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超过一周的沉默后,北京终于在周四宣布将派团赴华盛顿签署美中贸易的第一阶段协议。这一协议签署前夕,有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在北京背离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下,两国不可能达成伟大的协议。而来自北京的经济学家则表示,要求中国在两年内增购美国2000亿美元产品是不持续、甚至不可能的任务。
周四,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有关中国经济的研讨会上,针对这一协议展开了讨论。中国的经济学家多予以积极肯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峰说,他之所以有比较积极的评价,首先因为它来之不易。
“过去将近两年,中美两国经过了13轮的经贸磋商,两国的政府都做得非常大的努力,所以达成这个结果。过去曾经有两次都快达成了,到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成,所以我们还是要表示肯定。第二点,尽管还没有达到很多人想要的理想的结果,也就是说,它没有完全能够解决双边关系中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但至少是迈出了第一步,就是说有第一步就有可能有第二步,这么往下走下去,比完全是一个僵局那肯定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突破。”
但美国有经济学家认为,习近平上台后,改变了过去的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中不可能达成有意义的协议。
总部在纽约的荣鼎咨询集团 (Rhodium Group) 的联合创始人荣大聂 (Daniel H. Rosen)说,这不是个大协议(Big Deal),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协议,
“因为当中国现在还未决定想要什么的时候,你不可能谈出一个新的大协议或大框架。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时刻,过去的时代已经过去,那时中国有一套清晰的一揽子政策,设定了如何实现与市场经济融合的目标,哪些是想保留的国企元素,哪些是需要更面向市场的。我们现在正处于中国重新审视那些基本概念的时刻。”
华盛顿主要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济专家拉迪(Nicholas Lardy)说:“因为多数重大问题并没有解决。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双边贸易不平衡并不十分重要,应该把重点放在讨论上,但特朗普总统不这么看。因此,很多注意力被置于我称之为的次要问题上,而整个关于国家补贴、国家工业政策等等问题却还未解决。”
拉迪认为,中国方面对这个协议未透露任何信息可能有难言之隐。“他们从来没有说过同意在未来两年要向美国进口2000亿美元的商品,他们从来没有具体谈到对购买任何农产品的承诺。而美方发布了很多详细内容,中方却相对很安静,也许是因为国内的政治原因,中方谈判官员不想显示对美方作了很多让步,因为在现在的形势下在政治上是非常困难的。”
中国官方虽然还没有就协议作过任何表示,但来自北京的经济学家们却一致指出,美方宣布的中国对美产品采购承诺几乎是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香港金融服务发展理事会(FSDC)理事、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秦晓说:“对购买大量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的承诺是不可持续的,也将对全球贸易的自由竞争带来负面影响。”
卢峰也表示:“今明两年要额外采购2,000亿美元,据我同事的初步计算那将是非常困难的,这意味着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将比去年增长70%以上。而据你所说,也许我们必须增加80%到100%,取决于以哪一年为基准。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特朗普总统周四宣布,美中贸易代表将就第二阶段协议展开谈判。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那将是难度更高的谈判。
“美国表示第二阶段协议将着重结构性问题,但从未明确界定什么是结构性问题。我认为中国的结构性问题实际上制度性的,简而言之,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中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绝不应低估前面的困难。”秦晓最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