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35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欧洲已经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北约各国立场向美国靠拢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左)与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新闻发布会上(2022年11月29日)。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左)与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新闻发布会上(2022年11月29日)。

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联盟决定采取行动,更加积极地应对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所带来的挑战。专家认为,欧洲已经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欧洲国家和企业正在逐步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在本周的北约外长会议上称,乌克兰战争表明了对俄罗斯能源的危险依赖,“这也应该促使我们评估我们在供应链、技术或基础设施对其他独裁政权的依赖,尤其是对中国的依赖”。

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北约各国外长就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最协调一致的努力。今年6月,北约30个成员国就同意中国构成了“系统性挑战”,但一直缺乏具体的应对计划。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三(11月30日)表示,北约已经同意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战略挑战,手段将包括协调技术出口管制和对中国投资的安全审查等。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和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周四在白宫举行会谈,议程包括了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双方提到要协调一致应对中国的挑战。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五回应称,中方不反对美法之间发展正常的关系,但美法之间发展关系,“不应该损害第三方的利益。美法之间也不应该拿中国说事。”

长期以来,欧洲既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日益侵略性的举动感到不安,同时又依赖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欧洲人再度意识到与中国发生强制经济割裂的风险,因为中国掌控了越来越多的欧洲基础设施,并影响着全球供应链。

布鲁金斯学会国际秩序与战略项目主任布鲁斯·琼斯(Bruce Jones)告诉美国之音:“我认为他们(欧洲)已经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他们已经看到了中国在欧洲的行为。中国的内部行为或中国在香港和台湾的行为,他们已经开始形成对中国的不同判断。所以欧洲人越来越接近美国人对中国意图的评估。”

欧洲靠拢美国对华评估

在北约外长会议上,北约各国外长审核了一份有关中国的报告,该报告分析了中国的军事能力、政治、新技术以及它在盟国关键基础设施中发挥的作用。报告还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如何提高复原力和在某些技术领域保持优势。

这些都是拜登政府长期呼吁关注中国挑战的领域。美国驻北约大使朱莉安·史密斯(Julianne Smith)对北约能够讨论这份报告表示满意,称美国的优先事项是启动这项工作。

史密斯说:“我们可以争论形容词和描述其中一些挑战的方式。但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报告中获得所有这些工作流程。”

美国正推动其欧洲盟友对中国采取更一致的立场。英国《金融时报》本周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拜登在执政初期就将中国定为外交政策重点,但这一努力在过去几个月被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分散,现在他正将中国重新推回北约议程。

关于中国的讨论意味着北约内部将与美国进一步协调对华战略。斯托尔滕贝格在会后的发布会上表示,虽然北约是欧洲和北美的联盟,但“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全球性的,我们必须在北约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长期关注欧中关系的斯洛伐克智库中欧亚洲研究中心(CEIAS)的执行长师马杰(Matej Šimalčík)指出,北约的北美和欧洲成员在与中国有关的政策上越来越趋同。

师马杰告诉美国之音:“在欧洲方面,这种趋同主要是由中欧和东欧国家推动的。他们认为与美国建立更深的联盟具有战略意义,因为他们认为美国,而不是他们的西欧伙伴,是他们安全的主要保证者。”

师马杰指出,北约对中国挑战的反应将是防御性的,而不是进攻性的。

师马杰说:“北约对中国的反应很可能集中在预防和防御混合战争及其对西方安全的影响上。这包括就散布虚假信息、强制转让军民两用技术或滥用经济依赖关系等问题进行政策协调。”

欧洲内部协同应对经济挑战

除了本周在北约外长会议上的讨论,欧洲各国已经认识到,与中国强大的经济关系可能使其更容易受到中国的胁迫,他们正寻求减少对中国的科技设备和其他先进制造业原料的依赖。

在本月访问西班牙期间,斯托尔滕贝格督促盟国提高基础设施的韧性。他当时说:“我们看到中国越来越多地控制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供应链和关键工业部门。中国的稀土矿物无处不在,包括我们使用的手机、汽车和军事装备。”

上个月,欧洲立法者批准了新规则,限制受补贴的外国公司对欧洲公司的收购和对公共合同的竞标。虽然没有点名具体国家,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针对来自中国的竞争。

研究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降至2013年以来的第二低水平,仅高于2020年。

欧洲联盟内部对中国的态度也更为警惕,其中包括一些长期对中国立场比较矛盾的国家,例如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如今他们呼吁采取更多行动来建立对华战略。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汉密尔顿(Daniel S.Hamilton)告诉美国之音:“不同的欧盟国家与中国有不同的利益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但由于中国咄咄逼人的外交和所采取的行动,欧洲的观点正在变得强硬。”

“允许中国购买欧洲的基础设施是一个错误。也许这对中国有利,但对我们不利,”意大利外交部长安东尼奥·塔亚尼(Antonio Tajani)在外长会议后告诉英国《金融时报》。

英国首相苏纳克(Rishi Sunak)本周称,英国与北京当局关系的“黄金时代”已结束,北京当局对英国国家利益和价值观构成系统性挑战。

苏纳克政府正设法收回中国广核集团所持有的20%的塞斯维尔C(Sizewell C)核电厂股份,该股权交易在英国备受争议。在乌克兰战争导致能源价格飙升后,英国政府将核能等可再生能源视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项目。

与此同时,由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德国政府上个月阻止将一家芯片工厂出售给一家中国公司的瑞典子公司。

供应多元化战略

分析指出,欧洲国家要脱离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不容易,更多欧洲公司目前采取的是多元化战略,而不是寻求与中国完全脱钩。

琼斯说:“我们将看到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会是一夜之间,不会非常快,不会是100%。但我们会看到欧洲人减少与中国经济一体化的渐进过程。”

欧洲和中国互为重要的经济伙伴,中国是欧盟货物的第三大目的地,也是欧洲最大的进口来源。据中国海关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中国和欧盟的贸易总额为6580亿美元,增长8.1%,占中国贸易的13.5%。

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是中国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之一。仅四家德国公司:汽车制造商奔驰(Mercedes-Benz)、宝马(BMW)和大众(Volkswagen),以及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就占过去四年欧洲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

然而,美国企业研究所欧洲政治和经济资深研究员达利博尔·罗哈克(Dalibor Rohac)表示,欧洲并不是所有的进口都依靠中国制造,一些公司已经将多样化提上议程。

罗哈克告诉美国之音:“一般来说,在存在中国替代产品或正在创造替代产品的领域,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更为可行。”

布鲁金斯学会的琼斯认为,除了欧洲政府的推动,欧洲公司出现自下而上的趋势,重新思考在中国做生意的成本。

琼斯说:“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开始看到欧洲公司现在比两三年前对中国更加怀疑。部分原因是乌克兰,部分是因为新冠,部分是因为中国自己的政策。”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