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提起铁道游击队和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几乎人人知晓,人人都会哼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铁道游击队的事迹和战例就发生在山东枣庄一带的铁路线上。而铁道游击队的主要成员也都是枣庄一带的煤矿工、铁路工人和市民,因此生活在枣庄的人说起铁道游击队来,人人都感到自豪,对抗战时期的这支抗日武装津津乐道。有一位土生土长的枣庄人,出于对这支队伍的崇拜,花费20多年的时间收集资料、义务宣传铁道游击队的事迹。他用自己的退休金和房产做抵押,创办了只有他一名工作人员的铁道游击队展览馆。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中的歌词,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半个多世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知道,这是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铁道游击队》中的插曲,而电影是根据作家刘知侠1954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改编的。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将铁道游击队与山东枣庄联系在一起。这可能让许多土生土长的枣庄人感到“郁闷”。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潘福安萌发了创办铁道游击队展览馆的念头。
潘福安对美国之音说:“上学和参加工作以后到了外地,同学、同事互相之间就啦啦(聊聊)你家哪里、我家哪里的。别人可能说我家是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方,咱(我)也想说说咱自己家乡呀,别人问:你家乡哪里? 俺说:俺家枣庄的。枣庄是什么地方?那个省?人家不知道!我就问:知道铁道游击队吧?人家说:知道。我说:铁道游击队叫枣庄铁道游击队,枣庄那里就是俺家。然后别人就都开始问这问那了。”
潘福安今年六十多岁,退休前是枣庄市国土资源局的高级统计师。潘福安说,他年轻时有次出差坐火车,在火车上与其他旅客攀谈,说起枣庄和铁道游击队,很多人以为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是小说作者杜撰的,这让潘福安感到伤心。潘福安决心开始收集资料、义务宣传铁道游击队的事迹。
现在人们所熟知的铁道游击队最早成立于1939年,当时叫做枣庄铁道队,隶属于国民党第五战区的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八路军115师进驻鲁南后,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改编为115师苏鲁支队,枣庄铁道队的正式番号也改为鲁南铁道大队,成为活跃在津浦铁路线上的一支秘密抗日武装。小说和电影《铁道游击队》问世以后,人们就习惯地将这支部队叫做铁道游击队了。
由于当年的队员大部分已经牺牲或者病逝,少数建在的都分散在全国各地;此后的20多年里,潘福安利用出差和休假的机会,行走于十多个省市、走访了几十名当年的老队员和亲属。到2000年时,潘福安已经挖据、搜集和整理到了铁道游击队的实物、史料等大约1000多件。民政部门批准了潘福安建立“枣庄铁道游击队展览馆”的申请。
展览馆虽然成立了,但这只是“纸上谈兵”,因为潘福安没有固定的场所。但是此后的十多年里,每逢节假日潘福安就把自己的“展览馆”搬到公共场所进行义务巡回展出,并且自己担任解说员。他的流动“展览馆”随着他到过部队、工厂、学校和公园,他的“展览馆”到过北京、天津、南京和吉林。他还把收集到的100多件实物、史料无偿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馆所。
直到2014年,枣庄当地政府在枣庄东湖公园为潘福安的展览馆提供了固定场地,才让这座四处漂泊了十多年的“枣庄铁道游击队展览馆”有了自己的“家”。虽然有了固定场所,潘福安仍然坚持自己义务管理、讲解,而且不收门票。潘福安为自己的事业乐此不疲,对铁道游击队的历史、人物和战例如数家珍。一有参观者进来,潘福安便一个人忙前忙后,认真解说,生怕遗漏了哪个细节。他对铁道游击队是那样的热爱和崇拜,甚至将自己手机的响铃都设置成那首几乎人人会哼唱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潘福安最愿意给参观者讲、生怕遗漏的故事是铁道游击队沙沟火车站受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驻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递交了投降书。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敦促华北、华东日军立即放下武器,向所在地的抗日武装投降。驻扎在枣庄一带的日军拒绝向铁道队缴械,并且乘坐铁甲列车逃跑,但是被铁道队破坏铁路拦截在铁甲列车上。
潘福安介绍说:“日军最后没办法,在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下只好投降。可是日军有将近两千人,而铁道游击队当时不足百人,怎么办? 就向山里(八路军鲁南军区)汇报,山里派来一个警卫连,全部穿着八路军的衣服,由铁道游击队受降。日军一小队、一小队的投降,放下枪后一排排跪下,受降仪式从下午一直进行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结束。近两千名日军正规部队,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游击队投降,不仅在中国抗战史上,而且在整个二战史上,也应该是一个经典战例。”
经过20多年的艰辛,潘福安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地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枣庄、知道了铁道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