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3:43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马来西亚大选无任何政党席位过半 美中因素或是影响选举的间接因素


马来西亚大选日,选民在投票站等候投票。
马来西亚大选日,选民在投票站等候投票。

马来西亚11月19日举行国会大选,选战竞争激烈,但没有政党拿下国会多数。专家认为,外交政策并非竞选主轴,但是对美与对中关系却成为影响选民的间接因素。

外交关系成为间接影响因素

马来西亚11月19日举行第15届国会大选,目前开票的结果是,反对党领袖安华(Anwar)为首的“希望联盟”拿下最多席位(82席),前总理穆希丁(Muhyiddin) 领导的“国民联盟”获得72席,但是任何一党都没有拿到组阁所需的112个席位。在没有任何一党拿下国会222席位半数的情形下,“悬峙国会”(无任何政党获得超过半数席位)成定局。

另外,安华的长期政敌、高龄97岁的前总理马哈蒂尔(Mahathir)连任失败,这是他自1969年以来首度没选上国会议员。

安华和穆希丁都宣称获得大选的胜利,两人分别表示将在11月20日组成联合政府。

马来西亚自2018年上届大选以来,一直处于政治动荡之中,4年来换了3位总理。本届大选共有945人角逐222个议席,创下历届选战之最。

位于高雄的文藻外语大学东南亚硕士学位学程教授顾长永 (照片提供:顾长永)
位于高雄的文藻外语大学东南亚硕士学位学程教授顾长永 (照片提供:顾长永)

台湾文藻外语大学东南亚学系教授顾长永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随着美中对抗局势不断上升,东南亚国家成为美中博弈角力的新战场,但是马来西亚一直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他说:“马来西亚跟中国之间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利益上的冲突,不管是在外交上、或是在边界上、或是在贸易上,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冲突,这一点和美国跟中国之间是非常不一样的。再加上马来西亚的华人也占了超过四分之一,华人之间跟中国大陆的经济往来密切,因为双方的文化、语言、背景都有很多的相似处,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顾长永指出,也有在马来西亚选举中少数与中国相关的议题,例如2018年大选时反对党认为当时的总理纳吉布(Najib Razak)和中国走得太近,但指控的重点在于纳吉布在与中国的投资合作中严重贪污,和外交政策没有直接关系。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传播与影视演艺学院院长廖朝骥表示,由于马来西亚的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外交政策在竞选议题中的重要性自然不如总统制的国家,再加上过去长期由“国民阵线”执政,竞选主轴以内政为主。他指出,外交政策并非政党竞争的主要议题,但却常常在选举时扮演吸引特定族群的利器。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传播学院院长廖朝骥(照片提供: 廖朝骥)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传播学院院长廖朝骥(照片提供: 廖朝骥)

廖朝骥对美国之音说: “对中或对美政策从来没有成为竞选中的主轴,但常常扮演着间接影响的角色。中国因素在马来西亚竞选中扮演着一个助选员的角色。自从我们的第二任首相(总理)拉萨在1974年访华与中国建交以后,当时他与毛泽东握手的那张照片成为1974年大选的宣传照,全国到处都是,成为国民阵线-国阵拉拢华裔选民的最佳宣传。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国阵时代,几乎在每一次大选之前首相都会访华,从马哈(蒂尔)时代到纳吉(布)时代都是如此,除了一方面宣示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也表示对华人政策的友善态度。”

廖朝骥还补充说,对美关系也会变成选举时攻击对手的筹码。

他说: “政治人物对美国的态度往往变成抹黑政敌的武器。例如曾经担任我国副首相的安华在1999年下野以后,当时的马哈迪(马哈蒂尔)政府就一直渲染安华是美国利益的代言人,让安华的形象受损。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关于宗教的论调,例如,认为如果支持反对党,就是支持以色列,也就是支持基督教建国的理念,那也会威胁到在马来西亚以马来人为主的穆斯林社群。”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助理教授黄自强表示,以马来西亚目前的国内政治局势观察,虽然从“希望联盟”政府垮台之后的政治发展迄今处于动荡混沌之局,四年来一共经历了三位总理,但人民更加关心内政问题。

台湾东南亚与南亚协会秘书长黄自强教授(照片提供: 黄自强)
台湾东南亚与南亚协会秘书长黄自强教授(照片提供: 黄自强)

他告诉美国之音: “这届大选除了有国阵、希盟、国盟等阵营投入选战之外,也有许多政党和独立候选人加入战局,没有任何一个阵线或联盟能够囊获国会逾半数席位执政,必须面对激烈选战,争取各族群选票,在这个情形下,外交议题多半依循既往政策难以成为焦点。这届大选,选民显然关心物价飞涨等经济议题,内政与政治安定发展才是选民关注的优先选项。”

马中经济依然前景看好

中国自2008年开始至今都是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国。近年马国政治迈向民主转折的时期,中国正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大量中国投资涌入马国。

马国前总理马哈蒂尔在2016年12月开始批评中资,质疑当时的纳吉布政府开放中资投资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会有损国家主权。

2018年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时,时任总理纳吉布表示,在野党若成功执政可能会检讨并取消与中国的合约,将导致马国经济损失严重。他说: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与中国断交,中国就不会买大马的货品如棕油,到时我国的经济会怎样?”

马哈蒂尔2018年5月当选总理后就暂停了“一带一路”项目中的一项与中国国企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合作的东海岸铁路(ECRL)计划, 这项计划在马来西亚2019年与中方达成补充协议后重启,预定于2026年通车。

台湾文藻外语大学东南亚学系教授顾长永认为,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有很高的经济互相依赖性,因为对双方都是明显有利可图,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各种中国投资都前景看好。

他说: “就中国大陆的角度而言,他当然希望在东南亚地区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伙伴,也可以带动他国内企业的相关投资发展,对于中国大陆的经济GDP,还有影响力当然是有帮助的。从马来西亚的角度来看,因为马来西亚他本身的经济比较弱,他当然需要大陆来的投资,能够增加他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东南亚这些国家基本上对于大陆的经济依赖度是愈来愈高了,所以越南跟菲律宾虽然(与中国)有南海(南中国海)岛屿的冲突,心里虽然不爽,但是在实际的经济、贸易的,还有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方面,他们没有办法,还是非得要跟大陆保持密切关系。”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学者黄自强指出,以马来西亚国际贸易暨工业部的统计数字看来,中国分别位居2021年马来西亚前十大出口与进口市场的第一名,两国经贸互动热络,但这项数字并非意指马来西亚仅依赖中国。其实新加坡与美国均与马来西亚有很高的经贸依存度,分别是其进出口或贸易对象的第二名与第三名。

黄自强说: “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中重要的新兴经济体,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与充沛人力,包括电子、电机产品、机械配备零件、精炼石油产品与棕油等都是主要进出口项目。今年3月18日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对马国生效,马国也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议》(CPTPP),预计11月29日生效。另外,马来西亚认为《印太经济架构》(IPEF)能够促进与东盟经贸发展和合作架构。因此,与其认为马来西亚依赖中国市场,不如从马来西亚利用机会掌握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发展契机切入,恐怕才是比较合宜的解读。”

南中国海争议仍期待通过东盟机制解决

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主权问题上的争端引起越来越多关注,其中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在南中国海存在领土纠纷。中国宣称对南中国海90%的海域拥有主权。目前,马来西亚实际控制了包括曾母暗沙在内的5个岛礁区域。

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态度愈发强硬并加紧填海建设工程,最近两年曾经几次派船只至曾母暗沙海域宣示主权。

马来西亚外交部在2021年6月1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将就16架中国空军飞机飞越马来西亚海域这一事件召见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事发时,马来西亚空军紧急出动飞机将中国飞机驱离。

据马来西亚《婆罗洲邮报》网站报道,几天后,马来西亚海事执法局(MMEA)的一名官员称,在距离海岸156公里的地方看到了一艘中国海警船。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助理教授黄自强表示,马来西亚对于南中国海主权争议向来保持低调,鲜少如同越南、菲律宾采取“硬碰硬”的强烈立场。在东南亚国家于“香格里拉对话”等国际场域探讨南中国海议题时,也未见马来西亚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径予以严厉谴责。

他说: “中国是马来西亚的重要贸易伙伴,这也导致在南海(南中国海)主权议题方面,马来西亚不希望跃居争议的最前线主角,‘不选边站’成为马国主要的避险策略。除了马来西亚与中国两国海军等实力差距之外,马来西亚与东盟立场一致,也就是希望东盟尽速与中国完成‘南海行为准则’(COC)谈判,中国要能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传播学院院长廖朝骥表示,马来西亚的外交政策基调是希望透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纷争,这是马国奉行已久,用来处理外交事端的基本态度。

他说: “针对南海(南中国海)课题,其实在2019年的时候,当时还是‘希望联盟’政府的时候,有发表过一份所谓的Foreign Policy Framework(外交政策框架),这个外交政策框架的文件里面就有谈到南海的课题,还是以谈判的方式,以及回到东盟的机制里面来做协商。如果你往细节里面来看的话,你会发现马来西亚政府基本上不会太过高调地来处理,而且他也不会去渲染相关的这种冲突或者纷争。”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