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4:48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洛德大使回顾基辛格访华和上海公报谈判


2009年洛德大使在母校弗莱彻学院演讲(资料照片)
2009年洛德大使在母校弗莱彻学院演讲(资料照片)

前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2006年接受美国之音专访,回顾他当年同基辛格一起访问中国,参与美中上海公报谈判,以及他作为驻华大使,为推动美中关系发展所做的努力和对两国关系的展望。

*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位美国官员*

时过几十年,洛德对首次秘密访华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包括在紧张的气氛中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插曲。

他说:“我外交生涯中参与过的最富有戏剧性的事件就是和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第一次秘密访华。美国22年里没有任何官员访问过中国。我们乘巴基斯坦飞机从巴基斯坦秘密前往中国。

在飞机接近中国边境的时候,我走到机枪的前面,这样我就能成为进入中国的第一个美国官员,因为那时基辛格博士在机舱后面。”

*基辛格借衬衣*

洛德说:“在飞机上,大家都很兴奋,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开始20多年来第一次跟中国人交谈了。基辛格博士在考虑他和周恩来以及其他人的谈判。但这时出现了一个蛮有趣的情况,基辛格博士在飞机上发现,他的助手忘了给他带衬衣了,结果在这次重要的中国之行中,他连一件干净衬衣都没有。他特别生气。他向飞机上另一位美国官员借了几件衬衣。那位官员身高6尺3,基辛格5尺9,他穿上借来的衬衣,看上去像只大企鹅。他当然很不高兴。我跟他开玩笑说,你还没开始和中国人谈判,就把衬衣丢了(把财产全丢了)。”

*忐忑和信心*

洛德大使回忆说,交恶20多年后,第一次坐下来讨论两国关系正常化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心中难免忐忑。不过,双方在之前做的诸多铺垫,所以对谈判前景还是乐观的。

洛德说:“35年,40年后的今天,人们都忘了,当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们20年没跟中国人交谈了,我们在朝鲜打过仗,相互孤立,制裁,宣传。所以我们不能肯定基辛格博士的访问会取得成功。我们的目的是和中方重新建立联系,达成共识,使尼克松总统几个月后能够亲自前往中国。所以当时去的时候是有不确定性的。

“但是因为我们通过巴基斯坦的秘密渠道和中方进行了沟通,所以我们相信,这次访问对双方都有好处。”

*摆脱闭关锁国 中国需要美国*

洛德大使回忆说:“我们知道中国当时担心苏联对北方边境的压力,中国正值文革,和许多国家的外交关系都中断了, 我们知道中国希望打破孤立状态,中国觉得如果能和美国建立关系,就能摆脱这种孤立,说不定能进入联合国,进而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和欧洲国家建立关系。

出于上述原因,我们知道中国希望改善和美国的关系,因此不愿看到因为这次访问不成功而使基辛格博士和尼克松总统下不来台。

美国打开对华关系,也有出于对我们自己的外交关系和目的的考虑,我们也希望这次访问取得成功。虽然我们对访问结果有些担心,不能肯定会成功,但鉴于当时的客观形势,以及在访问之前双方多次的秘密沟通,我们相当肯定,那次访问会导致后来的首脑会晤和更多的进展。

*上海公报不寻常*

谈到美中上海公报的特殊性,洛德大使表示:“上海公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件,30、4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在谈论它,这很不寻常,因为它和通常首脑会晤后发表的那种传统的联合公报完全不同。

“1971年10月,我们把起草的一个联合公报文本交给周恩来,是那种很传统的写法,就是努力强调双方有共同点、可以达成共识的地方。

“第二天,周恩来很生气地回复说,不是这么个做法,这样做不能取信于人。双方敌对22年,现在拿出一个强调友谊和进展的传统的联合公报,会引起世界各国的怀疑,在国内民众中引起混乱,让我们共同的朋友不知所措,这不够坦诚。

“周恩来建议采取另外一种方法,我相信他就此征得了毛主席的认可。他建议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既涉及哲理问题,比如革命与稳定,和平与正义,等等,也要谈到具体问题,特别是台湾这个棘手问题,另外还有其他我们存在分歧的问题,比如越南和中东。我们也可以指出我们双方利益相吻合的地方,这样才更可信,更让人信服,更有意义,因为我们已经说明了我们存在分歧的问题。这样,当我们达成一致的时候,人们会认为可信。

“所以,公报里除了坦率表明我们对世界局势和具体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里面也有反霸权的内容,意在表明我们要平衡苏联的影响,另外我们承诺要推动人员交往,发展经济关系,我们在一些国际关系原则上存在共识。”

*适逢美中关系顺利期*

洛德大使说,他能在美中关系发展顺利的时期出使中国,实属幸运。

洛德:“我很幸运,我任驻华大使的时候,可能是美中关系最好的一个时期,当然不是因为我当大使,而是正好遇了那个时候。

“在里根政府早期,我去中国之前,美中关系因为台湾问题陷入紧张,当时双方正在谈判另外一个联合公报。到80年代中我去中国的时候,问题基本上已经过去了,尽管还要小心处理。我离开的时候,正值天安门广场示威游行刚刚开始一个星期,还有胡耀邦的追悼会。天安门事件使得美中关系趋冷。我是在里根政府早期台湾问题和天安门事件之间的这个时期做驻华大使。

“80年代后期,我们两国关系发展很快,经济和投资,当然和今天不能比,但那些年发展得非常迅速。我为推动美中经济关系的发展花了大量时间。

“虽然我们努力改善与莫斯科的关系,但冷战时期制衡苏联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因此我们共享有关苏联的情报。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当时我们和中国在苏联边境地区有一些联合侦察行动。我们在巴基斯坦和中国密切合作,为阿富汗境内反抗苏联支持的阿富汗政权的人提供武器。我们甚至卖武器给中国,这是过去从来没有、后来也没再做过的事。这显示了当时两国关系有多么密切。

“尽管如此,两国间当然还是存在问题,人权,西藏,一些技术转让问题,不是说我们之间没有问题,我们和中国之间总是有问题,同时也有机遇,到今天同样如此。但总的说来,经济关系,贸易,内阁级互访,文化往来,媒体报道,以及在阿富汗问题上密切合作,共同对付苏联,那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时期。

*人权阴云 六四风暴*

天安门事件使美中关系遭遇寒流,但洛德大使认为,即使没有天安门事件,美中关系也会受到其他各种问题的影响。

他说:“因为我们两国的政治制度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人权问题也总是笼罩在两国关系上的一层阴云,所以如果不是天安门,也会是其他什么问题,当然天安门事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

“但我要说明的是,美国也不必自大,不是说我们的制度就十全十美,我们有自己的人权问题,而且我认为这个问题在(老)布什总统时期更严重了。

“不过如果中国能放松控制,让人民享有更多自由,不断完善经济制度,改善与美国、与台湾的关系,这符合中国自己的利益。

“天安门事件导致美中关系倒退,但即使没有天安门事件,美国关系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双方都总是会有一些问题。

*麻烦不断 但方向不变*

洛德大使指出,由于发展美中关系符合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所以尽管存在各种问题,美中关系发展的大方向不变。

他表示:“我认为美中关系的牢固,双方让这种关系尽可能朝积极的方向发展的愿望,在几届美国政府和几任中国领导中都有所体现,这种愿望非常强烈。

“美中关系经历了几次严重危机,比如天安门事件,1996年台湾导弹危机,布什政府时期飞机相撞,1990年代末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被炸,所有这些都是对美中关系的考验。但尽管台湾问题继续引起紧张,还有人权,但两国关系仍然朝前发展。

“我认为我们双方学到的一个教训就是不要误判对方的意图,特别是在出现军事事态的时候。我们看到台湾导弹危机,美国两艘航空母舰前往那个海域,两国军机相撞,误炸中国大使馆,我认为这突显了让对方明确自己意图的重要性。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

“现在我们双方的交流比过去好多了,包括领导人之间的电话联系,但是军方关系还没有做到完全透明,双方都对对方存有疑虑。我们应当有一条热线,我们应当更努力避免误解。我认为我们已经吸取了一些教训,现在擦枪走火的危险小些了。但是在透明方面、在相互了解对方意图方面,在直接交流方面,乃至两国军方合作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账号再次被禁,网红吴柳芳为何成为舆论焦点?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4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