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27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超过11万香港人悼念六四21周年


香港民众参加六四悼念晚会
香港民众参加六四悼念晚会

在香港警方于一星期前没收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支联会)在公众地方展示的政治艺术展品,引发一系列抗议后,有超过十一万名香港市民参加了六四21周年悼念烛光晚会,支持支联会平反六四的要求。

*支联会对出席人数感到满意*

一群支联会常委要求平反六四
一群支联会常委要求平反六四

根据支联会的公布,在星期五晚上出席香港岛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六四二十一周年烛光晚会活动的人数,与去年相约,达到十五万人。香港警方公布作内部参考的数字,也达到十一万三千人,是自一九九零年六月四日举办的烛光晚会有纪录以来最高的一次。支联会主席司徒华对这次出席人数众多感到高兴,认为是香港特区政府早些时候打压该会的悼念活动所致,触发了香港市民对平反六四的坚持。

民主烈士碑
民主烈士碑

司徒华说:“纪念六四的活动,今年遭受到的阻挠与打压是最多的,首先是检控我们五名常委与一名义工非法集结,跟着(警方)抢走了我们第一个民主女神像与六四屠杀浮雕,然后又抢走了第二个民主女神像,还拘捕我们十三名工作人员,要检控我们。”

支联会在筹办烛光晚会的过程中,为前八九学运领袖李海、天安门母亲组织代表张先玲与因参与起草零八宪章而被中国当局判处入狱十一年的异议人士刘晓波妻子刘霞预制讲话录像,在星期五晚的大会上播放。

*李海:六四仍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新民主女神像在维多利亚公园内
新民主女神像在维多利亚公园内

前八九学运领袖李海说,尽管六四事件已经过去二十一年,但仍为他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他解释说,这动力是由六四死难者牺牲的鲜血推动的。

李海说:“只要我们对生活最基本的公正,有一个心理上的需求,那么这种动力就会永远激励我们,使我们为了中国的正义,不懈的努力。只要我们这一代参加过六四的人还在、还活着,那么六四给我们的动力,就是一个不竭的源泉。”

*张先玲:在法治上进行理性抗争*

支联会常委为六四死难亡灵献花
支联会常委为六四死难亡灵献花

天安门母亲群体代表张先玲的孩子王楠,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在北京天安门附近的南长街南口中弹昏迷,其后因戒严部队不许医生和救护车到长安街上救人,失血过多致死。张先玲说,今天的中国政府仍然坚持以墨写的谎言来掩盖血写的事实,将六四视为禁区,天安门母亲的痛苦延续至今。

张先玲说:“二十一年来,我们从一群悲愤的人成长为一个坚持的集体。二十一年的磨砺,我们走出了个人的恩怨,提出了法律的诉求,在法治道路上进行理性的抗争。面对集权统治的政府,和重重的打压,我们这种抉择是艰难而痛苦的。”

*刘霞:幸存者无力为死难者讨回公道*

刘晓波妻子刘霞也说, 刘晓波在每年的六四事件周年日子里,都会写上一首诗,以作纪念。但她说,因今年的六四他在监狱中渡过,不能再写诗,所以便选了一首他十五周年时候的诗,重新改念一遍,以纪念二十一周年这日子。

刘霞说:“二十一年了,一个杀人的政权令人绝望。一个容忍杀人的政权和遗忘亡灵的民族,更令人绝望。是一个大屠杀的幸存者,无力挽回为死难者讨回公道,绝望中记着亡灵,是唯一的希望。让黑暗变成石头,横在我记忆的荒野中。”

*深圳居民特意来港参加悼念*

香港民众参加六四悼念晚会
香港民众参加六四悼念晚会

近年在六四周年的烛光晚会上,都有专门从中国内地到香港参加活动的中国民众,大会除了以广东话发言外,也照顾到中国民众的需要,配有普通话的广播。美国之音记者在现场找到了一位从深圳过来的马先生,他还带着妻儿,特别希望儿子了解六四。他说,自己在政府机关工作,每年都会来港参加六四烛光集会,而且身边很多朋友都会来,觉得这活动很重要。

马先生说:“不是那么容易,作为中国人,如果是在大陆来说,要偷偷摸摸,如果你来到香港,就根本什么都不怕。”

马先生还说,他用的是商务签证,来香港不太难。对于香港政府早前一度没收由美国运抵香港的新民主女神像与大屠杀浮雕,他认为这只会更加激起民愤,导致香港市民参加这次烛光悼念晚会。

马先生说:“我觉得太小器这个政府,没有必要,对不对?因为这样,今天就更多人来。不然的话,如果她稍为放松一点,人就没那么所谓,现在搞成这样,好像把火放一点柴上去。”

*女神像与浮雕暂放中文大学*

新民主女神像与大屠杀浮雕在烛光晚会活动结束后,在星期六零晨已经运抵位于新界沙田的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校方早前表明需要保持政治中立,一度否决让两个雕塑摆放在校园内。但随后因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作出让步,答允可暂时存放。中大学生会会长黎恩灏表示,会向校方争取作永久摆放,若校方强行搬走雕塑,将会召集同学静坐,抗争到底。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