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资助学者因“千人计划”丢职,美华裔科学家担忧寒蝉效应

资料照: 位于首都华盛顿附近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美国国家卫生院临床医学中心(10号楼)。

美国政府一项内部调查发现,几十名获得NIH院外研究资助的美国科学家,因涉嫌瞒报同时领取外国政府资助而被解雇。美国华裔科学家表示,支持政府调查欺诈行为,但同时担忧大举调查和解雇或引发寒蝉效应。

隶属于美国卫生部的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日前披露,一项进行中的调查发现,有至少54名接受该院资助的科学家,因未公开与外国政府的资金关系而辞职或被开除。其中隐瞒参与中国人才招聘项目“千人计划”是主要问题,隐瞒的资金中有93%来自中国。

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院外研究主管迈克尔·劳尔(Michael Lauer)在一次对高级咨询委员会的内部通报会上透露,这项于2018年启动的调查,在对87个接受资助机构的189名科学家的调查中,发现大约70%的科学家没有向NIH披露已获得外国资助,大约54%的人未披露参与了外国人才计划。

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6月12日首次在其网站上对外公布了以上信息。

劳尔还透露,82%的调查对象是亚裔科学家,原因是他们“是中国人才招聘计划的目标”。中国的“千人计划”利用高薪吸引了大量美国科学家的加入。华盛顿担心,北京利用这些科学家来盗窃美国的科学技术,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威胁。

国家卫生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对美国之音表示,她本人认为美国政府的担心是有根据的,采取必要措施也是应该的。

“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情况下还是中国在‘吃’美国的。这样的一些合作研究,更多的是中方利用美方的资源,从中受益更多,”她说。

这位没有透露姓名的科学家补充说:“假设一个美国华人科学家与其中国的母校或原工作单位合作研究的话,不是美国从中国那里得到什么,而是中国从美国这里获得东西。我就知道身边有的华人科学家,会把自己的研究、甚至样本带回到中国。有的已经被发现,甚至被逮捕起诉了。”

这位匿名人士是国家卫生研究院的雇员科学家(employee scientist),本人从未申请过NIH的研究资助;但是熟悉这个项目的申请程序和难度。

她说:“拿到资助非常难,淘汰率非常高。一旦拿到资助,就可以增添设备和人手,研究成果出来发表在权威杂志上,有利于本人在大学的晋升和获得永久教职。”

这位匿名的NIH科学家介绍说,一般只有美国各大学或研究机构中各相关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或者在各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的突出人士,才能申请到资助。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所提供的研究资助,是由“院外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Extramural Research) 负责管理。据国家卫生研究院官方网站介绍,该办公室直属院长办公室领导,负责监督院外研究资助是否合规、同行审查、与院外社区的沟通,以及科学不当行为等。

据“院外研究办公室”主管劳尔透露,在绝大多数调查中,典型的被调查对象,都是50多岁的亚裔男性。在接受调查的人中,约四分之三的人获得NIH的资助,近一半人获得了两项资助,共计总金额达1.64亿美元。

“两边拿资金,从美国和中国两国赚钱。也不完全是美国的华人或华裔科学家在这样做,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也有人在这么干!”那位要求匿名的NIH美籍华人科学家说。

6月9日被美国联邦检察官起诉的哈佛大学著名化学家查尔斯·利伯(Charles M. Lieber)就是在NIH的调查中辞职或被开除的54人之一。

利伯被联邦检察官以虚假陈述罪名起诉,原因是他对自己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的事实,向联邦当局作出不实陈述。利伯2020年1月被美国联邦当局逮捕。

美国司法部公布的起诉书显示,时任哈佛大学化学和生化系主任的利伯领导的研究团队,自2008年起从NIH和美国国防部共获得研究资助超过1500万美元。

据指称,利伯自2011年成为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战略科学家”,并且签署了至少三年的“千人计划”合同。根据合同,武汉理工大学向他支付每月5万美元的工资,同时为他提供超过150万美元在该大学建立一个研究实验室。

利伯对哈佛大学隐瞒了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的事实,因此导致哈佛大学在接受NIH的调查时,错误地声称利伯从未参与过“千人计划”。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与全球安全研究员劳拉·卡恩(Laura H. Kahn)对美国之音表示,目前并不掌握NIH调查中辞职或被解雇的这些科学家,在获得美国政府资助的同时,是否都隐瞒了获得其它外国政府资助的细节和事实。“不过,我认为只要他们对自己的资金来源是透明的,他们就有资格获得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她说。

麻省理工学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对美国之音说:“如果美国禁止人才从中国流向美国,那将对美国造成巨大损失。目前,美国从中国向美国的人才流动中受益匪浅,这远比中国的‘千人计划’从美国受益更多。”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调查数字显示,截止2017年,所有获得美国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多达90%的人选择了留在美国。他们其中许多都是在与中国有密切合作项目的美国知名大学就读的。

普林斯顿大学的卡恩说:“我们需要加强美国的国际合作,而不是切断这种合作。科学外交是极为重要的。国际空间站的成功合作,是科学外交重要性的一个范例。”

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8日发推文说,美中两个经济体“全面脱钩”,仍然是美国的确要坚持的一个政策选项。

麻省理工学院的匿名美籍华人科学家说:“美中两国在科学研究上的脱钩不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也不符合中国或整个世界的最佳利益。”他认为,人类在气候变化、人口和全球公共卫生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公平、繁荣和可持续的社会符合每个国家的利益。

林斯顿大学研究员卡恩医生也表示,人类面临诸多的全球挑战,如气候变化、新出现人畜共患疾病和粮食安全等等。这些都需要国际间的沟通、合作和协作。

“发展国际合作的科学家应该受到赞扬,而不是谴责或清除。但是,他们确实必须对其资金的来源透明化,”卡恩说。

NIH此次披露的这项调查,是美国政府对各领域科学家,是否同时领取美国政府和其它外国政府资助,进行全面调查的一部分,早在奥巴马政府后期就已经开始了。特朗普总统近期签发了行政命令,禁止中国部分具有军方背景高校的毕业生,来美国攻读研究生或者从事博士后研究。

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科学家担心,正在进行中的大张旗鼓的调查,以及新颁布的对中国理工科留学生更严苛的审查措施,可能会给美国科学界,特别是华裔科学家带来寒蝉效应。

另外,美国过去进行的一些相同调查和起诉案件,有好几起后来被证实是“冤假错案”。最近的一起是2015年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物理系教授、超导领域知名专家郗小星的案例。

郗小星曾在电邮中与人讨论是否应接受中国政府“千人计划”的任职邀请。联邦调查人员误解了这些邮件的意思,以为郗小星用他自己的超导技术来换取中国‘千人计划’的职位,并于当年5月21日逮捕了郗小星。

后来的调查澄清他并没有参与“千人计划”,美国司法部当年9月11日撤销了对郗小星的起诉。天普大学也恢复了他的教授职位。

麻省理工学院匿名美籍华裔科学家对美国之音说,目前的“恐惧”气氛已经对美中之间的科学开放与合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本人也担心自己会成为被针对的目标。“许多美国华裔科学家已经停止申请美国联邦拨款,并切断了与中国研究人员的合作关系,”他说。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卡恩医生说:“如果这些指控是‘捏造’的,用来针对亚裔科学家,或者针对与中国合作的美国科学家,那么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这次清洗就是美国政府仇外、误导性政策的又一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