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发生在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血腥枪击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关注。学校管理部门和社会问题专家都为在美国这样一个枪支文化盛行的国家建立安全的校园提出了建议。
*校园枪击案震惊世界*
造成33人死亡的维州理工大学枪击事件震惊世界。目前,警方已经确认,凶手是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赵承熙,在他的背包中还找到了他购买手枪的收据。据信,赵承熙在星期一早上7点多第一次行凶之后回到自己的宿舍补充弹药,并在9点半到学校教室里又杀了30个人。
去年8月,维州理工大学也曾出现过一次与枪击有关的“惊魂”事件,当时,一名囚犯在杀死两人并袭警之后逃往维州理工大学附近,警方随即关闭了校园,并让学生们不要外出。
然而,在星期一,直到上午9点多,也就是第一期枪杀案发生后的两个小时之后,校方才通过电子邮件对师生们发出了警报。在校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人们质疑校方应对暴力事件的方法,认为报警行动太过迟缓,以至让凶手有机会再次行凶,白白错过了疏散人员和避免更多伤亡的机会。对此,学校的解释是,本以为第一起枪击事件是家庭纠纷引起的个案,而且以为枪手已经逃离了校园。
*分析:关闭校园并不容易*
纽约的世界日报的副主编孟玄对美国之音说,在第一起事件发生后就关闭校园或许能避免更多学生死伤,但是,这样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他说:“假如我们现在假设没有发生后面的案件,那么,学校的决定也没有人会质疑。当然,现在有了这个事件之后大家都会知道,只要凶手没抓到就必须要赶紧把整个学校关闭。可是,要关闭学校也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学校,有160多英亩,有2万多人。”
曾经在1991年发生中国留学生卢刚持枪杀人案的爱奥华大学在维州理工大学枪击事件之后同爱奥华州的几所大学就提高校园安全进行了讨论。参与讨论的学校之一、美国瑞克大学的公共关系部负责人说,如果有不安全因素出现,学校将会立即利用电脑网络来通知学生和老师。
世界日报的副主编孟玄认为,电子邮件或者网络警示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及时得到消息,因为人们不是24小时查看自己的电子邮件或者坐在电脑前的。他认为,通知大家的最好办法是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安装警报器。他说,比起电子邮件,这显然要多投入资金,但是,对于科技比较发达而又资金比较充足的学校来说也并不难做到。
*枪支管制问题再引起争议*
从1966年以来,美国的学校曾多次发生枪击命案。美国的枪支管制规定也因此受到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批评。有人认为,美国对枪支的管理过松,比如维州理工大学命案的凶手因为没有犯罪记录而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合法渠道得到枪支和子弹,最终残忍地夺取了他人的生命。然而,拥有和佩戴枪支的权利是美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想要从宪法中去除这个内容并不容易。
在这次枪击事件发生后,白宫表示,布什总统并不会因此禁枪。去年年底,美国曾在一周内连续发生三起校园枪杀事件,内华达州和威斯康辛州的州议员都因此提出允许学校教师配枪上课的建议。
爱奥华州几所大学的讨论也再次提出是否应该允许大学校警们配枪工作的问题。目前,该州禁止校警像一般警察一样佩戴枪支。虽然曾在1991年发生了卢刚事件,校警也接受了使用枪支的训练,但是,爱奥华大学并不允许校警戴枪作业。
*分析:以枪对枪未必有效*
纽约世界日报的副主编孟玄对美国之音说,以枪对枪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发挥效果。他说:“就校警来讲,大部分都不是真正受过训练的警察,他大部分处理的事情都不是到要用枪的程度。如果你给所有学校的校警,比如中小学的校警都戴枪以后,你也很难说校警里不会有人发疯起来(用枪伤人)。”
孟玄认为,虽然禁枪可以降低攻击者的杀伤力,但是并不是从根本上可以解决校园暴力伤人的问题。他说,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尽量引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避免他们走上自毁和伤人的道路。他说,枪支文化作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虽然难以去除和更改,但是多少给年青人注入了暴力的观念,这就更需要家庭和学校在这方面给学生恰当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