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56 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台湾合法同婚独漏两岸伴侣 同志: 成为同婚孤儿,难过与不解


资料照片: 2019年5月24日台湾同性恋新婚夫妇派对
资料照片: 2019年5月24日台湾同性恋新婚夫妇派对

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上路已届满五年,但唯独中国籍的同志仍无法和他们的台湾籍伴侣在台完成结婚登记。两岸同志伴侣告诉美国之音,他们因两岸的政治纠葛成为在台唯一的“同婚孤儿”,让他们非常难过,希望尽快透过行政诉讼,争取到应有的婚姻人权。

在台湾土生土长的Alvin和原籍中国的Jim已稳定交往四年,同为男性的两人于2023年3月决定在同婚合法的台湾共组家庭,但他们去登记婚姻时却遭拒,因为中国是唯一被排除在台湾跨国同婚许可的国家,因此他们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

他们的官司5月22日第一次开庭,两人穿着西装,手捧花束,犹如举办婚礼的正式装扮,并携手来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出庭,盼能争取两岸同婚的合法化。约一个小时的庭审后,他们走出法院,神情已轻松许多,因为他们认为,法官对两岸同婚的态度友善且理解问题症结点,让他们乐观看待后续发展。

Jim说,如果他们的诉讼创下成功的前例,将可望帮“活生生被拆散”、无法来台的两岸同志伴侣争取到权益,解决他们人生面临的共同困难。

两人都说,他们的爱情克服了海峡的分隔,也让他们找到共度余生的另一半,但横在他们眼前无法跨越的困难是,一桩原本美好的婚事却被迫搁置,俨然变成他们人生中的停摆,也无法共同规划未来,只能静待官司落幕再行打算。只不过,不确定性让他们现在非常难熬,因为这一条路,他们已经走得太漫长且艰辛。

两岸伴侣犹如同婚孤儿

台湾早于2019年就成为亚洲第一个同婚合法化的国家。

Jim回忆,两人交往初期,像他们一样的异国同志伴侣都期待,继2017年释宪后,台湾的跨国同婚相关法律一一落地。后来,台湾陆续开放跨国同婚的资格限制,从双方都来自合法同婚的国家即可在台湾登记结婚、接着为21个同婚未合法化的国家的配偶设立“境外面谈制度”,直到2023年1月19日,台湾内政部扩大承认跨国同婚的适用范围,让台湾人的跨国伴侣,包含港澳人士,不限国籍都可在台登记结婚,唯独将中国籍人士排除在外。

对此困境,Alvin和Jim都说,他们不放弃希望,静待两岸同婚规范的放宽。但Alvin坦言,当身边同志朋友都可以合法结婚了,自己却独是“剩下的同婚孤儿”,非常难过与不解。

而Jim则说,他来台求学十年,自认比台湾人还爱台湾,因为台湾社会的文化包容度和多元性比其他东亚国家更高,让外籍移民很少感到被排挤,他也很适应,直到他面对同婚议题,才惊觉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在台湾遭排斥。

Jim告诉美国之音:“所有有关中国的一切东西,在台湾的社会、台湾的语境里面都会被特殊化,然后被区别地对待。我们面临的是交织性的一种压迫,因为我是中国大陆的身份,所以同时作为中国人在台湾被歧视以及是同性恋在台湾被歧视。”

他说,很多台湾人主张台湾的主体性,想降低中国对台的影响,但越把中国特殊化,却反而加重中国在台湾社会的份量。

两岸同婚涉政治因素

不过,两岸关系虽具特殊性,但两岸同婚适用的是《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亦即“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其中第52条规定,婚姻成立要件和方式都是依照“行为地法”,也就是台湾或大陆地区。换言之,两岸同婚在台湾登记的法源不是问题,但卡在行政流程配套仍迟迟未出炉。

前台湾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早于2023年2月9日的记者会就曾表示,两岸同婚涉及国家安全、收养、继承财产等衍生性法律问题,须相关法令配套。

对此,Jim表示,台湾人对国安的担忧,反映的是对中国的不安全感,但就算牺牲掉少数两岸同志伴侣的幸福,也无法补足台湾人的安全感。

Alvin则指出,部分台湾人或政治人物仍对中国人怀有敌意或恐惧,甚至有网民以“中国军人可能通过同性婚姻来台湾当间谍”为由,反对两岸同婚,但他反驳网络说法荒谬且不合理,因为“间谍通过异性恋婚姻进入台湾更容易。”

Alvin告诉美国之音:“我们当然不希望,政治跟婚姻扯上关系,只是可惜在台湾现行的制度还是(对中国)会有一点顾虑。两岸的政治关系因(地缘角力)局势的变动,会觉得比较看不到希望、比较绝望。台陆同婚通过,其实就只差配套措施,让(同性)婚姻在台湾落实真正的平权,不要让中国被遗落。”

针对两岸同婚的开放进度,现任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于5月2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台湾社会上还需沟通、取得共识,但陆委会将以专案方式,让中国籍同性伴侣可以来台居留。

梁文杰于记者会上说:“从陆委会的角度来讲,在没有完成修法之前,我们现在是协调移民署,对于有同性伴侣的事实,但是他没有办法结婚的伴侣,专案的协助这些同性伴侣来台湾停留。”

对此,Alvin批评,台湾行政机关基于“想像的民意”的恐惧,而搁置两岸同婚的权益,让他无法接受。他说,不能因为人民反对,就剥夺他们基本的婚姻人权。

他说,无法完成结婚登记损及他们的配偶权益,例如,疫情期间、两岸旅游中断,Jim只能通过医疗签或商务签入境台湾,很多像他们一样分隔两岸的同志伴侣也因有限制或手续繁琐,被迫分居两地,无法团聚,让许多同志伴侣至今仍饱受长期分离的考验。Jim因有学生身份能长期在台居留,在台湾逾百对的两岸同志伴侣中,算是“很幸运”的案例。

台湾对两岸同婚的开放确有民意分歧,一位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姓名、曾在中国参与台湾同乡会的林先生表示,中国与台湾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型态不同,两岸同婚若在台开放,恐成中国以“两岸政策不同步”为由施压台湾,升高不必要的冲突和台湾内部纷争,一如两岸观光和农渔业贸易的前例。

林先生告诉美国之音:“两岸对于同志婚姻的观点落差真地很大,他们(中国)可以用这些来把困难点丢给台湾。为什么要让你有借口来修理陆委会、修理台湾。”

林先生支持陆委会的态度,台湾应待两岸关系明朗化并取得共识后,才不致因单方面开放两岸同婚,被中国政治操作。

伴侣盟:少了两岸同婚,“亚洲第一”金字招牌将蒙尘

但为了推动两岸同婚,台湾伴侣权益推动联盟(伴侣盟)与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已同步启动五个影响性诉讼。

在台北的伴侣盟秘书长简至洁表示,台湾有逾百对两岸同性伴侣仍无法结婚登记,比照全球37个未对跨国伴侣设下国籍限制的同婚合法国家,“中国因素”让两岸同婚成为全球特例。

简至洁告诉美国之音:“(台湾)政府该做的事情是去控管国安风险。(台湾)移民署针对两岸异婚审查的密度是蛮周严的,我不觉得国安是一个真实的理由。现在台湾遇到两岸议题特别敏感,(但)人权议题一定要超出政治的算计跟泥淖。”

简至洁批评,台湾政府现在用行政配套流程侵害两岸同志伴侣的婚姻权。她说,港澳人民和外籍人士一样都适用《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但中国人民适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因此在放宽跨国同婚时,港澳同性伴侣可纳入解套,但中国却因不属于外籍人士而被排除在外。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未对两岸同婚设限,但配套的行政规则却要求两岸同性伴侣入境时需缴交两份文件,一是台湾移民署的境外面谈审查文件、二是经中国验证的结婚证明。

由于中国不承认同婚,这道行政命令形同将两岸同婚无法在台登记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台湾前陆委会副主委詹志宏于2023年5月18日的记者会曾说过,同婚在中国未合法化是最大难关,“一旦中国的法制容许同婚行为的话,它的法律也没有任何的处罚、没有任何限制的话,那(两岸同婚合法化)就水到渠成,没有问题”。

简至洁认为,虽然台湾无需修法就能以行政命令开放两岸同婚,但却在配套的行政流程设下这张中国认证结婚证书之“不可跨越的障碍”。

她说,台湾强调人权立国,不该因政治风向、人民意见或政党对立,剥夺人民结婚的基本权益,台湾还高举与“对岸制度不同”的旗帜,一旦两岸同婚仍卡关,台湾“婚姻平权亚洲第一”的金字招牌将因此蒙尘。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