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美中全球论坛注重实质问题

美国国务院说,美国和中国官员于星期三和星期四两天在北京为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跨国犯罪以及发展问题方面促进双方合作进行会谈。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一个代表团在中国广西与中国全国人大代表举行了第三次会谈。

这次北京会谈的名称是全球问题论坛。美国国务院在一项声明中说,美国代表团由负责民主和全球问题的国务次卿布里扬斯基率领,中国代表团团长是外交部部长助理崔天凯。

这是第2届美中全球问题论坛,第一届论坛于2005年4月在华盛顿举行。

美国官员说,这个论坛的目的是加强美中之间在一些跨国问题上的合作,这些问题包括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与贫困作战、执法以及公共卫生等。

*黄靖:会谈内容表明美中关系进一步发展*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智囊机构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资深研究员黄靖说,北京这次会谈的内容表明美中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黄靖说:“我觉得能够谈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进展。因为以前中美之间的交往往往都是在一些大的战略问题上,很少进入这么实质性的问题。能够谈这些比较具有实质性的问题,特别是跨国犯罪、非法走私人口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有实质性的问题。这也体现了最近以来中美之间的关系正在往细往深的方向发展。前不久周永康来访问也体现了这一点。”

*越具体越有实质性越难达成协议?*

美国国务院说,在去年4月第一次美中全球问题论坛中,讨论的问题是气候变化、打击人口走私和网络犯罪以及像萨斯病和禽流感这样的卫生问题。

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资深研究员黄靖说,美中全球问题论坛讨论的问题非常具体和具有实质性。他认为,问题越具体和越有实质性就越难达成协议。

黄靖表示:“正因为会谈在往细往深发展,就更进一步暴露了中美两国在很多具体问题上,比如说全球犯罪、环境、走私人口等等,有些巨大甚至深刻的差别和差异。因此,这样的会谈肯定是非常困难的。

“举个例子来说,中美两国在中国进入WTO的问题上在战略上早就达成一种共识,但是谈判却进行了13年之久才最后谈下来。这就说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中美两国都是利益攸关者,最近两国起码在经济上已经发展出一种互相依赖、互相依存这样一种关系。

“但是正因为如此,要想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具体问题就非常困难。因为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个战略共识问题,而是涉及到利益交换问题。当然,讨价还价、斤斤计较这种现象就会反复出现。要想达成协议就显得更加困难。”

*黄靖:偏重战略更易达成共识*

据中国媒体报导,就在美中双方的代表团在北京举行的全球问题论坛上展开讨论之际,美国参议院美中议会交流小组与中国人大中美议会交流小组星期三在中国桂林市举行了第三次正式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美经贸关系、能源问题以及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资深研究员黄靖说,由于桂林会谈的规格高于北京会谈,因此桂林会谈的内容偏重于战略层面。他说,这样的会谈反而更容易达成共识。

*黄靖:北京会谈内容重于形式*

黄靖说:“这个会谈跟北京的会谈不太一样。第一是因为国会关心的问题跟美国政府关心的问题有点儿不同;第二点,这个会谈跟在北京那个会谈比起来层次更显得高一些,起码从美国的角度来说是如此;第三点,正因为它谈的问题具体化细致化不如北京会谈,但从报导来看,这个会谈还停留在所谓战略层面上,比如说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问题,所以还是比较形式重于内容,而北京会谈应该说是内容重于形式。”

新华社报导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于星期五和星期六分别与美国国会这个代表团举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