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全球的制药业比起其它行业,对投资中国和印度市场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成本优势、不断扩充的优秀人力资源以及巨大的长期市场潜力,是促使跨国公司寻求在中国和印度进行投资的动力。但是最近安永公司对全球348个制药和非制药公司的高级主管就他们公司在中国和印度的投资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60%的制药公司在中国或印度的投资不到5千万美元。相比之下,只有不到50%的非制药公司的投资低于5千万美元。
虽然存在预期的成本优势和潜在的大量药品需求,但是基础设施的有待改进、医疗保险业的不完善,以及政府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进展有限等因素,都使得这些制药公司对在中国和印度投资比较谨慎。
*专利权保护是最显著问题*
其中,专利权保护是大多数在中国和印度投资的制药公司提出的最显著的问题。专利被认为是生物制药行业的生命线。超过70%的制药公司主管说,在中国,知识产权的威胁造成一种商业风险,62%的主管认为印度的专利权保护存在问题。这些制药公司的主管担心,在他们设法与当地供应商和第三方服务提供方进行整合时,会面临丧失知识产权的风险。
安永的全球制药业分析师格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公司在中国和印度投资运营时,屡屡碰到当地制药公司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在中国,外国制药公司面临的头号风险是知识产权;其次是规章和法律环境,对此我们没有特别的说明,它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法规;第三位的风险则是假冒伪劣产品。”
*假冒伪劣产品引发关注*
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制药公司主管指出,假冒伪劣产品和他们研发资料的安全是个问题。
中国政府加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承诺,也在进行打击盗版的努力。2004年,中国关闭了691家制造假冒伪劣药品的生产厂家。安永分析师格雷说,中国和印度两国已经取得了进展:
“这些公司在中国和印度都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两国针对他们担心的这些问题采取了措施,并取得进展。这两个国家现在正处于过渡时期。”
*优惠措施尚不足以吸引投资*
此外,调查还发现,中国和印度在税收和研发方面的优惠措施并不足以吸引这些制药公司。只有不到33%的制药公司主管表示,鼓励投资的免税和减税政策具有吸引力。在中国,这类措施已经不如五年前那么有优势了。爱尔兰、波多黎各和新加坡等国,都有对制药公司的极具竞争力的鼓励机制。而语言障碍、有限的专业医师以及缺乏适当的卫生基础设施等因素,则是构成制药公司在中国进行研发的兴趣偏低的原因。
在被调查的制药公司中,目前在中国开展研发的不到20%,而且仅限于早期阶段。因为研发越到后期,其资料和产品专利权保护问题就越显重要。在被问到中国和印度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时,安永的分析师格雷说:
“他们需要建立基础设施,加强法律体制,特别是专利法方面,还有扩展执行法律所需的必要资源,当然这都需要时间。这些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和印度都发现类似的问题。”
*渴望以独资方式投资*
随着中国和印度日渐放松对外资入股和独资的限制,跨国制药公司渴望更多的以实质意义的独资而不是合资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在中国,只有35%的被调查公司的主管说,他们的公司是独资,但是他们预期到2010年之前,这个比例能达到50%。安永的分析师格雷也谈到:“这些公司都在采取措施抓住机遇,其中包括加强人力投资,确保培训和聘请合适的人才,建立与企业文化相符的劳动力资源。”
面对中国和印度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状,全球制药业公司在日渐加快进入中国和印度市场的步伐时,谨慎前行。他们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并希望有关方面促进人才的培养,以及加强法制和市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