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刚刚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允许人民币升值是中国金融改革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汇率灵活性将使中国央行拥有更大货币政策自主权,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
*人民币升值对金融改革至关重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21日在其网站上发表报告指出,金融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再平衡至关重要,而允许人民币升值则应该是金融改革的关键环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小组在今年5至6月间在中国北京、上海和成都进行了考察,并在日前向IMF执董会提交了报告。
报告说,允许人民币升值将使中国央行更加自主地实施货币政策,同时也利于减缓外汇储备的积累步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小组组长尼格尔·肖克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中国居民收入,促进消费,使中国居民对本国制成品的购买力增强,并有助于建设更完善的服务性经济。
他说:“中国需要改革货币政策的执行方式。中国应该允许人民币升值,赋予中国央行在货币决策过程中更大自主权。中国还需要改善监管机制。最终,中国将向开放存贷款利率的方向发展。这将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预计需要至少5年时间。”
相关视频:IMF敦促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
*张欣:升值步伐过于保守*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最近连续攀升,目前已经上升到2005年汇率机制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用意在于对抗通胀。
不过,托列多大学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张欣教授对美国之音表示,人民币升值的步伐过于保守,小幅渐进的升值方式反而带动了升值预期,抵销了对进口价格的抑制作用。
他说:“ 大家都知道人民币要涨,所以就会引起大量热钱进入中国。所以现在中国的外汇存底增长很快,早就超过3万亿美元。现在热钱进去之后,为了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人民币流动性就要增加。”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认为,根据不同的计算方式,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程度介于3%到23%之间。报告认为,在过去一年里,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汇率下跌了2%,但对美元实际升值了8%。
这份报告也触及到中国的汇率和利率形成机制的内在联系。报告指出,中国央行为维持相对固定的汇率,不得不发行大量人民币冲销入境的美元,然后,再通过发债的方式回笼过剩的人民币。这个环节导致央行不愿意提高利率,以避免发债成本过于高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中国存款利率低于通胀水平,再加上投资渠道有限,造成过多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贷款利率过低,则降低了企业优化投资的意愿,并为大型国有企业带来不公平的优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们预计,如果不发生进一步的食品价格冲击,中国目前高达6.4%的通胀率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下降。但他们建议中国政府在货币紧缩过程中更多依赖加息和升值,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抑制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