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然而中国企业正艰难努力,力保其品牌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一直在依靠减价而不是构建值得信赖的品牌的策略。但分析人士表示,这一策略在当今中国经济正在减速的时期或许并不奏效。
一份近期公布的调查发现,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选亚洲品牌一百强。这项由尼尔森公司(Nielsen ratings)与Campaign Asia杂志共同进行的、名为“亚洲品牌一千强”的研究显示,即使在中国国内,也只有一家中国企业跻身十大品牌。中国消费者更热衷于选择日本、韩国和美国品牌的产品。
发行广告业界杂志Campaign Asia的Haymarket Brand Media(海麦克托品牌传媒)品牌主管阿蒂法•希尔克对美国之音说:“如果中国真想把自己从一个区域性的赢家塑造成全球赢家,它就需要建立信任并且采取一个长期策略树立品牌”。
她说,除了重新审视其营销策略以吸引本土市场之外的消费者外,中国还必须要“持续地、有意识地解决食品安全以及质量管理等问题以便能在地区或国际市场中竞争”。
咨询公司Web-Presence-In-China发展与合作联络专员安吉拉•贝恩特表示,消费者缺乏信任毫无疑问是导致中国零售与消费品牌发展受到抑制的因素。
贝恩特举了她提供咨询的一家中国化妆品公司的例子,因为这家公司发现他们很难说服青睐外国品牌的本地顾客信任并且购买该公司的产品。
她说:“中国高端消费者倾向于更加信任国际品牌。他们认为国际品牌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值得信任。这些消费者们更可能去日本或韩国购物,并把这些外国品牌的产品带回国内”。
与此同时,贝恩特对Campaign Asia的研究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选品牌一百强的现象感到惊讶。
她说:“我还是觉得百度、腾迅和阿里巴巴可能会入选这份榜单。我很难相信这里面没有中国企业。这项研究的重点是亚洲地区,也就是说他们排除了西方的影响只专注于亚洲的情况。中国在亚洲的影响本应该更大。”
另一项由设在伦敦的Brand Directory(品牌指南)进行的研究发现,中国公司“中国移动”在其全球排名中名列第九。有几家中国企业入选了品牌一百强的榜单。
当把企业的收入与消费者在产品质量、可靠性以及是否值得推荐给他人等方面的感觉加在一起的时候,这些中国企业的品牌价值大涨。另一个对中国企业有利的因素是人们感觉政府在扶持它们。在Brand Directory的研究中给出的全球品牌20强中,就有三家中国国有银行入选。
Brand Directory高级主管罗伯特•黑格表示,在主要基于消费者感觉的品牌实力方面,中国企业相对较弱。但在计算公司总体的品牌价值时,因为中国企业有强大的收益流,所以在将金融数据计入品牌价值的计算中后,中国公司的表现往往不错。
于此同时,因中国在西方世界中的形象问题,中国品牌也受到了一定影响。黑格提到了德国和意大利的例子,德国品牌以其高效产品闻名,而意大利的时尚品牌也深受大众喜爱,因为意大利的形象就是一个热爱时尚的国家。
黑格说:“由于某个国家的国家形象,一些国民特性会帮助一些新诞生的以及已经存在的品牌在国际上获得良好的发展。中国品牌在国家形象方面占不到多少便宜”。
他说,实际上,中国干涉敏感电信以及其它器材制造的形象已经阻碍了华为向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拓展业务。
中国企业需要在营销以及品牌构建的策略上投入更多以便能在本土和国际市场上拥有良好表现。
希尔克说:“中国企业在发展和执行其营销策略的方面改善越多,消费者们所能看到的中国品牌与在中国经营业务的国际品牌间的差距就越小。而对那些拥有全球雄心和能力的企业来说,如果它们想与国际上的竞争对手硬碰硬地较量一番并且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品牌忠诚度,它们就需要弥合与国际品牌间明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