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04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中国大陆仍是香港公司拓展企业首选地


*中国投资环境改变,有外商转移*

对于不少外资企业来说,中国大陆近来发生的一系列工潮,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意味着投资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自然给在大陆设厂的企业和商家带来影响。据香港南华早报早些时候的消息,一些在中国大陆设厂的港台和外资企业随着大陆劳工成本的上涨和人民币的升值而开始调整投资策略。消息引述台湾代工生产耐克运动鞋的大厂丰泰企业的话说,该公司将扩充在印度的生产基地,而逐渐减少目前占20%的大陆工厂的产量。印度尼西亚贸易部在今年初也表示,已经出现的制鞋厂商把重心从中国转移到印尼的稳定趋势,在过去几年里为印尼带来价值18亿美元的投资。

*黄定光:大陆香港厂商面临困境*

对于在大陆投资设厂的香港厂商来说,中国大陆代工业和投资大环境的变化,无疑给自身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身为立法会议员的黄定光表示,就他了解,在大陆发展的厂商现在遇到的最大困难包括劳动力短缺和劳工福利问题带来的成本上升。

黄定光说:“现在最头疼的一个是劳工短缺,因为过去很多外省劳工到广东打工,现在很多都在本地有自己的发展,所以在广东找劳工是个问题。第二是内地有关法规也慢慢完善,比如,最低工资问题,劳工福利问题,都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地步,所以劳工的成本就高了。”

*大陆生产成本上涨有多方原因*

香港贸易发展局今年早些时候对4千5百多个香港制造商和贸易商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半以上受访厂商在2010年上半年遇到劳工短缺的问题。今年上半年,珠江三角州地区代工工厂的工资平均上涨了17%,再加上为工人代交的社会保险费用,使得总成本提高4%到6%。

香港贸发局的调查还发现,香港厂商的生产成本在大陆以人民币支付的部份已经达到总成本的一半,所以人民币升值也给这些厂商带来压力。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黄定光说,港商在大陆进行加工的利润大概维持在3%到5%左右,而人民币升值后单是工资的开销就把这些利润抵消了。

除此之外,中国大陆两年前取消了内资、外资公司在税收上的“双轨制”,香港企业不再享受税费减免的优惠,而是要与大陆的公司上缴同等的企业税。这无疑也让港商更细致地考虑在大陆投资的成本因素。

*黄醒彪:其他国家无力挑战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面临中国代工市场的这些压力,亚洲其他劳动力便宜的国家是否会取代中国形成生产基地的问题自然浮出水面。南华早报的一篇报导指出,有分析家认为,越南、印度、孟加拉国等国会由于中国的劳工市场动荡和人民币升值而受益。

不过,香港贸易发展局高级经济师黄醒彪说,作为代工基地大国,中国的规模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同时,一个代工基地的形成还要考虑到产业配套问题。

黄醒彪说:“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是没有一个庞大的生产基地可以取代中国的。比如越南,总人口八千万人,劳动人口不到四、五千万,不如一个广东省。另一方面从厂商的角度讲,并不是每家厂商都能转出去。比如越南,配套能力比较弱,如果要在越南生产,就要有一个很好的生产计划,把所需要的原材料全部都要进口到越南,如果缺乏一小部份,生产就要停顿。所以只有一些大的工厂,生产上有好的规划,才能利用当地便宜的劳动力。”

*港商留守中国,人文与商业考量*

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黄定光也说,东南亚的文化、人文条件跟中国大陆是两码事,如果转战代工基地,商家可以选择大陆的其他地方。

黄定光说:“ 如果我们回内地投资都是有根有据的,比如是老乡,或者跟当地政府比较熟悉,要是一下子跑到东南亚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现在不一定要在东南沿海了,要扩展的话可能要到内陆去了。”

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及市场学系教授卢永鸿认为,港商留守中国大陆,不只是人文条件的问题,也是成本上的考量,

卢永鸿教授说,“中国在谁的劳工更便宜上不能和越南、孟加拉国比,但是在中国其他地方,象西部那些省份,就是把交通费用算在里面,也比到其他亚洲国家投资的效益大。”

*港商首选大陆,生产基地低成本但不低档*

香港贸发局早先进行了一项调查,探讨香港出口商对各个生产基地的评价。结果发现,港商认为五个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仍然在大陆,其中领先的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接下来依次是广东省其他地区,临近广东的内陆省份,以及渤海湾地区。而有意在未来三年内开设新厂房的港商中,46%仍会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只有6.2%会考虑越南。

香港贸易发展局高级经济师黄醒彪说,中国代工基地的优势已经不单单靠低成本了,“一些低档的,工艺比较简单的,那些订单可能就转移到一些东南亚的地区。中国呢,从成本上说相对来讲还是一个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但是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低档的产品生产基地。”

所谓低成本而不低档,黄醒彪解释说,是中国代工基地已经有实力在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品牌建立方面开始竞争了。

*卢永鸿:港商心态转变,作长远打算*

香港理工大学的卢永鸿教授说,港商在过去20多年来对在中国投资的概念有了巨大的转弯。他说,在刚开始到中国设厂的时候,港商的目标都是短期的,因为对中国的政策稳定性缺乏信心而随时准备离开。不过过去十年来,这种心态发生变化,

卢永鸿教授说,“他们看到中国的政治环境更加稳定,中国政府致力于经济长期发展和市场改革,同时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他们现在看到在中国发展企业可能有长期的前景。”

这种长期的前景当然不是只充当代工厂商可以带来的。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黄定光说,港商们已经开始逐渐把业务重心从出口转到发展自己的品牌,拓展内地市场,而且香港企业的产品在大陆民调中都已经有不错的口碑。他表示希望港商们目前面临的困境会成为企业重新调整、打开新局面的动力。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