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30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美媒体:中国东道主立场趋硬 敢于对奥巴马说不


举世瞩目的外交大戏奥巴马访华落下帷幕。对这次奥巴马访华的成果,美国主流媒体大多表示失望。不过白宫官员则称奥巴马此行成功,并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敢于向奥巴马说不*

美国《纽约时报》11月18号发表文章,称奥巴马访问中国的时候,中国敢于向奥巴马说不,并且在各个问题上立场强硬。文章的标题是《中国在奥巴马访问期间的各个重要问题上立场强硬》。

《纽约时报》的文章说:奥巴马总统首次访华期间,在长达 6个小时的高峰会谈、两场晚宴和中国国家主席不准记者提问的只有半个小时的记者会上,奥巴马面临的是快速崛起、更愿意对美国说不的中国。

在伊朗问题上,胡锦涛没有公开谈论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可能性。在中国货币问题上,胡锦涛没有对人民币是否升值点头。在人权问题上,美中两位领导人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直言不讳地承认,两国对这个问题"有分歧"。中国对美国提出的大部分要求态度强硬。

*展示抗压能力*

《纽约时报》称中国政府对奥巴马在中国的活动进行了“微观”管理。纽约时报引述分析人士的话认为,奥巴马此行更多地显示了中国抗拒国际压力的能力,而并非展示奥巴马试图推动的各项议题方面有所进展。

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埃思瓦尔·普拉萨德说:“中国成功地导演了奥巴马总统公开露面,让奥巴马在会上发言赞同对中国至关重要的政治立场,而与此同时有效地压制了一些对他们有争议的问题的讨论,如人权,中国的货币政策等等。”

*重拳出击适得其反*

白宫官员认为,这次访问是成功的,他们得到了预期的成果。白宫官员争辩说,考虑到中国的文明和古老,对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来说,奥巴马公开在北京重拳出击的做法适得其反,会令人联想到前总统布什的遗风犹存。白宫官员坚持说,奥巴马已经在和胡锦涛举行的一对一的会晤上,表达了他的意见。

纽约时报援引几位中国专家指出,奥巴马离开北京的时候并没有空手而归。一个五点联合声明中表示,美中两国将努力就各种问题共同合作。包括奥巴马与胡锦涛定期交流,双方更注重对方的战略价值。声明还承诺,两位领导人在经济,伊朗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结成合作伙伴。

*奥巴马释放和解气氛*

纽约时报说,奥巴马在访华的几个星期前就开始释放和解的气氛,如拒绝在访华前会晤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以避免得罪中国的领导人,现在仍然不清楚奥巴马是否在美国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议程中一些最迫切的政策问题上取得进展。

*打破惯例 未放异议人士*

纽约时报还注意到,中国打破了美国总统访问中国时的一个惯例。过去的美国总统通常都坚持访华要达成一些具体成果,如要求中国释放一些著名持不同政见者,作为在人权问题上象征性的让步。而这次奥巴马没有在这个问题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一些海外人权组织说,中国不仅没有象征性地释放因为发表要求中国政府进行宪政和民主改革的中国著名知识分子刘晓波,反而在奥巴马访华期间加强了对异议人士的打压和监控。

一些美国之音听众在美国之音中文部开设的听众热线节目中,也公开对这项进展感到失望。

*曝光不足*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为奥巴马访华之行的不足进行辩护。他认为中国没能广泛宣传或报导奥巴马在上海与学生的面对面对话活动。洪博培说,在中国这个拥有3.5亿互联网用户和7,000万博主的国家,如果奥巴马所说的话能够迅速传播开来,那将引起强烈的反响。

白宫发言人吉布斯(Robert Gibbs)说,奥巴马和他的助手并没有期望在中国之行中,让两国间的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改变一切。他说,我们明白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此行只是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权力转换*

美联社认为,这次奥巴马访华意味着权力的转换。美联社的分析文章说:“比起以前访华的几位美国总统来说,奥巴马明显处于弱势。美国面临经济衰退,同时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之中,而中国正在忙着发展和积聚财富。美联社援引上海国际关系学院战略问题专家陈雪(音)的话说,美国在很多方面有求于中国,而美国几乎没有什么东西给中国。

在中国学者中,这种已经超英赶美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已经可以和超级大国美国同起同坐的优越感并非孤立。据中国媒体报道,著名中国军事理论家、评论家张召忠在四川的一个研讨会上表示,中国陆军的规模和作战能力是世界第一流的,武器装备正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四代战机即将亮相,二炮已经成为中国军队的杀手(缄),中国军力已经处于世界第三。

对于这一说法,著名香港军事专家马鼎盛先生评论说: "胡说八道。说陆军规模和作战能力世界第一,陆军关健是要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的陆军就是伊拉克那种挨打的陆军。 所谓陆军无非是坦克大炮。 顶多有防空导弹。 顶多有陆航直升机。 但是你的陆航直升机和美军相比,顶多有十分之一的水平。 从数量和质量都不行。 另外,在能够密切支援地面战斗部队的航空兵方面,中国也有差距。"

*态度转硬*

不过,中国评论家认为,中国朝野目前普遍弥漫着一股自我陶醉的气氛。 美联社说,美国总统前往中国指望中国当局释放几个持不同政见者,或者在贸易问题上做出让步改善气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美联社评论说,奥巴马访华不仅没有得到这些,相反,中国在美国的几个重要问题上,如气候,伊朗和北朝鲜的核威胁,人权,金融政策等方面态度明显转为强硬。

美联社分析说,考虑到美国和中国心中各有自己的小九九,目前的危险是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都有可能误判对方在那些问题上愿意让步。

*礼貌的冷漠*

美国西部大报《洛杉矶时报》的标题是《在中国,奥巴马的东道主显示出强硬的立场》。文章说,奥巴马总统离开中国的时候没有在伊朗问题以及货币汇率问题上获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素以能说善辩而著称的奥巴马来到中国,却无法说服中国领导人。

他到中国去的时候,手中拿着一张长长的清单,包括寻求北京对伊朗采取更严厉的制裁以及采取更加灵活的货币汇率政策,但奥巴马得到的是礼貌的,石头般坚硬的沉默。

*磨合中共舞*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题目是《美中两国在磨合中携手共舞》。《华尔街日报》也认为,奥巴马访华在许多问题上未能实现预定目标。在美国正努力与中国这个日益自信的大国达成妥协之际,这次奥巴马访华的结果暗示了美国未来将要面对的来自中国的挑战。

《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是,奥巴马这次访华的结果好坏参半。在成果方面,美中同意扩大民航合作;加大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共同研究力度;加强军事联系和执法合作;增加美国在华留学生的数量。而两国未解决的分歧点是:美国对中国产轮胎和钢管等产品加征的关税;对待中国少数民族的问题;中国的互联网自由问题;北京和达赖喇嘛的对话问题。华尔街日报认为,美中两国在人权和经济政策上的摩擦正在日益增多。

关键词:奥巴马,访华,中国,贸易,人权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