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不出意料地宣布同意将人民币纳入其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入篮,北京赢得的是象征性的胜利,而面临的却是真实的挑战。外间分析认为,对于中国当局和IMF而言,推动人民币加入储备货币俱乐部,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IMF接纳人民币入篮所具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上的重要性,更多是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所具重要地位的认可。
而另一方面,加入IMF的精英货币俱乐部,则意味着中国当局需要建立市场化的汇率机制,并深化金融系统的改革。因为那样,才能令各国央行和市场投资者建立起信心,增持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在上次,也是就是2010年IMF执董会对SDR货币篮子审查时,人民币是唯一不在SDR篮子内但符合出口“门槛”标准的货币。当时人民币被认为不符合自由使用的标准。
IMF此前表示,此次审查重点关注对人民币作为可自由使用货币的评估。华尔街日报周一的一篇报道提及,今年8月,IMF的经济学家曾质疑人民币是否满足自由使用的标准后,中国当局推出了一些金融业整改方案,以满足IMF对于该标准的模糊解释。
华盛顿的经济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雅各布·克尔凯郭尔(Jacob Kierkegaard)对美国之音说,所谓的“可自由使用”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可循,也没有衡量方式。他认为,从根本上讲,IMF的决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他说:“此时我们可以就人民币是否能够自由使用进行争论。但是,我们不妨说,好吧,它能自由使用,因为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政府会令人民币更具自由使用性。因此,这其实是希望推动人民币朝正确的方向走,而不是等到一切就绪。因为那将令中国的改革更为困难。”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从技术角度讲,人民币不符合“可自由使用”的标准。华盛顿自由派经济智囊机构加图研究所货币研究副总裁詹姆斯·多恩(James Dorn)对美国之音说,中国与当前SDR篮子货币发行国家或联盟不论在个人自由、法治,以及信息自由方面都难以企及,而那些都是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所需的。他认为目前人民币不论从何角度都还不能算是一种国际性的货币。
多恩认为,IMF内部此前或对如何推动北京当局加快建立市场化汇率机制,并尽快松动对资本市场管制存有争议。他说,从经济角度看,人民币不应被纳入SDR篮子,但从政治角度讲,或许将其纳入会推动中国的市场自由化。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克尔凯郭尔还提及其他两方面颇具代表性的看法。他说:“奥巴马政府显然需要对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表示支持,特别是在此之前,它对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反应,在我看来是不当的。”
此外,IMF治理结构改革屡屡在美国国会遇阻,也被一些观察人士视作是促成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的一个慰藉因素。克尔凯郭尔虽然并不认同这种看法,但他认为,由于国会和行政当局都应对IMF治理机构改革无法得以通过负责,奥巴马政府支持人民币入篮也符合自身利益。
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安德鲁·肯宁汉(Andrew Kenningham)曾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鉴于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加之中国的货币和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并且没有完全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因而人民币还不具备SDR“会员”资格。但是他说,政治上的考虑可能终将掩盖这些争议。肯宁汉认为,中国急于让人民币入篮,仅此一个原因,就能让许多国家的政府说“是”。
但是,更多意见认为,中国当局推动人民币入篮背后的政治因素并不只是为了展示其有想要加入就能加入的能力。经济学家克尔凯郭尔说,中国极力推动人民币入篮,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他说:“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国的改革派。他们可以照十年前加入世贸组织时的策略,以此推动国内亟需的改革。他们可以说,我们需要这么做,因为已经在国际上做了承诺,以此应对国内的反对意见。”
克尔凯郭尔还表示,中国希望在明年任20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时,能够在人民币入篮方面有实质性进展,否则难以应对国内改革阻力。
华尔街日报在IMF执董会作出决定前夕发表的一篇分析报道将人民币入篮称作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及其同僚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报道说,在围绕人民币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应与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的重要性相匹配这一观点,他们争取到了政治支持,在利益集团的反对下,仍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放松利率限制,放宽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条件等。
不过,外界也注意到,由于担心经济减速,中国政府推迟了金融领域的一些关键性的改革。华尔街日报报道提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中国当局已经将在今年年底前实现金融市场更加自由化的目标延迟到2020年年底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