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同中国2010年的经贸规模已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能源合作项目成为推动两国经贸发展的引擎。但俄罗斯体制上的问题,以及基础设施老化是制约双方经贸发展的障碍。
俄罗斯驻中国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12月上旬在北京表示,2010年俄罗斯同中国双边经贸额可达到550亿美元到570亿美元,这显示两国贸易规模2010年已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受危机影响,去年俄中贸易大幅度下跌。同2008年相比,2009年的俄中贸易额下跌了32%,仅为388亿美元。2008年的俄中贸易额曾达到560亿美元。齐普拉科夫强调,能源合作项目正成为推动两国经贸向前发展的引擎。
研究俄中经贸问题的俄罗斯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罗夫斯基说,总结2010年,能源合作是两国经贸关系的主要亮点。
奥斯特罗夫斯基说:“毫无疑问,2010年俄罗斯中国经贸发中的主要成就是能源合作。从俄罗斯的斯科沃罗丁诺到中国大庆的远东石油管道支线油管建成。从2011年1月1日起,通过这条油管俄罗斯将向中国输送石油。另外,双方不久前还签定了协议,俄罗斯要从阿穆尔州经过黑龙江向中国黑龙江省出售电能。”
负责向中国出口电能的俄罗斯“东方能源公司”11月末宣布,这家公司已在黑龙江边的俄、中两岸建成了两座用来架设高压输电线的巨型铁塔。俄罗斯电能可通过横跨黑龙江的高压输电线出口到中国。
俄罗斯同中国在2010年还分别在各自境内启动了两国货币兑换交易业务。莫斯科国际外汇交易所交易员兼新闻发言人别卡索夫说,俄方在12月15日启动了人民币同卢布的交易。中方大约在一个月前启动了有关交易。
别卡索夫说,俄国市场对人民币需求量超过了预期,第一天的交易很成功。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数十家俄罗斯银行参与了交易。
别卡索夫说:“我们的评估是,市场对人民币和卢布交易业务反应积极。我们事先曾进行过市场调查,当时有大约30家银行对交易感兴趣。实际启动交易后,参加交易的俄国银行数量达到60多家。这些俄国银行大多在远东和西伯利亚拥有业务,它们都同中国有生意往来。”
中国问题专家奥斯特罗夫斯基说,两国货币兑换交易业务能促进边境贸易发展。他认为,俄中边贸政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对居住在边境地区的俄罗斯远东居民来说,边境贸易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定居中国的俄罗斯商人科列索夫说,他的公司负责在中国采购服装、鞋等轻工商品,然后再发送到俄国市场。科列索夫说,受银行贷款以及税务因素影响,他们目前仍然通过美元结帐。他认为,两国大的能源公司可能更需要人民币同卢布直接兑换业务。
科列索夫说,2010年对他们来说是成功的一年,商界对2011年也很乐观。科列索夫说,他的许多中国伙伴过去都通过莫斯科的切尔基佐沃大市场销售产品,俄国当局去年把这个市场突然关闭后,他们的生意并未受到很大影响。
科列索夫说:“市场关闭后,那些过去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工作的俄国商人立刻去中国直接进货。所以中国商品现在不必再通过切尔基佐沃市场批发,而可直接发到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以及其他许多俄罗斯中小城市。”
俄罗斯驻中国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说,俄中贸易结构并未因为经济危机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问题专家奥斯特罗夫斯基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在俄罗斯对华出口商品中,科技含量较高的机械等商品的比重还不到2%。
奥斯特罗夫斯基认为,俄罗斯体制上的一些问题,缺乏基础设施,或是基础设施老化,是妨碍双方经贸发展的主要因素。他强调,俄罗斯至今仍未加入世贸组织,这也使俄中贸易中的“灰色清关”问题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