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仅仅在一个星期之前,中国甘肃张家川还是一个绝大多数中国人从未听说过也没去过的地方。
然而,一夜之间,张家川一举成为中国网民万众一心、念兹在兹的关注焦点所在,成为世界媒体当中成为一个热词,一个热地名;张家川发生的事情也成为一个童话,一个寓言,一个道德教训,一个法律训诫,一个政治警告。
*当局色厉内荏 *
一切起因于一个张家川的中学生。
9月17日,张家川警方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最高当局发动的整治网民言论的运动中一马当先。
张家川当局对一个在互联网上对政府作为发出质疑的青少年初中生痛下毒手,予以刑事拘留,从而创造了一个惊人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并以一种最富有戏剧性的方式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共及其政府的强大、强硬、强力、强势。
然而,不到一个星期,中国的互联网形势陡变。
中国公众、中国网民、被投入冤狱的杨姓少年家人没有像当局显然所预期、所期望、所预计的那样被吓倒。
在世界媒体的围观下,在中国网民满腔愤怒的谴责和声援中,张家川当局和中共北京当局的御用媒体出尔反尔,自相矛盾,进退失据,节节败退。
最后,世人在9月23日(星期一)凌晨时分看到了一幕通过微博实况转播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滑稽剧:张家川警方在被迫无条件释放杨姓少年时由于过于慌张和仓皇,导致两辆警车相撞(显然轻微碰撞,无人受伤,警车损伤情况不详)。
张家川当局及其后盾北京当局如此色厉内荏,在中国网民中引起哄笑,嘲笑,开怀大笑,在互联网上形成了潮水般的“喜大普奔”(中国网民用于讽刺中共宣传陈词滥调的网络缩略语,“喜讯传来,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顺便说一句,“喜大普奔”是一个缩略语,有言简意赅的优点,也有不够准确的缺点。例如,张家川警方中国网民的齐声喝叱声中被迫无条件释放无辜被滥抓的杨姓少年,虽然引起众多公众和网民的欢呼雀跃,高声欢庆,但也引起许多人的痛心疾首,如丧考妣。
虽然这种挑战人类基本良知的痛心疾首、如丧考妣之声显然在中国公众当中不得人心,但也足以显示“喜大普奔”当中“普天同庆”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张家川、高院、习近平火了*
用当今中国大陆流行语说,尤其是用当今中国的网民流行语说,由于张家川当局对青少年痛下毒手,张家川火了,给中国警察以言治罪、随便抓人提供法律依据的中国最高法院火了,策动、发动、推动整治中国网民言论运动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火了。
中外观察家们普遍认为,张家川当局以及中国各地警方近来大打出手,狂抓批评者,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约而同的发了疯,而是他们响应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最高当局的号令。
也就是说,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各地警方,以及中国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动用或创造各种奇妙的罪名镇压中国公众言论自由,频繁作出大动作,其镇压打击的范围包括未成年人,这种看似惊人和离谱的做法,其实是奉旨行事,是执行习近平的指令。
中国一位网民发出的评论,很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曲尽其妙、谐谑嘲讽地表达了上述的看法:
“对大大负责,从娃娃抓起”
(注:“大大”,中国北方省份一些地区对长辈的称呼,意思可以是“爹爹”或“伯伯”,习近平的一些支持者称他为“习大大”;“从娃娃抓起”本来的意思是,孩子的培养教育或训练要从小时候开始,然而,中共当局别出心裁,将孩子抓起来,用手铐和牢房培养教育或训练孩子,从而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关爱未成年人的做法。)
*少年为何下狱*
中共当局通过逮捕甘肃张家川杨姓初中三年级学生来震慑胆敢对中共及其政府发出质疑和批评意见的网民,结果招致中国网民万众一心的强力反击,当局被迫至少是暂时败退。这一事件大有可能载入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展史的史册。
作为历史的初稿,在这里不妨首先陈述这一事件的新闻脉络:
9月中旬,张家川发生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杨姓少年与许多当地人一样,对政府当局处理那起案件的做法有有异议和批评,杨姓少年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在互联网上;9月17日,张家川公安局派人到学校里将杨姓少年抓走并刑事拘留,理由是这孩子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其谣言被转发超过500次,符合最高法院新发布的打击网络异议的司法解释。
中国警方将打击网络批评意见的打击范围扩大到未成年人的更大、更宏观的背景则是:
---8月19日,中共最高领袖习近平在中共宣传部门干部会议上高调表示要打击在互联网上对中共及其提出批评的网民,尤其是要打击互联网上对中共持批评态度的意见领袖;习近平甚至动用中共已经废弃了30多年的陈旧语言,声言要严肃打击对中共及其制度提出批评意见的“一小撮反动知识分子;”
---习近平及中共当局一直没有给“一小撮”和“反动”提出任何定义,从而为中国各地警方随意抓人提供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用武之地;中国各地警方闻风而动,四面出击,以各种新奇甚至是滑稽的罪名(如嫖娼、聚众淫乱、呆在自己家里扰乱社会秩序、污蔑中共烈士“狼牙山五壮士”,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抓捕批评者,从而将现在已经被判刑的中共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开创的高调打击批评者的做法由重庆普及到了全中国;
---在众多批评者批评在习近平当局滥捕滥抓批评者、肆意践踏法律、导致中国法治倒退不止30年之际,以习总为首的中共掌控的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两高)适时发出新奇甚至是滑稽的司法解释,规定互联网网络空间可以视同为三维空间、网络言论可以视同为实际煽动行动;两高司法解释之荒唐离谱给中共当局肆意抓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让全中国和全世界目瞪口呆;
---中国警方根据习近平的最高指示和两高蔑视基本法律原则和正义原则的司法解释,展开了一种抓人比赛;一时间,中国互联网上一片肃杀之气,千百万网民因害怕动辄得咎而噤若寒蝉;在抓人比赛中,甘肃张家川当局奋勇争先,在9月中旬大显身手,到学校里把正在上学的16岁未成年人、初中三年级学生杨辉(杨姓学生的艺名),从而一举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世界史。
于是,张家川火了,中国最高法院火了,策动、发动、推动整治中国网民言论行动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火了。
说到这里,需要一点语文说明。
在当今中国大陆,这种所谓的“火”有两个基本含义:
1)红火、人气旺、吸引眼球的火;
2)火烧眉毛、火烧屁股、令人如坐针毡、如热锅上的蚂蚁的火。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所崇拜的中共已故领导人毛泽东生前曾经发出大声抱怨和警告说,其老战友转变成阴谋家的林彪元帅及其朋党试图让他如此火起来,好烤死他;幸好他有自知之明,躲过了那种表面看似拥戴他、实际则可能是毁掉他的所谓的“火”。
显然,同一种“火”正在考验和烤验习近平。
截至目前,来自中国的各种迹象显示,至少是在张家川回合的考验中,习近平当局及其御用喉舌被烤得很难看。
*灼热的围观*
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当局、中国当局打击异议、钳制表达自由连未成年人也不放过,这种滑稽可笑又恐怖可怕的奇特治国术引起世界震撼。
从世界媒体报道中随便抓一把标题,便足以展示中国当局如何武功盖世,威武强大,震慑力十足,显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如何跟当今世界文明格格不入,显得怪异,可笑、可鄙、可怜、可叹,成为全世界耻笑、嗤笑的笑柄:
“中国:因在网上说游行便被认定是煽动,初中三年级学生被拘捕”(日本时事社)
“中学三年级在网上说一句‘游行’便被拘捕 中国公安当局表示该生‘对社会安定造成深刻影响’”(日本共同社)
“中国青少年被捕,有争议的罪名是在网上散布谣言”(美国《洛杉矶时报》)
“中国反谣言诽谤法规新出台,第一位被捕者是一个16岁的男孩”(英文《国际工商时报》)
“根据中国新的言论管制法,中国一位学童成为被拘捕的第一人”(印度英文《印度时报》)
顺便说一句,中共当局镇压青少年的做法显然把《印度时报》那位记者给震慑昏了头,让他把男学童schoolboy错写成女学童schoolgirl。
*过瘾痛快的评论*
有这样的世界媒体的围观,有这样的新闻标题耸人听闻,犹如天方夜谭、堪比中世纪黑暗,但又绝对货真价实,完全是中国的实况,因此,张家川、中国两高和习近平要想不火也可谓难上难。
然而,公平地说,由于语言、文化和历史的隔阂,世界媒体对中国毕竟是隔岸观火。上述的这些世界媒体的新闻标题虽然对外国读者足够刺激,足够狗血,但还是难免让普通的中国大陆公众感觉虽然大致正确,但不到位不过瘾,有些隔靴搔痒。
对中国公众来说,要想读过瘾到位、痛快淋漓的评论,还是要找同文同种的人。
于是乎,来自台湾的反对党民主进步党立法委员洪智坤不负众望,提供了一条对中共当局具有极大杀伤力的评论:
“这两天在台湾最热门的大陆新闻,就是15岁的初中生传谣被刑拘的消息。台湾的小屁孩们既羡慕又吓尿,心情复杂啊!谁会想到初中生一夕之间爆红?更想不到一个初中生成了杀鸡儆猴的对象?对岸当局这次算是成功吓坏了台湾年轻人。”
洪智坤上述这则微博贴中大玩黑色幽默。然而,大致了解中台关系的人很容易听出洪智坤黑色幽默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众所周知,台湾民进党是一个多年来主张并追求台湾独立的政党。民进党主张台湾必须独立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台湾人民流血流汗,好不容易打拼才争取到民主制度,因此绝对没有理由走回头路自己找二茬罪受,没有理由接受坚持一党独裁的中共的统治。
换句话说就是,洪智坤说台湾海峡对岸当局“这次算是成功吓坏了台湾年轻人”是半真半假死无对证,但海峡对岸北京当局对青少年使毒手的壮举可说是毫无疑问再次极大地帮助了台湾民进党宣传了台独主张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与此同时,就黑色幽默和给网民提供鼓舞和娱乐而言,中国大陆的网上高手也大有人在,如下面这样一则让习近平当局哭笑不得的犀利评论:
“史书一定会这么说的: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加正确,他们选择了世上最孤独的活法:一种思想、一种声音、一种沟通方式——抓人。为了进一步烘托强大的形象,他们派出几十个全副武装的警力,英勇合围,成功抓走一个‘造谣’的初三学生。”
*民心与众怒*
一个星期前,习近平当局整治网络言论的运动似乎取得了相当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成就,中国的互联网上,尤其是微博上,当局所不喜欢的言论或批评性意见大幅度减少。
然而,不到一个星期过后,随着甘肃张家川杨姓少年被抓捕,形势陡然一变。
成千上万的中国网民显然在那个杨姓少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自己的命运。网民于是选择推开恐惧,不再沉默,为那素不相识的杨姓少年、为了他们自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愤怒呐喊:
“今天的微博基本上全是为被刑拘初中生呐喊,这实在是近来一连串违宪滥法的荒唐言行激起了民愤。改革开放最大的功迹是打开了铁幕,而铁幕一旦打开,民智一旦启蒙,是再无法倒行逆施了的,哪怕刀光剑影寒彻入骨。”
“你其实不是在为甘肃张家川16岁孩子呼吁,是在为你自己该有权利呼吁;你不是在为甘肃张家川16岁孩子呐喊,是在为你的应有未来呐喊:你不是在为甘肃张家川16岁孩子努力,是在为你拥有自由言论努力。孩子就是你镜子,就在触手可及的身边,今天你沉默了,下次你就响不起来;今天你不站出来,下次,必瘫!!”
包括学者、作家、律师、和普通学生、工人、农民、打工族的中国网民齐声斥责中共张家川当局的暴政,斥责中国两高推出钳制公民言论自由的恶法。
中共官方的喉舌新华社多次发表所谓的新闻报道,对杨姓少年落井下石以坐实张家川警方所谓杨兴少年造谣惑众、聚众滋事咎遭受惩罚、实为由自取之说。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则在一边敲边鼓,声言杨姓少年遭打击,并非证明两高那新奇甚至是滑稽的司法解释有什么问题。
然而,新华社和《环球时报》只是沦为中国网民的笑柄。
与此同时,中国网民万众一心,攻势凌厉,有勇有谋,相互支援,相互激励,配合默契,飞快调查出让张家川当局和北京当局难以直面、难以承认、又难以否认的一系列事实,其中包括:
1)新华社在其报道中将杨姓少年发表的“看来必须得游行了”的说法,改成“必须得游行了”,将一个价值判断移花接木修改成一个号召,大有替张家川地方当局罗织杨姓少年罪名的嫌疑;
2)张家川警方说杨姓少年发帖煽动了抗议政府处理那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游行;然而,中国网民的调查发现,实际情况是游行在先,杨姓少年的言论在后;警方显然是造谣诬陷少年;
3)张家川是中国贫困县之一,其许多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属于第三世界的贫困水平;但张家川政府建筑之豪华气派则是大大超过任何第一世界国家的任何同级政府;
4)最要命的是,主持抓杨姓少年的张家川公安局局长白勇强是一个奇妙的漏网行贿罪犯嫌疑人,有法院判决书为证,白勇强当年为了升官而行贿5万元。
*当局节节慌乱败退*
上述事实在全中国、全世界曝光,形势随之发生转变或逆转,使中国当局、习近平当局难以招架。
面对中国公众、中国网民汹涌如潮的愤慨和谴责,张家川当局和习近平当局面临一个比一个坏的选择。
本来,中国当局动用警察的力量对一个未成年人实行以言治罪已经足够震惊世界,如今再爆出实际主持治罪的那位公安局局长是一个行贿犯罪嫌疑人。
假如中国当局选择对那杨姓少年继续迫害打击以震慑不听话的中国网民,那么,批评者对习近平当局的所谓“清网”即收紧网络言论自由行动的批评就得到了彻底的、戏剧性的坐实,使习近平当局难以招架。
批评者发出的批评是:习近平发动镇压网络表达自由的运动之所以能够得到中共各地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主要是因为在无官不贪的中共体制下,各地的贪官都非常乐意趁机清除批评者。
面对全国网民的了解事实之后的愤怒,中国当局开始节节败退。
张家川警方首先悄悄撤销了根据两高公认的荒谬可笑的司法解释而来的杨姓少年娃网上发帖被转500次因而构成犯罪的罪名;代之以寻衅滋事的罪名。
中共喉舌新华社为张家川当局帮腔,试图坐实杨姓少年的罪名,于是,新华社跟张家川当局一道受到中国网民的痛斥。
在遭到如此痛斥和抨击之后,张家川当局和新华社再次仓惶败退。
然而,新华社在9月22日还是发出一则成为笑柄的败退还要装胜利的新闻: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从甘肃公安厅获悉,经甘肃警方联合工作组对张家川县初中生杨某涉嫌寻衅滋事案调查核实,鉴于杨某系未成年人以及归案后的悔罪表现,决定撤销刑案,对其行政拘留7日。记者姜伟超 王艳明”
新华社和甘肃当局此举再次受到中国网民的痛斥:
“1、少年不构成犯罪已是公认事实,但岂能转行政拘留?当地政府部门岂会不懂法律规定?为何再次公然违法?2、(张家川公安局)局长行贿事实,已涉嫌触犯刑法,法院判决已确认,岂能仅免职处理?3、中国法律尊严何在?”
与此同时,杨姓少年的父亲则坚决表示:不接受警方的行政拘留;警方纠错只有一个方法,这就是撤销对杨姓少年的指控,立即放人。
在杨姓少年父亲作出上述表示几个小时之后,在中国网民的强大压力之下,在世界媒体众目睽睽的围观和嘲笑中,甘肃张家川警方像甩掉手中的烫手山芋一样慌忙、仓惶、仓促释放杨姓少年,从而出现了上述的两辆警车相撞的一幕滑稽剧。
*少年与强权*
甘肃杨姓少年在中国全国网民的支援下与张家川强权、北京强权的对决取得至少是暂时性的胜利。
杨姓少年的故事由此成为一个童话,一个寓言,一个道德教训,一个法律训诫,一个政治警告。
杨姓少年的故事使许多观察家不禁想起基督教圣经所说的少年大卫与巨人歌利亚的对决。
圣经上的大卫当年面对的是力大无比的巨人歌利亚。当今中国的杨姓少年面对的是力大无比的国家机器。
圣经上的大卫在上帝的护佑关照下击杀不可一世的歌利亚。当今中国的杨姓少年在中国公众的护佑关照下逼退了不可一世的强权。中国网民由此获得一次难得的胜利,从而一扫过去几个月中国互联网上的阴霾气氛。
有熟悉中国历史和政治的观察家注意到,将杨姓少年跟大卫相提并论,将上帝与中国公众、中国人民相提并论,这种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非常符合习近平所崇拜的毛泽东的说法。
在1945年发表的《愚公移山》一文中,毛泽东特意声明,共产党的上帝就是人民,共产党要想获得胜利必须感动人民,得到人民的支持。
批评者指出,毛泽东生前对人民只是操纵和利用。现在还不清楚习近平如何看中国人民。
*诗性正义能否成现实?*
与此同时,在另一些观察家看来,甘肃张家川杨姓少年敢于并乐于行使自己批评政府的公民权利,得道多助,甘肃张家川当局以及北京当局打压批评者失道寡助,也是一种“诗性正义”的实现。
所谓的“诗性正义”(poetic justice),是源自西方文学批评的一个概念,大意相当于中文的公理不可违,民心向背不可违,公义公道自在人心;坏人可以得逞于一时,但不会永远得逞、最终必将受惩罚之类的意思。
“诗性正义”的另一解是“理想状态的如诗一般美妙的正义”,即恶必有恶报,善必有善报、绝对不会有差错的正义。
然而,中国公众,中国网民显然很清楚自己并非生活在诗情画意中,可以安享诗性正义。中国网民显然很清楚当今中国的现实,尤其是清楚甘肃张家川杨姓少年的故事所反映出的现实: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部门规定,非有法定事由,不得公开未成年人的行政处罚记录和被刑事立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不起诉或因轻微犯罪被判处刑罚的记录。但甘肃警方在通报#张家川初中生网络寻衅滋事案#处理情况时,却散布该生盗窃摩托车的信息。这比编造谣言寻衅滋事还恶劣!”
“张家川初中生杨同学已于今天(9月23日)凌晨重获自由。虽然当地政府还想用改‘行拘七日’当台阶遮面子,但毕竟大势所趋,败局已定。这不是‘开恩’,也不是法治的胜利,仅仅是舆论的重压,民愤的力量,是它们脸面丢尽、丑态百出下的无奈让步,而且疯狂报复或许就在明天,善良的人们不必天真,更无须庆祝!”
在另外一方面,在张家川无罪杨姓少年获得中国众网民所认为的应得释放、中国众网民为之“喜大普奔”的同时,中国也有人如丧考妣,为杨姓少年逃脱了当权者的惩罚而扼腕叹息:
“张家川少年被释放,捕头被免职。好多人欢呼是公众又一次迫使强权退让,将民主法治又推进一步。个人觉得这开始有点民意绑架公益的味道了。既然那少年已满十六周岁,根据罪行法定,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加之新司法解释已生效。对其刑拘我觉得没有法律上的问题,后期再依据其是未成年人从轻处理就是了。”
张家川杨姓少年的故事无疑已经成为一个童话,一个寓言,一个道德教训,一个法律训诫,一个政治警告。
然而,此处童话寓言的寓意、道德法律的训诫或政治的警告的意义现在显然依然是悬而未决。所谓的互联网震慑在当今中国到底是谁震慑谁还难下定论。毕竟,中共当局在中国依然是执掌着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
中国民众和当局的博弈在继续。
然而,一夜之间,张家川一举成为中国网民万众一心、念兹在兹的关注焦点所在,成为世界媒体当中成为一个热词,一个热地名;张家川发生的事情也成为一个童话,一个寓言,一个道德教训,一个法律训诫,一个政治警告。
*当局色厉内荏 *
一切起因于一个张家川的中学生。
9月17日,张家川警方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最高当局发动的整治网民言论的运动中一马当先。
张家川当局对一个在互联网上对政府作为发出质疑的青少年初中生痛下毒手,予以刑事拘留,从而创造了一个惊人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并以一种最富有戏剧性的方式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共及其政府的强大、强硬、强力、强势。
然而,不到一个星期,中国的互联网形势陡变。
中国公众、中国网民、被投入冤狱的杨姓少年家人没有像当局显然所预期、所期望、所预计的那样被吓倒。
在世界媒体的围观下,在中国网民满腔愤怒的谴责和声援中,张家川当局和中共北京当局的御用媒体出尔反尔,自相矛盾,进退失据,节节败退。
张家川当局及其后盾北京当局如此色厉内荏,在中国网民中引起哄笑,嘲笑,开怀大笑,在互联网上形成了潮水般的“喜大普奔”(中国网民用于讽刺中共宣传陈词滥调的网络缩略语,“喜讯传来,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顺便说一句,“喜大普奔”是一个缩略语,有言简意赅的优点,也有不够准确的缺点。例如,张家川警方中国网民的齐声喝叱声中被迫无条件释放无辜被滥抓的杨姓少年,虽然引起众多公众和网民的欢呼雀跃,高声欢庆,但也引起许多人的痛心疾首,如丧考妣。
虽然这种挑战人类基本良知的痛心疾首、如丧考妣之声显然在中国公众当中不得人心,但也足以显示“喜大普奔”当中“普天同庆”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张家川、高院、习近平火了*
用当今中国大陆流行语说,尤其是用当今中国的网民流行语说,由于张家川当局对青少年痛下毒手,张家川火了,给中国警察以言治罪、随便抓人提供法律依据的中国最高法院火了,策动、发动、推动整治中国网民言论运动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火了。
中外观察家们普遍认为,张家川当局以及中国各地警方近来大打出手,狂抓批评者,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约而同的发了疯,而是他们响应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最高当局的号令。
也就是说,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各地警方,以及中国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动用或创造各种奇妙的罪名镇压中国公众言论自由,频繁作出大动作,其镇压打击的范围包括未成年人,这种看似惊人和离谱的做法,其实是奉旨行事,是执行习近平的指令。
中国一位网民发出的评论,很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曲尽其妙、谐谑嘲讽地表达了上述的看法:
“对大大负责,从娃娃抓起”
(注:“大大”,中国北方省份一些地区对长辈的称呼,意思可以是“爹爹”或“伯伯”,习近平的一些支持者称他为“习大大”;“从娃娃抓起”本来的意思是,孩子的培养教育或训练要从小时候开始,然而,中共当局别出心裁,将孩子抓起来,用手铐和牢房培养教育或训练孩子,从而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关爱未成年人的做法。)
*少年为何下狱*
中共当局通过逮捕甘肃张家川杨姓初中三年级学生来震慑胆敢对中共及其政府发出质疑和批评意见的网民,结果招致中国网民万众一心的强力反击,当局被迫至少是暂时败退。这一事件大有可能载入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展史的史册。
作为历史的初稿,在这里不妨首先陈述这一事件的新闻脉络:
9月中旬,张家川发生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杨姓少年与许多当地人一样,对政府当局处理那起案件的做法有有异议和批评,杨姓少年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在互联网上;9月17日,张家川公安局派人到学校里将杨姓少年抓走并刑事拘留,理由是这孩子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其谣言被转发超过500次,符合最高法院新发布的打击网络异议的司法解释。
中国警方将打击网络批评意见的打击范围扩大到未成年人的更大、更宏观的背景则是:
---8月19日,中共最高领袖习近平在中共宣传部门干部会议上高调表示要打击在互联网上对中共及其提出批评的网民,尤其是要打击互联网上对中共持批评态度的意见领袖;习近平甚至动用中共已经废弃了30多年的陈旧语言,声言要严肃打击对中共及其制度提出批评意见的“一小撮反动知识分子;”
---习近平及中共当局一直没有给“一小撮”和“反动”提出任何定义,从而为中国各地警方随意抓人提供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用武之地;中国各地警方闻风而动,四面出击,以各种新奇甚至是滑稽的罪名(如嫖娼、聚众淫乱、呆在自己家里扰乱社会秩序、污蔑中共烈士“狼牙山五壮士”,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抓捕批评者,从而将现在已经被判刑的中共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开创的高调打击批评者的做法由重庆普及到了全中国;
---在众多批评者批评在习近平当局滥捕滥抓批评者、肆意践踏法律、导致中国法治倒退不止30年之际,以习总为首的中共掌控的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两高)适时发出新奇甚至是滑稽的司法解释,规定互联网网络空间可以视同为三维空间、网络言论可以视同为实际煽动行动;两高司法解释之荒唐离谱给中共当局肆意抓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让全中国和全世界目瞪口呆;
---中国警方根据习近平的最高指示和两高蔑视基本法律原则和正义原则的司法解释,展开了一种抓人比赛;一时间,中国互联网上一片肃杀之气,千百万网民因害怕动辄得咎而噤若寒蝉;在抓人比赛中,甘肃张家川当局奋勇争先,在9月中旬大显身手,到学校里把正在上学的16岁未成年人、初中三年级学生杨辉(杨姓学生的艺名),从而一举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世界史。
于是,张家川火了,中国最高法院火了,策动、发动、推动整治中国网民言论行动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火了。
说到这里,需要一点语文说明。
在当今中国大陆,这种所谓的“火”有两个基本含义:
1)红火、人气旺、吸引眼球的火;
2)火烧眉毛、火烧屁股、令人如坐针毡、如热锅上的蚂蚁的火。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所崇拜的中共已故领导人毛泽东生前曾经发出大声抱怨和警告说,其老战友转变成阴谋家的林彪元帅及其朋党试图让他如此火起来,好烤死他;幸好他有自知之明,躲过了那种表面看似拥戴他、实际则可能是毁掉他的所谓的“火”。
显然,同一种“火”正在考验和烤验习近平。
截至目前,来自中国的各种迹象显示,至少是在张家川回合的考验中,习近平当局及其御用喉舌被烤得很难看。
*灼热的围观*
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当局、中国当局打击异议、钳制表达自由连未成年人也不放过,这种滑稽可笑又恐怖可怕的奇特治国术引起世界震撼。
从世界媒体报道中随便抓一把标题,便足以展示中国当局如何武功盖世,威武强大,震慑力十足,显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如何跟当今世界文明格格不入,显得怪异,可笑、可鄙、可怜、可叹,成为全世界耻笑、嗤笑的笑柄:
“中国:因在网上说游行便被认定是煽动,初中三年级学生被拘捕”(日本时事社)
“中学三年级在网上说一句‘游行’便被拘捕 中国公安当局表示该生‘对社会安定造成深刻影响’”(日本共同社)
“中国青少年被捕,有争议的罪名是在网上散布谣言”(美国《洛杉矶时报》)
“中国反谣言诽谤法规新出台,第一位被捕者是一个16岁的男孩”(英文《国际工商时报》)
“根据中国新的言论管制法,中国一位学童成为被拘捕的第一人”(印度英文《印度时报》)
顺便说一句,中共当局镇压青少年的做法显然把《印度时报》那位记者给震慑昏了头,让他把男学童schoolboy错写成女学童schoolgirl。
*过瘾痛快的评论*
有这样的世界媒体的围观,有这样的新闻标题耸人听闻,犹如天方夜谭、堪比中世纪黑暗,但又绝对货真价实,完全是中国的实况,因此,张家川、中国两高和习近平要想不火也可谓难上难。
然而,公平地说,由于语言、文化和历史的隔阂,世界媒体对中国毕竟是隔岸观火。上述的这些世界媒体的新闻标题虽然对外国读者足够刺激,足够狗血,但还是难免让普通的中国大陆公众感觉虽然大致正确,但不到位不过瘾,有些隔靴搔痒。
对中国公众来说,要想读过瘾到位、痛快淋漓的评论,还是要找同文同种的人。
于是乎,来自台湾的反对党民主进步党立法委员洪智坤不负众望,提供了一条对中共当局具有极大杀伤力的评论:
“这两天在台湾最热门的大陆新闻,就是15岁的初中生传谣被刑拘的消息。台湾的小屁孩们既羡慕又吓尿,心情复杂啊!谁会想到初中生一夕之间爆红?更想不到一个初中生成了杀鸡儆猴的对象?对岸当局这次算是成功吓坏了台湾年轻人。”
洪智坤上述这则微博贴中大玩黑色幽默。然而,大致了解中台关系的人很容易听出洪智坤黑色幽默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众所周知,台湾民进党是一个多年来主张并追求台湾独立的政党。民进党主张台湾必须独立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台湾人民流血流汗,好不容易打拼才争取到民主制度,因此绝对没有理由走回头路自己找二茬罪受,没有理由接受坚持一党独裁的中共的统治。
换句话说就是,洪智坤说台湾海峡对岸当局“这次算是成功吓坏了台湾年轻人”是半真半假死无对证,但海峡对岸北京当局对青少年使毒手的壮举可说是毫无疑问再次极大地帮助了台湾民进党宣传了台独主张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与此同时,就黑色幽默和给网民提供鼓舞和娱乐而言,中国大陆的网上高手也大有人在,如下面这样一则让习近平当局哭笑不得的犀利评论:
“史书一定会这么说的: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加正确,他们选择了世上最孤独的活法:一种思想、一种声音、一种沟通方式——抓人。为了进一步烘托强大的形象,他们派出几十个全副武装的警力,英勇合围,成功抓走一个‘造谣’的初三学生。”
*民心与众怒*
一个星期前,习近平当局整治网络言论的运动似乎取得了相当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成就,中国的互联网上,尤其是微博上,当局所不喜欢的言论或批评性意见大幅度减少。
然而,不到一个星期过后,随着甘肃张家川杨姓少年被抓捕,形势陡然一变。
成千上万的中国网民显然在那个杨姓少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自己的命运。网民于是选择推开恐惧,不再沉默,为那素不相识的杨姓少年、为了他们自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愤怒呐喊:
“今天的微博基本上全是为被刑拘初中生呐喊,这实在是近来一连串违宪滥法的荒唐言行激起了民愤。改革开放最大的功迹是打开了铁幕,而铁幕一旦打开,民智一旦启蒙,是再无法倒行逆施了的,哪怕刀光剑影寒彻入骨。”
“你其实不是在为甘肃张家川16岁孩子呼吁,是在为你自己该有权利呼吁;你不是在为甘肃张家川16岁孩子呐喊,是在为你的应有未来呐喊:你不是在为甘肃张家川16岁孩子努力,是在为你拥有自由言论努力。孩子就是你镜子,就在触手可及的身边,今天你沉默了,下次你就响不起来;今天你不站出来,下次,必瘫!!”
包括学者、作家、律师、和普通学生、工人、农民、打工族的中国网民齐声斥责中共张家川当局的暴政,斥责中国两高推出钳制公民言论自由的恶法。
中共官方的喉舌新华社多次发表所谓的新闻报道,对杨姓少年落井下石以坐实张家川警方所谓杨兴少年造谣惑众、聚众滋事咎遭受惩罚、实为由自取之说。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则在一边敲边鼓,声言杨姓少年遭打击,并非证明两高那新奇甚至是滑稽的司法解释有什么问题。
然而,新华社和《环球时报》只是沦为中国网民的笑柄。
与此同时,中国网民万众一心,攻势凌厉,有勇有谋,相互支援,相互激励,配合默契,飞快调查出让张家川当局和北京当局难以直面、难以承认、又难以否认的一系列事实,其中包括:
1)新华社在其报道中将杨姓少年发表的“看来必须得游行了”的说法,改成“必须得游行了”,将一个价值判断移花接木修改成一个号召,大有替张家川地方当局罗织杨姓少年罪名的嫌疑;
2)张家川警方说杨姓少年发帖煽动了抗议政府处理那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游行;然而,中国网民的调查发现,实际情况是游行在先,杨姓少年的言论在后;警方显然是造谣诬陷少年;
3)张家川是中国贫困县之一,其许多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属于第三世界的贫困水平;但张家川政府建筑之豪华气派则是大大超过任何第一世界国家的任何同级政府;
4)最要命的是,主持抓杨姓少年的张家川公安局局长白勇强是一个奇妙的漏网行贿罪犯嫌疑人,有法院判决书为证,白勇强当年为了升官而行贿5万元。
*当局节节慌乱败退*
上述事实在全中国、全世界曝光,形势随之发生转变或逆转,使中国当局、习近平当局难以招架。
面对中国公众、中国网民汹涌如潮的愤慨和谴责,张家川当局和习近平当局面临一个比一个坏的选择。
本来,中国当局动用警察的力量对一个未成年人实行以言治罪已经足够震惊世界,如今再爆出实际主持治罪的那位公安局局长是一个行贿犯罪嫌疑人。
假如中国当局选择对那杨姓少年继续迫害打击以震慑不听话的中国网民,那么,批评者对习近平当局的所谓“清网”即收紧网络言论自由行动的批评就得到了彻底的、戏剧性的坐实,使习近平当局难以招架。
批评者发出的批评是:习近平发动镇压网络表达自由的运动之所以能够得到中共各地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主要是因为在无官不贪的中共体制下,各地的贪官都非常乐意趁机清除批评者。
面对全国网民的了解事实之后的愤怒,中国当局开始节节败退。
张家川警方首先悄悄撤销了根据两高公认的荒谬可笑的司法解释而来的杨姓少年娃网上发帖被转500次因而构成犯罪的罪名;代之以寻衅滋事的罪名。
中共喉舌新华社为张家川当局帮腔,试图坐实杨姓少年的罪名,于是,新华社跟张家川当局一道受到中国网民的痛斥。
在遭到如此痛斥和抨击之后,张家川当局和新华社再次仓惶败退。
然而,新华社在9月22日还是发出一则成为笑柄的败退还要装胜利的新闻: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从甘肃公安厅获悉,经甘肃警方联合工作组对张家川县初中生杨某涉嫌寻衅滋事案调查核实,鉴于杨某系未成年人以及归案后的悔罪表现,决定撤销刑案,对其行政拘留7日。记者姜伟超 王艳明”
新华社和甘肃当局此举再次受到中国网民的痛斥:
“1、少年不构成犯罪已是公认事实,但岂能转行政拘留?当地政府部门岂会不懂法律规定?为何再次公然违法?2、(张家川公安局)局长行贿事实,已涉嫌触犯刑法,法院判决已确认,岂能仅免职处理?3、中国法律尊严何在?”
与此同时,杨姓少年的父亲则坚决表示:不接受警方的行政拘留;警方纠错只有一个方法,这就是撤销对杨姓少年的指控,立即放人。
在杨姓少年父亲作出上述表示几个小时之后,在中国网民的强大压力之下,在世界媒体众目睽睽的围观和嘲笑中,甘肃张家川警方像甩掉手中的烫手山芋一样慌忙、仓惶、仓促释放杨姓少年,从而出现了上述的两辆警车相撞的一幕滑稽剧。
*少年与强权*
甘肃杨姓少年在中国全国网民的支援下与张家川强权、北京强权的对决取得至少是暂时性的胜利。
杨姓少年的故事由此成为一个童话,一个寓言,一个道德教训,一个法律训诫,一个政治警告。
杨姓少年的故事使许多观察家不禁想起基督教圣经所说的少年大卫与巨人歌利亚的对决。
圣经上的大卫当年面对的是力大无比的巨人歌利亚。当今中国的杨姓少年面对的是力大无比的国家机器。
圣经上的大卫在上帝的护佑关照下击杀不可一世的歌利亚。当今中国的杨姓少年在中国公众的护佑关照下逼退了不可一世的强权。中国网民由此获得一次难得的胜利,从而一扫过去几个月中国互联网上的阴霾气氛。
有熟悉中国历史和政治的观察家注意到,将杨姓少年跟大卫相提并论,将上帝与中国公众、中国人民相提并论,这种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非常符合习近平所崇拜的毛泽东的说法。
在1945年发表的《愚公移山》一文中,毛泽东特意声明,共产党的上帝就是人民,共产党要想获得胜利必须感动人民,得到人民的支持。
批评者指出,毛泽东生前对人民只是操纵和利用。现在还不清楚习近平如何看中国人民。
*诗性正义能否成现实?*
与此同时,在另一些观察家看来,甘肃张家川杨姓少年敢于并乐于行使自己批评政府的公民权利,得道多助,甘肃张家川当局以及北京当局打压批评者失道寡助,也是一种“诗性正义”的实现。
所谓的“诗性正义”(poetic justice),是源自西方文学批评的一个概念,大意相当于中文的公理不可违,民心向背不可违,公义公道自在人心;坏人可以得逞于一时,但不会永远得逞、最终必将受惩罚之类的意思。
“诗性正义”的另一解是“理想状态的如诗一般美妙的正义”,即恶必有恶报,善必有善报、绝对不会有差错的正义。
然而,中国公众,中国网民显然很清楚自己并非生活在诗情画意中,可以安享诗性正义。中国网民显然很清楚当今中国的现实,尤其是清楚甘肃张家川杨姓少年的故事所反映出的现实: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部门规定,非有法定事由,不得公开未成年人的行政处罚记录和被刑事立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不起诉或因轻微犯罪被判处刑罚的记录。但甘肃警方在通报#张家川初中生网络寻衅滋事案#处理情况时,却散布该生盗窃摩托车的信息。这比编造谣言寻衅滋事还恶劣!”
“张家川初中生杨同学已于今天(9月23日)凌晨重获自由。虽然当地政府还想用改‘行拘七日’当台阶遮面子,但毕竟大势所趋,败局已定。这不是‘开恩’,也不是法治的胜利,仅仅是舆论的重压,民愤的力量,是它们脸面丢尽、丑态百出下的无奈让步,而且疯狂报复或许就在明天,善良的人们不必天真,更无须庆祝!”
在另外一方面,在张家川无罪杨姓少年获得中国众网民所认为的应得释放、中国众网民为之“喜大普奔”的同时,中国也有人如丧考妣,为杨姓少年逃脱了当权者的惩罚而扼腕叹息:
“张家川少年被释放,捕头被免职。好多人欢呼是公众又一次迫使强权退让,将民主法治又推进一步。个人觉得这开始有点民意绑架公益的味道了。既然那少年已满十六周岁,根据罪行法定,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加之新司法解释已生效。对其刑拘我觉得没有法律上的问题,后期再依据其是未成年人从轻处理就是了。”
张家川杨姓少年的故事无疑已经成为一个童话,一个寓言,一个道德教训,一个法律训诫,一个政治警告。
然而,此处童话寓言的寓意、道德法律的训诫或政治的警告的意义现在显然依然是悬而未决。所谓的互联网震慑在当今中国到底是谁震慑谁还难下定论。毕竟,中共当局在中国依然是执掌着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
中国民众和当局的博弈在继续。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