做出了个案研究后称,美国和日本无需惧怕中国。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
纳桑尼亚尔.阿伦斯是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希尔斯全球治理项目的副主任。 他说:“在美国和日本,总体来说有两种担忧,其中之一是,中国在这些核心技术领域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我们对这些公司的个案研究表明,这样的担忧是相当没有根据的。”
阿伦斯是这份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的作者之一。他说,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是中国最有竞争力和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但是,华为未来的竞争力并不是很乐观。
他说:“华为未来的竞争力,并不是取决于内部的创新能力,而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不管哪些指责是否正确,包括华为与中国政府的密切联系,军方背景等等,这些将继续拖累着华为……另外,围绕华为管理层和股东的秘密,我认为这些将让他们很难继续扩张。”
安全问题是华为在美国发展的障碍。华为和中国另一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在美国的项目遭到美国国会的阻止,认为他们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尚德太阳能是阿伦斯研究的第二个案例。阿伦斯指出,尚德的成功得益于无锡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使得尚德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将技术商业化。但是,尚德目前面临巨大的债务问题。另外,美国和欧洲开始以政府补贴和低成本倾销为由打击中国光伏企业,也让尚德的未来发展步履维艰。
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制造商的联想集团的成功并非来自重大创新,而是“为合适技术,找到合适市场。”与华为一样,联想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源自接近客户,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阿伦斯说,这是美国和日本企业应该借鉴的地方。
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业的翘楚,拥有最成功的三大汽车合资公司。虽然成立合资企业最初的目的是获得国外技术,但是,阿伦斯说:“二十五年,三十年之后,上汽集团基本上没有技术,更谈不上自己的技术。”
2011年,上汽集团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仅为年收入的0.1%, 而日本的丰田和美国的福特却把年收入10%用于研发。
CSIS的报告,华为等上述五个企业的成功与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分不开。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推出产业政策,并成为实施产业政策较多的国家。近年来,中国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期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最新的“十二五”计划还列出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弗里曼认为,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确促进了一些产业的发展,但是,也产生了局限。“政府‘看得见的手’在赶超阶段可能有效,但是,一旦赶超阶段过后,下一步怎么走?怎么让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来决定市场的走向?我们看到了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局限。”
CSIS另一位专家詹姆斯.路易斯认为,中国的国家导向型产业发展造成了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他说:“中国创新的障碍,在我看来就是政治体制。另外,也有投资措置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美国的清洁能源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政府有动机投资某个行业。但是,产品却没有市场。如果没有市场,就不要生产。这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 仅有国家的政策, 还有各省的政策。 这在半导体领域就有体现。”
上个月,中国工信部、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 根据这个指导意见,中国将对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等9大行业进行企业兼并重组。
百事可乐的弗里曼说:“吉姆谈到了国家、省级以及市政府的政策选择,这将对重组和兼并形成巨大挑战。你看看太阳能和风能行业,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能和太阳能的龙头企业。国家和政府提出能够重组这很好,但是谁先下去呢?没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被重组的对象。”
弗里曼认为,由于中国的市场之大,加上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国企业完全可以专注国内市场,并持续发展。但是,如果中国真的希望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应该让市场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