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24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焦点对话:上海进博会冷场,习近平“主场外交”陷尴尬?


焦点对话:上海进博会冷场,习近平“主场外交”陷尴尬?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19 0:00

焦点对话:上海进博会冷场,习近平“主场外交”陷尴尬?

中国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到10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官方倾尽全力将这次博览会打造成一个集政治峰会和贸易展销于一体的全球盛会,也为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拓展所谓“主场外交”的空间。但观察人士注意到,世界贸易大国政要无一出席会展,让习近平的外交大秀陷于冷场的尴尬境地,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的主题演讲也是老调重弹,毫无突破。中国高调宣传进博会,西方国家为何不买账?中国要从“世界工厂”转化为“全球超市”,有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参加讨论的三位嘉宾是:北美“世界日报”副总编魏碧洲先生;普林斯顿社会学博士,政治与经济学者程晓农先生; 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先生。

焦点对话:上海进博会冷场,习近平“主场外交”陷尴尬?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19 0:00

程晓农:中国外汇吃紧,进博会是形象工程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政治与经济学者程晓农表示,中国的外交分两个层次,一是对发达国家,二是对发展中国家。但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是花钱买的,中国真正看重的是与发达国家的外交。但这次发达国家基本上没有出席。虽然发达国家元首都收到了中国的邀请,但并没有回复,所以它们不看重这个这个进口博览会。从这个角度讲,外交上并不成功。程晓农也认为这个进博会办得有点奇怪。中国若想成为进口大国,前提是它也得成为出口大国,赚到足够外汇才能进口商品。中国最想要的赚取外汇市场是美国市场,但因为20年来尽是白占便宜而导致中美关系恶化,现在这个市场对中国部分关门了。中国的现实问题不是如何扩大进口,而是如何补救失去美国市场而造成的出口萎缩;如果补救不了,成为进口大国只不过是夸夸其谈。自从中美贸易冲突开始以来,中国最近几个月的外汇储备接连下降,今后可能下降幅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其实一直在看紧外汇储备,阻止外汇流出。与其说,办进口博览会是为了花掉更多外汇来扩大进口,还不如说,这是做给美国看的形象工程。事实上,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市场早已被中国开发得差不多了,今后的潜力不大;中国政府以为中东、非洲市场还可以挖掘,其实,从那里赚不到外汇,那些国家从中国进口消费品,只想用中国的人民币贷款支付,因为他们也同样缺宝贵的外汇,一带一路国家有限的出口换汇要用来支撑他们的政府开支和官员消费,不可能成为中国积累外汇储备的来源。

程晓农:全球化损害了美国利益

程晓农表示,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国,自然为全球化唱赞歌;但是,全球化也造成了受损国,比如美国,这是全球化的弊端。这种弊端表现为,微观上美国部分企业通过产业链外移或进口中国产品而获利,但宏观上制造业萎缩,失业率上升,税收流失,中产阶级减少20个百分点。中国所谓要捍卫全球化,其实只是想捍卫自己的既得利益,但自己获益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的伤害却拒绝面对,也不想改善。美国提出要有公正解决经贸冲突的办法,指的就是这个问题。但到现在为止,中国一直在躲闪回避这一点。

程晓农:中国对美国大豆加税,别国成倒爷

美国对华出口的商品都很容易找到替代市场,并不是中国加了关税,美国就傻眼了。举大豆为例,现在对华出口的大豆被中国加了关税,于是许多国家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突然就翻了几倍,实际上这些国家的大豆需求并未暴涨,它们增加进口美国大豆,其实是为了转出口中国,当倒爷。所以,中国对美国产品的贸易制裁,其实亏的还是自己,因为它要花更多的外汇从其他国家倒爷那里买。

杨建利:从来都是卖者促销,中国买者促销史无前例

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表示,这次没有出席进博会的发达国家都看得明白,这不是一次贸易活动,而是一次作秀的公关活动。带有全球化意味的贸易活动已存在二三百年了,但出现“进口”博览会还是史上第一次。根据贸易规律,一般都是卖者促销,哪有买者促销的?进博会相当于是中国作为买方把卖方请过来并替卖方促销。这史无前例,非常奇怪。若真想开放进口,把关税和市场准入条件降下来并遵守国际公平竞争规则就行,这样货物会不请自来。劳动市场上,都是卖主促销,买主招聘,这次进博会明显违背经济规律,所以大家都很明白,这就是个作秀的活动,没多少实质内容。另外,进博会上习近平的讲话显然是讲给美国听的。与特朗普见面前夕,他要展现两点。第一,我向其他很多国家开放市场,你要是不来,这个市场就被别人占了;第二,我把自己描绘成全球贸易的领袖,你若不跟我达成协议,全球就会怪罪你特朗普,认为是你在从中作梗才让全球自由贸易受挫。再者,也不排除中国其实是在进博会上寻找出口的替代市场,它最终还是为了出口,毕竟光进口不出口肯定不可能。如果贸易战打得节奏比较缓,中国还真有可能找到一个替代市场,暂时度过这个难关。

杨建利:“买买买成了中国政府唯一能做的事

海外有评论认为,习近平通过进博会的购物方式来拉关系,显示中国领导层仍然以为多买就能化解贸易摩擦,而没有正面回应西方国家最关注的贸易焦点,如盗窃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等问题。但杨建利认为,这不是领导层思维没有转变的问题,而是他们只有这个办法。其他办法会给他们的执政地位带来潜在威胁。既然手中有大量外汇储备,“买买买”是他唯一马上能做的事。至于订单问题,杨建利认为这次进博会后订单一定会有,而且会比较漂亮,因为这是毕竟是政府主导的。比如,给大众公司的大订单必然不是几天博览能谈下来的,这肯定是长期谈判的结果。现在就是把谈成的结果送到博览会上去做做秀。所以,大家会看到一系列漂亮订单,但都是做秀行为。另外,货物一定去能卖得最好的地方,但如果中国消费能力上不来,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大超市”。如果中国经济不能持续发展,老百姓就对未来缺乏信心,缺乏信心就缺乏消费,那缺乏消费的地方货物怎么会进来?这是个根本的问题。再者,不着手解决市场准入门槛等规则性问题,只喊“买买买”,那自由贸易继续会有很大问题。最后,若用好意去揣测“买买买”,那就是更多进口会提升中国自己产业的竞争力,在竞争压力下促成产业升级,这也可以成为一个长远战略。

魏碧洲:进博会违反中国的国造国有原则

北美《世界日报》副总编魏碧洲表示,虽然召开进博会是去年5月就定下来的计划,但此时召开就也有其特殊的时空意义。进博会筹备已久,筹办方到处游说希望有更多国家参与。但很多国家最后都选择没来,自然是有它们各自的考量。据相关资料,中国各大国企有4万多人出席进博会,来看看各国有何商品可以采购。但问题是,哪怕看到好的商品想进口,这与“国造国有”的政策不相符。很多东西都被规定要“自力更生”,不允许购买外标产品。所以,即便现在有消息说已经与爱尔兰和德国厂商订了约,但很可能只是备忘录,没有实质意义。因为中国自己的政策规定很多东西要自力自造。另外,中国要成为“全球超市”,让各国去中国摆摊卖东西,没有错。但问题是中国老百姓的购买力是否真如各国所期待的那样?在贸易战背景下,如果很多外贸公司订单大量减少甚至没有订单,那就意味着很多公司都要裁员或减薪。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这个出口市场一旦萎缩,会对中国的经济和消费水平产生难以想象的重大打击。所以,这个进博会或许最初没有“政治秀”的意味,但此时召开,“政治秀”意味已十分浓厚。

魏碧洲:中国与西方的产业解链已经开始

魏碧洲提到,美国国内目前有“解链”(de-coupling)的说法,就是要和中国这样一个大型供应链“解链”。现在美国的一系列关税措施很大程度上迫使在中国有产业的本国跨国企业考虑市场转移,比如转到东南亚国家去。这些步骤可能会是中美间“解链”的开始,而这也会迫使其他东南亚国家做出选择,它们可能会开始考虑是否经济上和中国在一起,但政治上与美国站一起。特朗普现在通过一系列举措鼓励美国企业回到美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因为现在美国已经深切认识到,中国要发展核心产业或者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不可能改变的,因为这涉及到中国自身的核心利益。所以美国现在确实该有这样的准备,不能坐视“中国制造2025”计划成为事实,否则到时候后悔就太晚了。现在美国和西方国家正开始在产业方面开始和中国拉开距离,而中国显然也认识到这一点,它不能再百分百依赖美国市场,必须向其他市场分化。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一系列情况其实是这种“解链”(de-coupling)过程的表现。

YouTube视频:焦点对话:上海进博会冷场,习近平“主场外交”陷尴尬?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万人夜骑开封“不为什么”,到底为什么?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2:29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