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7:03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神舟十六号完成载人任务 中国航天技术恐追上美国?


2023 年 5 月 29 日,在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 16 号飞船安装在长征火箭的顶部。
2023 年 5 月 29 日,在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 16 号飞船安装在长征火箭的顶部。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后,三名宇航员6月2日已在天宫空间站与前一期的宇航员正式完成交接。观察人士表示,这代表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取得稳步进展,有助于中共进一步宣扬国力和巩固其政权的合法性。分析人士说,美国虽仍在太空领域保有技术领先和经验优势,但若未持续将航太发展视为优先政策,未来恐被中国追上。

中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5月30日上午9时31分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成功与太空站组合体完成对接,当晚3名宇航员也顺利进驻天宫空间站,并与去年底进驻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展开机组轮换。

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稳步进展

据官媒央视5月31日引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的话称,去年底建造完成的空间站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未来将透过每年两个乘组的轮换,来保持空间站的稳定运行,并实现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和生活。

中国自2003年首次将太空人送入太空后,已将航天强国视为最重大的国家发展目标之一。

位于休士顿的美国华裔前宇航员、国际太空站指挥焦立中 (美国之音视频采访截图)
位于休士顿的美国华裔前宇航员、国际太空站指挥焦立中 (美国之音视频采访截图)

对此,位于休士顿的首位华裔国际太空站指挥官焦立中说,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的确进展快速。

焦立中告诉美国之音:“他们(中国)在这20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自行运转一个太空站,不仅展現操作成熟度,也能在太空站维持宇航员长期在轨工作,(中国)宇航员也有太空漫步的能力。现在,他们还首度将一位科学家宇航员送上太空站,他们的进展可谓稳步。”

但焦立中解析,就航天技术而言,神舟十六号任务并不是什么特别重大的突破。他说,中国最早是靠俄罗斯的技术援助来发展航太、空间站和宇航服,算不上有打造出什么的大突破,但多年发展下来,中国现在已经掌握这些技术并能孰捻操作,“没有飞跃,但已经赶上了”。

焦立中表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西方国家在太空领域具有经验优势,尤其美国已操作航天器数十年,也是国际太空站的主要合作伙伴。目前太空站由5个国家合作运转,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太空署,不包括中国。太空站自2000年有首批宇航员登陆以来,20多年来,总计有来自20国的太空人和太空游客都登陆过。

位于亚利桑纳的独立分析师南拉塔·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照片提供:戈斯瓦米)
位于亚利桑纳的独立分析师南拉塔·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照片提供:戈斯瓦米)

独立分析师、太空探索新书《争夺天空》(Scramble for the Skies)的共同作者南拉塔·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以电邮回复美国之音的采访时则指出,神舟十六号展现了中国持续強化发射技术及对近地轨道交会对接的能力,也实现了在近地轨道上同时运载6名宇航员的目标。近地轨道指的是航天器距离地面高度较低的轨道。她说,神舟十六号成功完成任务后,中国可望扩大太空探索规模,以支持长期在空的计划。

中国拚2030载人登月 专家:指日可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5月29日宣布,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载人登月任务。据该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解释,为了于2030年前实现中国航天员登陆月球的计划,中国未来7年将分三步走,包括第一阶段的建制任务,如完成新一代的载人火箭和飞船等;第二阶段则要进入无人飞行的验证阶段,以便实现最后阶段的载人登月飞行任务。

对应中国雄心勃勃的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太空总署(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加拿大太空总署(CSA)合作推动“阿耳忒弥斯(探月火箭)计划(Artemis)”,依据已公布的时间表,该计划最快将于明年开展载人绕月飞行任务,并争取在2025年实现载人登月,可能比中国早了5年。

位于桃园的中央大学太空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赵吉光 (美国之音视频采访截图)
位于桃园的中央大学太空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赵吉光 (美国之音视频采访截图)

对此,位于北台湾桃园的中央大学太空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赵吉光认为,中国在两年内迅速建成“天宫”空间站,虽然规模比国际太空站小,但确实展现中国的执行能力。

赵吉光告诉美国之音:“(载人登月)相信是指日可待,不過在太空里面还是有非常多的风险。它(中国)的空间站算是相当完美的做法。以他们目前这样子的(发展)质量,看來是指日可待。”

位于宾州的美国太空安全专家布兰登・魏克特(Brandon Weichert)(照片提供:魏克特)
位于宾州的美国太空安全专家布兰登・魏克特(Brandon Weichert)(照片提供:魏克特)

著有《赢在太空(Winning Space: How America Remains a Superpower)》一书的美国太空安全专家布兰登・魏克特(Brandon Weichert)认为,中国在载人航天探索领域的进步不容小觑。
魏克特透过电邮回覆美国之音,他说,许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员或科学家对中国的航太发展不屑一顾,因为他们認為,中国“只是在做美俄几十年前就做过的事情。”但他强调,北京清楚,所有效仿美俄的任务和步骤将是实现“赶俄超美”的必经之路。

中国高效推进航太 意在“赶俄超美”

魏克特警告,中国每一次的载人飞行任务都在为未来鋪路,特别是对月球的野心。他说,美国领导人应关注中国的登月计划,尤其是中国接下来2、3年的动向。他说:“一旦中国踏上月球,他们就不会离开”,即使国际法不允许,中国可能将月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占为己有。
他直言,中国透过政权优势,正积极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但反观美国,却仍未将航太发展视为优先政策。他进一步论断,中国登陆月球后,将以月球为跳板,前往火星和小行星带。这意味著,中国在建立月球永久基地和载人上火星等计划方面,将可能击败美国。

美国华裔前宇航员焦立中虽认为美国保有优势,但中国希望主导航天飞船领域的野心不容小觑,基于“竞争总是好事”,他说,他乐见中国的进步,但他仍希望美国能维持领先地位。

焦立中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多家民间公司已签署商业太空站的开发合约,为国际太空站的退役做准备。未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可以乘坐商业航天器继续进行太空研究,或开发人类登月、甚至最终前往火星的探索计划。

他说,美国民间的航太进展頗多,例如亞马逊公司创办人杰弗里·贝索斯(Jeff Bezos)所成立的私人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与美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2002年创办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都投入太空领域的研发。换言之,美国也有巩固其航太领导地位的计划,但执行力将是关键。

中共紧握科技成就 巩固政权合法性

除了神州十六号,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也于近日完成载客首航,双双凸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治理下,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对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共重视科技成就,背后有政治目的,除对外宣扬国力外,也有对内巩固政权的作用。

位于伦敦的伦敦大学太空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协理副主任白政哲(Christoph Beischl)(照片提供:白政哲)
位于伦敦的伦敦大学太空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协理副主任白政哲(Christoph Beischl)(照片提供:白政哲)

尤其中国完成天宫太空站的组建后,下一步将开展国际合作,但位于伦敦的伦敦大学航天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协理副主任白政哲(Christoph Beischl)说,极权中国称霸太空的发展,恐是警讯。

白政哲告诉美国之音:“他们(中国)对太空站的使用,可以赋予政治目的,邀请他国宇航员一起进驻,一如西方国家对国际空间站的安排。它(太空站)有助提高中国的声望和软实力...(但)我们应密切关注他们(中国)的作為,因为中国不是个民主国家,这对我们很危险。”

美籍太空分析师戈斯瓦米也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治理口号下,中国航天计划背后承载着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每一项科技里程碑,都凸显中共的治理绩效。

中国航天面对风险与成本挑战

但中国的航天计划面临那些挑战?

台湾学者赵吉光说,就登月而言,中国已掌握无人探测的技术,但载人技术的风险安全系数偏高。另外,太阳活动转趋活跃,黑子、辐射线、磁暴和太阳闪焰也将對人类带来极高风险。

英国专家白政哲则认为,航天开发计划成本高昂,具不确定性。他说,美国携手民间合作,拉高开发效益,但中国航天业由国企独占,商业空间较小,虽有官方支持而持稳发展,但一旦中国经济滑坡或因局部战争而面临他国制裁,中国航天计划也恐遭波及。

评论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