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俄罗斯军机周二(6月6日)进入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和东部的防空识别区(ADIZ)后,韩国紧急起飞战斗机。在此之前,美国和中国军队先后在南中国海和台湾海峡两次危险相遇。
中国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进入首尔防空识别区的飞机当时正在参加与俄罗斯在日本海和东中国海举行的年度联合空中演习——这是自2019年以来的第六次此类演习。此次演习紧随着美国与首尔的联合军演。
韩国的防空识别区不属于该国领空;韩联社报道说,俄中两国都没有通知其飞机将进入该空域。
周二的侵入事件发生前,美中两国军队两次危险相遇:周日,一艘中国军舰在台湾海峡靠近美国驱逐舰前方;5月26日,一架中国战斗机在南中国海国际空域飞近一架美国军用飞机。拜登行政当局官员将这些事件称为北京日益“咄咄逼人”的例子。
美中两国军舰的相遇恰逢美国、日本和菲律宾三国的海岸警卫队在南中国海举行的三边海上演习。
随着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在贸易政策、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和台湾安全等问题上的紧张关系升级,此类事件增加了误判和升级的风险。
令人不安的新常态
近年来,北京在该地区的侵入一直在稳步上升。根据台湾国防部的数据,仅在2023年,中国军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至少745架次。
与此同时,华盛顿计划在印太地区加强军事存在,增加军事演习,并加强与韩国、日本和菲律宾等盟友的延伸威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相遇事件并不像美国所声称的那样是关于航行自由,而是在推行“航行霸权”,“是赤裸裸的军事挑衅行为”。
他说:“美国的军用舰机不远万里跑到中国的家门口挑衅,执意到中国领海领空附近搞什么抵近侦察、耀武扬威。”
欧亚集团基金会(Eurasia Group Foundation)研究员苏里·林茨基(Zuri Linetsky)说,这两个竞争对手在印太地区的相遇已成为“令人不安的新常态”。
林茨基对美国之音说:“美国和中国双方都举止欠妥,一定程度上煽动和加剧了紧张局势。这对地区参与者——在这种情况下是韩国——以及日本和台湾产生了连锁反应。”
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科比(John Kirby)驳斥了美国对局势升级负有部分责任的说法。
他在周二的白宫新闻简报会上告诉美国之音(VOA):“我们都希望看到紧张局势缓和。”他说行政当局正在“非常、非常努力”地努力缓和局势,但他们的外交接触迄今没有得到北京的回应。
上周,北京拒绝了华盛顿要求让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与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在新加坡的年度香格里拉对话期间举行面对面会谈的要求,原因是美国政府尚未解除对李尚福的个人制裁 .
不过,两国还是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高级官员最近与中国同行举行了私下会谈。
官员们还在努力重新安排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对北京的访问,华盛顿在2月击落一个中国间谍气球后取消了布林肯原计划的北京之行。
国防开支增加
各方对中国军费开支连续28年增长的担忧日益加剧,这也加剧了该地区的军备竞赛。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军费开支数据显示,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2022年的国防支出为5750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了2.7%,比2013年增长了45%,延续了至少可追溯到1989年的不间断上升趋势。
根据该研究所的数据,2022年全球军费开支增长了3.7%,主要原因是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加剧的威胁以及东亚的紧张局势。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军费开支与武器生产项目高级研究员田南(Nan Tian)说:“近年来全球军费开支的持续增长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安全的世界中。各国都在加强军事实力,以应对日益恶化的安全环境,他们不认为这种情况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改善。”
华盛顿 —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