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20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防疫政策反复无常 中国经济难迎曙光


2022年11月15日中国北京朝阳区一个新冠检测处的情景。(路透社)
2022年11月15日中国北京朝阳区一个新冠检测处的情景。(路透社)

近日来,中国政府发出放松新冠清零政策的信号,这些限制措施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经济。然而,专家表示,随着新冠病例再次上升,国内外商界对中国开放的决心存疑,中国的经济前景继续面临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正遭遇范围更广的一波感染潮,从南到北多个省市面临新增病例数同时爆发的局面。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周日(10月20日)全国报告了26824例新增病例。

过去几天激增的病例使得地方政府加强封锁。中国首都北京周末共报告三例死亡病例。北京市政府已经要求外地进京人员抵京后,连续三天核酸检测呈阴性才能离开各自的住所。

河北省最大城市石家庄从周一开始实施为期五天的封锁,而就在几天前,该地成为中国首批大幅放宽新冠防疫规定的城市之一;南方的广州市白云区也在周一宣布封区五天。

最新的一波疫情可能使中国更难摆脱其近三年的新冠清零政策。中国政府在11月11日宣布放松一些疫情管控措施的“二十条“,被外界视为中国将走出新冠清零措施的信号,当时市场信心受到一定鼓舞。

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副主任尼尔斯·格雷厄姆(Niels Graham)表示,随着新冠病例的攀升和地方重拾管控封锁,中国国内外企业感到巨大的不确定性。

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副主任尼尔斯·格雷厄姆(Niels Graham)(照片来源:大西洋理事会)
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副主任尼尔斯·格雷厄姆(Niels Graham)(照片来源:大西洋理事会)

格雷厄姆告诉美国之音:“我们在这个周末确实看到了一种转变,我们看到企业所相信的和实际发生的之间的差距,或者北京所暗示的和地方政府实际所做的之间的差距。”

开放前景存疑

专家表示,虽然中国政府宣布的新措施可能指向重新开放,但难点在于如何在防止新冠疫情的严重爆发和不施加过度限制之间取得平衡。

中国当局敦促地方避免“不负责任地放松”新冠清零措施,暗指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在“二十条”颁布后急于放弃检测要求,造成病例急剧上升。

中国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11月18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并称“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

同时,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正在为最终的重新开放做准备。在上述同场发布会上,中国官员要求加强方舱医院建设,并提升医疗卫生系统处理新冠危重病人的能力,表明中国正在为未来更严重的感染潮做准备。

中国国务院周一还下发了四份文件,对核酸检测和风险区划分等方面做出详细要求,其中规定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哈夫鲍尔(Gary Hufbauer)表示,商界欢迎任何解封的信号,但对经济的实际推动还要看政策的落实程度。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资料照片)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资料照片)

哈夫鲍尔说:“现在的问题是实施:有多少封锁将被解除,在哪些地方?”

代表200多家在华经营美国企业的游说组织“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对中国最新的放松政策表示欢迎,称在华美企的经营受到新冠清零政策的严重干扰。

该组织发言人道格·巴里(Doug Barry)告诉美国之音:“成员们希望当地的情况将得到改善,包括在中国境内更自由的旅行和更少的破坏性封锁。消费者需求需要提高,以帮助为中国市场生产商品的美国公司。”

但巴里指出,美国商界也意识到在中国推动这些政策存在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他们对这些变化的乐观情绪。

巴里说:“对2023年的乐观态度必须受到中国领导人所面临难题的影响。如果他们开放得太快,而病毒比以前传播得更广,那么医疗系统将面临一场比迄今为止经历的任何事情都要糟糕的灾难,并对经济造成相关损害。”

经济压力山大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自疫情爆发后一直坚持新冠清零的策略,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越来越高,这促使中国官方考虑放松限制以重振经济。

中国经济在10月遭遇进一步放缓。中国统计局上周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显示,长达一周的中国国庆节假期对消费促进作用极其有限,作为消费指标的零售总额自5月来首次萎缩,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房地产投资加速回落。

中国今年很可能无法实现官方制定的5.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在今年前九个月,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3%。

一些国际银行和投资机构预测,如果中国开始取消防疫限制措施,中国经济明年同比会加快。瑞银(UBS)表示,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长3.1%,明年经济增速将回升至4.5%。

高盛预计,中国可能在明年春季重新开放,随着限制的取消,全面开放可能会推动中国股票上涨20%。但该机构警告称,如果重新开放被推迟或没有实现,中国股市可能会下跌15%。

一些专家认为,还没有看到中国官方决心扭转新冠清零政策的信号,新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需要半年甚至几个季度才能体现。

分析还指出,中国国内外需求疲软,中国政府的刺激措施主要是增加政府主导的投资,由国有企业推动,这对改善私营企业的经营困境和提升消费者的信心作用有限。

格雷厄姆表示,由于中国政府的长期宣传,中国很多人对新冠病毒的恐惧根深蒂固,这种逐步放松的政策并不能立即刺激消费者支出。

格雷厄姆说:“在我们看到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活动之前,消费不会像美国和欧洲那样真正飙升,因为大多数人仍然对新冠感到害怕。大多数人仍然会害怕感染新冠。”

凯投宏观资深中国经济学家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如果中国现在就放弃新冠清零政策,那么明年的GDP预测就会下降而不是上升。

普里查德在本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从中期来看,摆脱新冠清零的做法对中国经济是积极的。但重新开放的直接干扰可能会超过保持该政策的成本,特别是如果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在转变之前没有大幅上升的话。”

据凯投宏观对韩国、日本和香港在内的东亚地区的研究,在选择与病毒共存并重新开放后的头三个月里,人群流动性反而会下降,大概在六个月后,随着新增病例的下降和对病毒恐惧的消退,社会活动才开始呈上升趋势。

此外,中国还面临外部环境放缓的局面,随着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中国通过传统的出口优势来拉动增长面临难度。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经济学家彭蔼娆(Iris Pang)上周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10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下降26.7%,是工业生产所有项目中收缩幅度最大的。集成电路占中国出口的最大份额,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标志。

彭蔼娆写道:“这个项目的大幅收缩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号,即中国的外部环境正在放缓,并将影响出口和相关的制造业活动,以及就业市场和制造业的工资。”

格雷厄姆认为,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和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一些国家逐步将供应链转移出中国,这可能已经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格雷厄姆说:“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中国至少在全球供应链扩张问题上已经有点出局。。。虽然不能完全归因于新冠,我认为这是中国看到其外交关系,特别是与西方国家,最明显的是与美国关系冻结的同一时刻发生的。”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被制裁的鲁比奥出任国务卿,中国如何解套?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43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