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19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中国人大代表指统计造假损害政府公信力


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在北京闭幕。中国官方媒体发表大型舆情调查结果称,超过九成的公众对北京“两会”表示满意。不过,有人大代表指出,中国统计数字造假现象严重,已经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

官方的人民网星期一刊登了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发布的最新出炉的2010年上海市民全国两会认知与评价大型舆情调查结果。

*网民和官媒之落差*

调查显示,总体而言,受电查者对本次两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肯定,93.2%的公众对本次两会的成果表示满意。

针对这次两会上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所提的提案有多少贴近民意、道出了百姓心中的话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6.8%的公众表示两会代表和委员的提案能够反映民意,覆盖公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

台湾的中央社报导,人大、政协两会长期以来被大陆知识份子喻为橡皮图章,两会代表无非就是“见面握握手,会上拍拍手,表决举举手,散会挥挥手”。

中央社报导说,点阅进入大陆各大网站发现,充斥网民对两会的批判,甚至毫不留情的挞伐。网上民意的表达很难和官方民调中所谓九成以上民众对两会满意的数据挂上钩。

*“统计数字打架”*

中国统计数据有水分,民调结果和民众的切身感受形成巨大反差的现象,近年来一直使得中国统计数据的公信力受质疑。

这一话题这次在两会上也引起了热烈讨论。据中国官方的中国网在两会报导中说,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要切实提高统计数据公信力,说“数据打架不仅影响政府公信力,还影响政府决策,遮遮掩掩可能造成更负面的影响”。

*“1+1不等于2”*

统计数字打架的现象最明显地反映在中国GDP的统计上。据官方的中国网报导,去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区市公布的GDP数据总和为15万3769.4亿元,而国家统计局独立核算的全国GDP数据是13万9862亿元,地方GDP之和高出全国核算数据约1.4万亿元。

这种地方GDP之和高出全国数据的现象已成“常态”:2004年高出19.3%,2006年高出3.8%,2007年高出5.1%,2008年高出8.8%。这种现象被称为在中国的统计数据中“1+1不等于2”。

中国媒体承认,上级政府考核下级政府的政绩基本依据GDP来衡量,干部升迁或政绩好坏也取决于GDP,造成“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骗子=统计局”*

中国大陆有个流传很广的脑筋急转弯问题:“明明你口袋里只有50元,却搞一大堆数据证明你实际有100元的是什么人?答案:‘骗子’。‘错,是统计局’。”

中国官方媒体也承认,这个笑话在某种程度上是“真话”。中国的2009年是个“被”之年,“被增长”、“被就业”成了流行语。

全国人大代表苏文金建议,应加大对统计法的执行力度。他希望能切实依照法律对数据造假者进行处罚。全国政协委员王少阶认为,统计数据屡屡失真,禁而不止,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不严。

*错了一位小数点?*

最近,中国国家统计局关于房价上涨的统计数字在全国引起极大的争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较上一年同比上涨1.5%。

数据一经公布,立刻成为中国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有中国网民指出,“即使是小县城,去年房价涨30%以上都很普遍,一线城市涨得更厉害,1.5%的涨幅明显是小数点放错位置了!15%还差不多。”

“公众对于房价上涨1.5%反应强烈是有理由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说。就数据的准确性问题,他本人已经和统计部门提及过好多次。

*“世上有三种谎言”*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黄益平用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话来分析了中国统计数据造假的现象。

他在文章中说,“世上有三种谎言:谎言、巨大的谎言和统计数据”,这个马克.吐温的警句似乎非常适合用来描述中国的统计数据和实际经济状况间的差距。

黄益平教授指出,中国各省份公布的GDP增长率几乎每年都要高于全国平均值,住房价格指数的扭曲最为严重,越来越多的市民感觉自己无力购买新居;此外,中国公布的城市失业率略高于4%,这个比例几乎数年不变,难以设想这个统计数字精确地反映了中国劳动市场的波动。

黄益平教授认为,统计数据造假的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统计误差或者局部地方的现象,这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俄“二重唱”,如何唱衰美国“唱响”中国?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6:48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