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欧盟最近的激烈对峙令原本正在不断升温的双方关系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降至几十年来的又一冰点。在另一方面,几名被中国外交部列入制裁名单的欧洲议会议员对中国的做法提出强烈批评,并誓言将继续关注中国侵犯人权现象。
西方国家上星期罕见地采取一致行动,就新疆的大规模侵犯人权现象对中国实施制裁。在这轮制裁行动中,欧盟27个国家经磋商后最先发表声明,宣布制裁四名中国新疆地区官员和一家实体。 中国此后立刻做出回应,宣布对欧盟10名个人和4家实体实施报复性制裁。
美中关系近年来冲突不断,而中欧关系近年来发展似乎相当顺利,中国去年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历经长达7年、35轮谈判之后,去年底刚刚签署了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中欧投资协定,为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经济融合奠定了基础。中国在习近平授权之下在多个长期无法得到解决的关键领域对欧盟作出了重大让步。 欧盟称,该协定将确保欧盟投资者更好地进入快速增长的十四亿消费者市场,并确保他们在中国的公平竞争环境中竞争。
直到本月初,这一好势头似乎还在继续,欧盟统计局3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欧盟向中国出口货物总额161亿欧元,同比增长6.6%。
德国墨卡托研究所也是中国制裁的4个实体之一。 该研究所的中国研究中心的专家斯泰克(Grzegorz Stec)说,以前欧盟也曾对中国发起过制裁,例如去年曾因网络攻击而制裁过两名中国人,但是这跟最近的制裁无法相提并论。他说,最近这轮颇具历史意义,是欧盟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首次就人权问题对中国发起制裁。
他说:“这次欧盟明确表示是因人权问题,中国显然将这一议题视为中国的内政,而且中国的反制也是前所未有的。”
遭制裁议员强硬回应
中国宣布制裁的10名个人和4个实体中包括了5名欧洲议会议员,抨击这几名议员在涉疆问题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除了他们本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外,与他们有关联的企业、机构也已被限制同中国进行往来。
被中国列入制裁名单的格鲁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说,中国制裁是对他长期以来关注和呼吁维吾尔人等穆斯林少数民族人权问题的肯定。格鲁克斯曼在2019年当选后承诺,要替那些无法发声的大声疾呼,其中包括新疆维吾尔族人。他对美国之音说:“有幸的是,我们努力提高了公众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中国)对我感到恼怒。”
在中国宣布制裁之后,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上星期还会见了格鲁克斯曼,以示对他表示声援。
另一名被中国列为制裁对象的议员库楚克(Ilhan Kyuchyuk)说,欧盟对中国的制裁基于确凿的法律证据。他在发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说:“欧盟和中国的战略关系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新疆维吾尔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遭遇昭然若揭之际,我们不能保持沉默。”
欧洲议会中最大的政治党团“欧洲人民党”(European People's Party ) 的外交政策协调员和发言人盖勒(Michael Gahler)对美国之音说:“当然,今后欧盟议会跟中国的人权对话将会更加困难,我对此感到遗憾。 无论如何,我将继续坚持对人权和民主的承诺。”
他还说,怀疑中国制裁他的决定跟他是议会中的“友台小组”主席有关。
斯洛伐克籍的米里亚姆·莱克斯曼(Miriam Lexmann)在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说,中国人权状况严峻,中国共产党侵犯人权的现象是天安门事件以来最严重的。中国非但不正视自身的问题,反而对民主选举产生的议员施以威胁和反制。她说:“如果中国继续执迷不悟,那将清除地表明,他们对成为欧盟的伙伴不敢兴趣,而是要执意成为破坏基本价值和原则的体制上的对手,而这些价值和原则是任何合作的必要条件。”
欧美同时发起制裁
美国新政府就任后不断强调建立民主联盟的重要性,中欧关系遭遇“倒春寒”也恰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首访欧盟与北约前后。
罗马尼亚的亚太研究所副总裁安德里亚·布林扎(Andreea Brînză)对美国之音说,虽然从时间点上看这像是欧美联盟的联合行动,但是欧盟的制裁“不是美国所驱动的,仅仅是与美国的同步了而已。” 她说,欧盟最近在中国问题上采取的立场建筑在欧盟基本价值观的基础之上。
布林扎在最近的一篇评论中指出,中国往往会错估欧洲民主制度。她举例说,中国曾强力抨击意大利参议院邀请香港学运领袖黄之锋出席视讯会议,引发意大利总理孔特及各党领袖的一致反弹。而孔特曾不顾美国反对,使意大利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协议。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周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表示,美国不会强迫任何北约盟国在美中之间选择立场。
墨卡托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斯泰克说,虽然欧美等国家几乎同时采取行动,但是拜登政府的立场不是欧盟采取制裁行动的动因,欧洲议会去年就曾通过有关于新疆和香港问题的决议。
法国籍格鲁克斯曼说:“我们可能与美国有很多分歧,我们可能在中东问题和涉及到其他很多国家的议题上有不同立场,但是面对中国专制体制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我认为我们都意识到了同样的威胁。
中欧投资协定命运堪忧?
中国和欧盟最近的激烈对峙还可能殃及到双方去年底刚刚达成的历史性的投资协定 。 该协定原定计划今年内审议通过和执行,但在北京强烈谴责并立刻反制欧盟的制裁后,欧洲议会已经决定取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审议会。一些议员提出,中国解除制裁是就协定进行谈判的条件。此外,各政治派别都有议员对中国的强迫劳动表示担忧,表示在协定获得通过前,中国应批准国际劳工组织(ILO)关于这一问题的公约。
格鲁克斯曼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他认为现在议会中有很多议员都认为,必须要让中国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他说他们正在努力推动一项决议,禁止强制劳动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墨卡托研究所的斯泰克对美国之音说,很多议员都曾经指出,现在版本中有关保护劳工权益的条款不够有力。 但是,他同时也认为,北京可能判断协定不应该会黄,双方的冲突可能不至于最终令这一协定前功尽弃。
牛津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傅莱曼(Eyck Freymann)说,中欧之间最近的冲突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影响。 中国和欧盟在贸易,双方深度融合的贸易关系不会一夜之间断裂,欧洲仍然有影响力很大的利益组织希望继续跟中国保持紧密关系。
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位《一带一路:中国力量遇到世界》一书的作者也对美国之音说: “只要人权问题仍然是欧洲关注的重要议题,中欧经济关系就无法深化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