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最近出版了一部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地记录两国关系史的外交文集,其中包括了大量在冷战时期美中两国领导人的谈话记录,备忘录等珍贵史料。
美国国务院本星期在一次名为“冷战之转变:美国和中国,一九六九到一九八零”的研讨会上发布了《美国对外关系──中国文件 1969-1972》电子版,其中包括了大量近年来陆续解密的历史文献,揭示了冷战时期美中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许多细节。
*泽利科:美国愿中国强大*
美国国务院法律顾问菲利浦.泽利科在这次由美国国务院公共事务局和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研讨会上说,尽管在中国有些人怀疑美国跟中国交往的意图,认为美国是要遏制中国, 但是这些历史文件,以及一百多年来美中两国交往的历史都说明, 美国一直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
泽利科说:“可以公平地说,美国一百多年来的亚洲政策表明,美国领导人一直希望有一个强大,独立和团结的中国。”
*美国坚持中国当常任理事国*
泽利科举例说,当年在酝酿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应该包括哪些国家时,美国是当时几个强国中唯一坚持常任理事国应该包括中国的国家。
泽利科说,美国一百多年来历任政府的种种努力当然是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但是美国同时也认为美国的利益和中国的长远利益是没有矛盾的。
*中国学者有异议*
专程从北京来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庄建中说,他基本同意泽利科的观点,但是从1949年到两国关系解冻前的这段时间里,美国的中国政策并不是象泽利科所说。
另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说,在中国弱的时候,不管是在晚清, 还是在国民党或者共产党时代, 当美国的主要挑战者是沙俄、日本或前苏联的时候,美国是希望中国强大一些。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美国在东亚的问题主要就是中国问题。
时殷弘:“当然中国强了以后,美国对中国关系的context(历史背景)已经变了,所以美国现在对中国的态度确实一方面希望能够同一个必然更加强大的中国有一个比较合作的关系,但是同时美国现在确实把中国当作一个未来可能的挑战者来作预先的战略预防。”
时殷弘认为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决定因素还是地缘政治的考虑。
*不限三角关系 放眼世界未来*
但是,这次讨论会的主讲人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兼说,这些文件很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当时尼克松和毛泽东等考虑的不仅仅是地缘政治, 而且是关系到了世界大局。
陈兼:“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969-1972中国卷显示出了,中美两国的开放不仅仅关系到两国关系,同时关系世界大局。 两国领导人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既考虑到了两国关系,也考虑到今后世界大局的发展, 他们的讨论一开始就在很高的层次,就在战略层次,这个战略层次还不仅仅是中、苏、美关系,而是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层面上来考虑的。”
陈兼说,虽然这部新的外交文件集中的绝大部份内容以前都已经公开过, 但是如此系统和全面地整理出版了当年两国领导人互动的许多细节这还是第一次。
出席这个研讨会的除了国务院的外交官和学者以外,还有一些亲身参与了很多历史事件的前政府高级官员。
*回忆接触毛邓*
当年曾随同尼克松总统一同访问中国、后来曾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的洛德回忆说,尼克松总统到达北京后几个小时就跟毛泽东举行了会晤,当时毛泽东显得相当语无伦次,他们简直就不知道毛泽东在说什么。
洛德说,但是后来经过了几天的反复琢磨、以及跟周恩来多次会谈之后,他们意识到,毛泽东实际上通过似乎随意的方式为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其中包括敏感的台湾问题可以等到以后再说。
卡特总统时期的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回忆起他当年跟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接触的一个细节。他说,有一次他试图给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出一个难题。他说,跟中国建交,卡特总统在国内有很大的政治压力, 有很多人反对。他问邓小平在中国有没有人反对他跟美国建交。
邓小平有些幽默的瞪着他说:“当然啦,在台湾省有很多人反对我跟美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