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担任台湾陆委会副主委的军事专家林中斌三次发表文章,敦促台湾军方应该及早准备应付自然灾害,并提出从中国大陆军队的救灾行动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过台湾也有学者专家的观点不尽相同。
林中斌曾在美国学习和研究军事问题多年。他还在华盛顿的美国企业研究所任职多年。1990年代,林中斌应邀到台湾政府出任陆委会副主委。后来政府更迭,他卸任后到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任职。
*林中斌的具体建议*
林中斌先后在台湾的财训杂志、中国时报和军事刊物“尖端科技”发表三篇文章。分析由于地球磁场弱化,全球气温升高等全球性因素在未来可能导致疾病流行、海啸和各种自然灾害。林中斌在文章中建议,台湾军队加强非传统安全的准备。
林中斌认为,台湾军队在救灾的准备方面,落后于大陆的解放军。他说,中国军队在去年的雪灾和地震发生前,就已经强调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特别在四川大地震以后,军队高层多次强调军队救灾抢险的任务,并且提出,救灾就是对军队现代化应变能力的检验。林中斌认为,台湾军队在这方面落后很多。在刚刚发生的风灾中,台湾军队显得很慌乱。林中斌说,其实大陆军队在救灾方面的经验是相当公开的。台湾军方学起来很方便。当然,美国军队在救灾方面更领先。也应该学习。林中斌说,台湾军队要在观念上彻底改变,需要一段时间,当务之急是先安排一次军队训练,具体来说,他建议先组织一次地震抗灾演习。因为在风灾刚刚发生后,再次发生同样灾害的机率非常小。
*台湾军方救灾有弱点吗?*
林中斌接下来谈到台湾军方这次救灾中暴露出来的弱点:“上层的指挥系统反应很慢。很多地方,士兵虽然摩拳擦掌,但却等不到命令。据我所知,这种情况很多。由此可见,高层的观念必须改变。赶上时代。当然最高政治领导的观念也需要改进。不光在防灾方面,而且在整个应变能力方面都是如此。”
林中斌说,另一个问题是,台湾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也比较弱。比如,在美国和以色列,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下级官员可以相互沟通,而不需要各自报告自己的一层层领导。林中斌说,台湾各部门沟通的困难,开始于蒋介石时期,因为总统本人也不放心,怕底下沟通串连造反。
*杨念祖看法不尽相同*
台湾“高等政策研究协会”执行长杨念祖不完全同意林中斌的看法。他说,军队指挥官在灾情发生的时候,不能自己决定如何行动,要听命于政府长官的指示。如果行政首长不能及时把握情况,军队自然不能快速行动。因此救灾反应慢的主要责任应该在政府。杨念祖说,在接到政府指令后,军方投入的人力和资源是充分的。到风灾的第三天,台湾军队几乎抵达了所有重灾区。但是气候恶劣、河水湍急、道路阻塞,大型机械不能进入,导致行动受到一定限制。杨念祖承认台湾军用直升机老旧,但是这些直升机还是救出了七、八千人。因此他认为,各级官兵的努力是不遗余力的。
*台湾、大陆的可比性*
林中斌说,去年中国大陆发生几次大灾害以后,有关救灾的各部门开始实行新的规定,哪个层级的情况出现,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规定得很周全。一旦灾害发生,救灾单位不需要上级命令,可以直接作出反应。在突发情况中,不能指望依靠当时的领导人当时作出反应。因为这种仓促之间的反应,往往是有问题的。
杨念祖则认为:“台湾的风灾跟大陆的地震差别很大,所以要台湾学大陆,恐怕也要鉴别考虑。比如,大陆空降部队当时到四川,也因为气候不好,迟迟不能把人员投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也没有及时建立先遣信息站,只不过匆忙投放了一些人员而已。两次灾害的情况不同,不好相提并论。”
林中斌说,当然,台湾军方对大陆军方的变化了解少,跟两军的交流欠缺有直接关系。在两军交流方面,一直是大陆积极,台湾消极。
林中斌最后谈到台湾婉拒大陆派遣大型直升机到台湾赈灾的事情。他说他本人出于人道原因,赞成接受大陆的直升机帮助,但是他说,台湾的舆论是分裂的。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人反对跟大陆接近。因此台湾当局以稳定为重,不让大陆军机抵台,恐怕是有道理的。
关键词:台湾,军方,救灾,风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