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度启动面向海内外的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招聘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已经进行了七次类似的招聘,但是效果如何仍有不同的意见。
*新一轮招聘规模最大层次最高*
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星期一的公告,有十二家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二十个高级管理职位将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其中包括名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东风汽车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将招聘五个总经理职位。这是自国企2004年开始海外招聘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
“中国证券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以往国企的海外招聘以企业副总,以及会计、法律和科研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主,总经理一般是由组织部门任命的,属于中央管理干部。这次企业老总的位置也进行公开招聘,突显出国资委要提升国企国际竞争力的努力。
*以往“空降”国企高管留少去多*
然而,这种努力由于大量受聘人才后来离职而引来疑问。资料显示,国资委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先后七次的全球公开招聘中录用了113名国企高层管理人员。但是,据媒体引述业内人士的话说,这些高管最终能够留任的在30%左右,而且其中大多数是曾经有体制内背景的人士。
上海的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曾聘请美国人贝希伦(Chris Bachran)作总裁,他是在2004年大型国企全球招聘中被聘为总裁的第一位外国人,也是当时中国国有企业中职位最高的外籍主管。但是在两年合同期满后双方没有续约。
当时有媒体报导说,锦江国际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有特定的人事制度和发展策略,在这些方面贝希伦无法与当地的管理人员达成共识。结果是他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无法进行商业操作。
*龚亚平:国企主人不明 权责模糊*
对这种情况,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龚亚平教授表示并不意外。他说,除了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之外,这些企业一般都有较长的历史,内部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要平衡这些关系、以至得到各方的支持靠的是领导人员的人脉资本、政治资本,而这是大多数“空降”到国有企业的高管所不具备的。
但是,龚亚平教授说,“空降”高管的做法在外国企业并不少见,而且也有成功的例子。中国国企不同的是,由于主人是谁不明确,作为企业代管人的管理层便没有清楚的权限,有时更是有名无实。
他说:“(企业)所有人不清楚,所以监督、权限也就不清楚。要是依靠行政体系,行政权力一旦作为主要手段去监督管理的化,就必然造成干预比较多,有的时候就不一定真正按照经济运作或企业帐内管理的要求去做事情。”
有60年历史的中国中纺集团公司,计划在这次全球招聘中聘请一名总经理。该公司的一名官员告诉媒体说,应征者要通过一些困难的考试,是由国资委安排的。最后录用的总经理也不是企业的选择,而是由党和国家决定。
*扬帆:国际化大方向适应期会过去*
这次招聘是中国政府吸引海外高层人才的所谓“千人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提出包括百万元奖金这种优厚条件,一度引来不少非议。
这样的代价是否换来了期望的成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表示,现在谈论还为时过早。他说,中国企业走上国际化是大势所趋,而聘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管理人士应该是最有效的一步。他说,现在经历的是迈出这一步之后一个适应的过程。
他说:“适应的话就留下来,我们这边也在不断地改进,现在也在不断地适应他们。比如工资这么高,我们国内就很不适应。现在不是也适应了吗?”
杨帆教授认为,尽管在头几年聘用的人留下的占少数,但是随着双方不断的互相适应,这种情况会随之改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国企的国际化也会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