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福建湄洲岛的妈祖神像,目前正在金门“巡安”。妈祖金身是从湄洲岛以“直航”方式抵达台湾管辖下的金门岛,这是双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首次宗教“小直航”。宗教之旅,为两岸乾涸的政治地表,降下了一点甘霖。
*半个多世纪前的金门争夺战*
1949年的一个夜晚,金门岛上炮声隆隆,中国共产党的万人大军在金门登陆,和国民党守军在古宁头等地点展开三天三夜的血战,最后全军覆没。从此,与福建厦门仅有一水之隔的金门及附近几个小岛,就一直在台湾的控制之下。
*福建妈祖首次跨海东渡金门*
50多年过去。在震耳的霹雳声和弥漫的硝烟中,来自对岸的队伍终于踏海而来,长驱直入金门。而金门百姓鸣锣击鼓,夹道相迎。不过,做开道先锋的,不是什么解放军,而是“千里眼将军”、“顺风耳将军”,还有“风调雨顺”大元帅。原来,这是中国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海洋女神“妈祖”金身,前来金门“巡安”来了。
以福建移民为主的金门民众笃信慈爱的妈祖。岛上较大型的妈祖庙或“天后宫”就有九座。来自福建湄洲的妈祖塑像,对各庙来说,算是“本尊”驾临。对金门信众来说,这是一千多年来的第一次。不过,更有现实意义的“第一”,还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分治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陆的女神“第一次”光临曾经是世界上最荷枪实弹、壁垒森严的金门岛;而且,妈祖金身和她的由壹佰多人组成的大陆护驾团,是“第一次”以“直航”方式,从湄洲岛,乘船抵达金门。
湄洲妈祖在5月9号大驾光临,然后在金门地区“绕境”、“巡安”5天。在星期五的出巡车队中,金门选出的台湾立法委员、新党党籍的吴成典坐在妈祖本尊座车的驾驶座旁。他和县长都是到大陆恭请湄洲妈祖前来视察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吴成典说:“我们是想到金门这个小地方,要在两岸寻找和平方向,需要让所有的人都认识我们,让我们金门走向世界。那我们觉得迎妈祖是个意义重大的事情,有很多人会看我们怎么做。有了这样一个原始意愿后,就跟大陆请求。结果他们同意了。”
女神飘洋过海,纵有“天后”之尊,仍需要两岸世俗政权的钦准。湄洲妈祖以前乘飞机巡视台湾本岛的时候,就因为两岸不许直航而必须绕道香港机场。不过,由于金门已开始“小三通”,台北方面批准了这次宗教小直航,而大陆台办也给予配合。
*妈祖此行意义重大*
金门县顺济宫负责人、湄洲妈祖巡安绕境的副总指挥谢政达说,这次驾临的是妈祖本尊,意义非同小可。谢政达说:“这是本尊,是湄洲本尊,是一千多年来第一次,而且是两边五六十年来第一次。”
谢政达的料罗村有座据说有近800年历史的顺济宫,里面还供奉着一尊圣母像,那是妈祖的母亲,连湄洲妈祖的信众还不见得知道。担任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谢政达说,先祖故乡的湄洲妈祖这次也是顺道来看她的妈妈。盛大的车队到了顺济宫前,湄洲妈祖的轿子还特地被请下车,见上妈妈一面。一时间鞭炮大作,鼓乐齐鸣。
妈祖女神正襟危坐、默默无语,但是护驾团团长、大陆湄洲妈祖庙董事长林金榜却掩饰不住脸上的欢欣。林金榜说:“我们这次妈祖从湄洲岛直航金门,受到这里各界人士热烈欢迎。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这是开通湄洲岛与金门第一次直航,给我们直接通航打好基础。”
随着一声声的“谢谢”,林金榜等护驾人员替湄洲妈祖收下了金门信众奉上的一份份随喜红包。
一位福建女子说,这也是她第一次来金门。她说:“感觉很好。很开心。金门很好,大家都对我们很好。”
*祈雨妈祖诚心则灵*
副总指挥谢政达说,他们要向妈祖祈祷,最迫切的要求之一是快快下雨,纾解旱象。谢政达说,
“下雨是一个重要的愿望。也希望促进两岸和平。”
求告湄洲妈祖,下几场及时雨,是解除当前水荒的一个方式,而另一个方式则是寻求世俗的帮助。金门县目前正在和福建省政府接洽,准备从大陆买水,以解燃眉之急。不过,两岸的政治阴云,即使是在喝水问题上,依然挥之不去。大陆官方适时地表示,愿意帮助金门马祖等地区的“同胞”,马祖收到的第一船水,甚至不要水费。而台湾副总统吕秀莲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曾说,对岸的“善意”,应该表示感谢,但是在对方陈兵海岸,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要小心对方的“政治圈套”。
金门县长、新党党籍的李炷烽对台湾的民进党政府非常不满。他对美国之音记者说:“用水纯粹是民生的需求,没有什么政治企图,也没有什么意识形态。喝水,黄种人要喝,白种人要喝,黑种人也要喝;佛教徒要喝,回教徒也要喝;共产党徒要喝,民进党徒也要喝,哪里有什么意识形态?”
星期六,也就是记者发稿的时候,金门终于降下豪雨。久旱逢甘霖,当地居民举盆欢呼。这是妈祖垂听了祷告?对地里已经发育不全的小麦来说,雨水或许落得有些迟了。不过,有大陆人半明半暗地驾小船到小金门岸边贩卖农产品,当地人再缺水,也不会缺粮。事实上,一位当地出租车女司机对记者说,大陆来的面粉卖得这么便宜,本地的麦子已经没什么好种了。
湄洲妈祖星期天直航返回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