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为纪念国庆60周年举行大阅兵前,新华网刊登了对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王新俊的采访。这位军事研究人士表示,六十年来,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建设始终以满足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需求为目标,王新俊还说明了中国制造武器的四大特点。
*中方所说的四个特点是什么*
王新俊在采访中详细说明了中国军队制造武器装备的四个特点。第一,以防御性武器为主,进攻性武器为辅。中国限制发展进攻性武器,完全是为了达成有效反击侵略战争的目的,而非用于对外侵略和扩张。在未来战争或冲突中,解放军可以运用积极进攻或还击的战术手段打击对手。因此,中国有限的“撒手”武器,既用于战前威慑对手,慑止侵略,也用于控制战争升级。
王新俊说,第二个特点是,以轻型武器为主,重型武器为辅。这一特色是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相配套的。王新俊说,近些年来,中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维持一支开支不大的军队。而解放军一贯的传统就是在武器和人的结合上富有创造性,利用简便武器不断创新的实用战法。
第三,以近中程武器为主,远程武器为辅。王新俊说,中国从不设想对外扩张战争,因此毋需装备大量昂贵的远战兵器,研发武器装备的重点集中一直在近中程武器上,武器的杀伤力也控制在较小数值范围,大威力的远程武器只占很小的比例,只是用于威慑对手,遏制战争的发生和冲突的升级。但作为世界大国,中国肩负国际安全的责任将会越来越重,加之其国家利益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向外迅速拓展,因此,中国也面临着一些远程装备的紧迫任务。
第四,以常规武器为主,核生化武器为辅。王新俊说,中国在核生化武器方面的政策是极其谨慎、克制和负责的。
王新俊强调,解放军武器装备的这些特点来自于中国“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这是解放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物质基础和自信心的重要来源。
*四个特点是否有水分?*
台湾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翁明贤,对王新俊的阐述作出了分析。他认为,王新俊的讲话目的在于告诉外界,中国的武器发展基础是保卫国家,还没有达到能够进行远程打击,威胁外国的地步。翁明贤说,王新俊的讲话从北京的角度看是四平八稳的。但是应该看到,中国这次阅兵展示的武器中防卫武器很多,远程打击武器很少,这并不能说明它就没有远程打击武器。比如苏27战机、苏30战机和航母舰载的苏37战机都没有展示。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也没有展示。他说,中国现有的远程武器包括弹道导弹,中、远程导弹,核动力潜艇。
翁明贤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发展航母是看这个国家是否意图扩大远程打击力量的关键。中国海军力量覆盖范围已经从沿岸扩大到近海,未来一定会再扩大到远洋。因此中国制造航母是迟早的事情。航母建造需要克服船体建造、电子侦察和导航设备、舰载飞机和航母本身的安全护卫四个领域的困难。中国目前仍然在探索克服这些障碍的途径。
翁明贤最后说:“这次中国阅兵,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特别强调武器的国产化 和防卫性。但我认为,我们外界要看的不光是武器本身,更重要的是北京的决心和意图。中国要走向海洋,势必发展核武器和攻击性武器。美国、日本和台湾也势必考虑自己的因应措施。中国军力的变化必将成为东亚格局的变数。”
*美国专家一分为二的看法*
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亚洲军事问题专家泰德-霍夫对美国之音说,从核武器裁军角度来看,新华网报导这位军事理论家的观点是件积极的发展。强调使用常规武器,强调需要削减核武器,这跟奥巴马总统和北约的立场是一致的。如果中、美军方或者军事研究机构能在这方面达成共识,会是一件好事。但是,霍夫指出,在美国对东亚安全的关切和中国邻国的关切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别。中国强调发展中、短距离的武器,当然对美国的关切会有一定安抚作用。但是这并不能安抚中国的邻国。台湾和其他临近地区肯定是在中国的中、短距离打击范围之内。
霍夫说,在核武器方面,美国和俄罗斯正在努力把双方的核武器减少到一千枚到一千五百枚。相比之下,中国的核武器如果增加到五百枚,就相当可观了。
接下来,霍夫谈到航空母舰问题。他指出,如果说中国制造航母,就是要去攻击别的国家,那并没有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北京的确需要确保远洋运输的安全。而航母是确保远洋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当然,北京可以争辩,说靠美国和西方保障海路安全是靠不住的。每个国家都有权保护自己的海路安全。北京还可以争辩,说在印度洋,它需要抗衡印度海军的崛起。但是我认为,中国完全可以跟西方、跟印度一道合作 ,保障海路安全,因为那样作将减少摩擦的可能,同时减少保障海路的成本。”
关键词:中国,武器,制造,特点,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