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统蔡英文上任后全力推动“新南向政策”,希望加强台湾与东盟、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让台湾能摆脱对中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在前总统李登辉、陈水扁主政时期,台湾也曾推过南向政策,但市场最终仍然流向中国,现在蔡英文再度将台湾分散市场的目标转向东南亚,外界关注这个政策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华盛顿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星期一针对台湾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举行讨论会。
台湾驻美副代表李光章在会中表示,新南向政策是台湾政府为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动力,避免依赖单一市场而做出的经济“再平衡”,正如美国版的南向政策,也就是奥巴马总统今年2月在加州阳光地对东盟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美国与东盟连结”(US-ASEAN Connect)倡议一样,两者间或有互补之处,美台可以通过双方的《全球合作暨训练架构》(GCTF)谅解备忘录就相关项目携手合作。
李光章也表示,新南向政策并非要取代台海两岸交流,台湾政府也不反对北京的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框架协议(RCEP)等倡议,事实上新南向政策不排除未来台海双方可以就相关议题进行对话与协商。
与会专家也认为,尽管这个政策不是没有挑战,但台湾政府对这个政策的定位以及当前的国际情势,都可能增加这个政策成功的机会。
《外交家》(The Diplomat)网站副编辑普拉山·帕拉梅斯瓦兰(Prashanth Parameswaran)说,他才参加了北京的香山论坛,与会的东南亚国家对台湾的新南向政策反应极为正面,只要台湾政府定位正确,北京不应该成为阻碍。
帕拉梅斯瓦兰说:“台湾宣传这个政策的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认为台湾的做法正和它应该被宣传的一样,因为许多国家都到东南亚来,台湾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它并非零和游戏,而是所有国家都能因此而受惠。尤其对中国来说,它在此地做的任何事规模都要明显地比台湾还巨大,所以难以想象它会对台湾感到威胁。”
美国外交政策协会的杰夫·史密斯(Jeff Smith) 对印度与中国关系有深入研究。他说,印度总理莫迪在上任之初原先希望为印中关系翻开新页,对中国采取温和立场,但阿鲁纳恰尔邦的领土和边界争议、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中国在印度周边尼泊尔及斯里兰卡的扩张,以及阻挠印度加入核供应集团国(Nuclear Supply Group)等问题,都让莫迪开始对中国改采较为强硬的态度。
史密斯说,印度是台湾新南向政策的目标市场之一,它目前只是台湾排名第19的贸易伙伴,双方应该还有许多贸易增长的空间,虽然印度持一中政策,不过从印度让达赖喇嘛和美国驻印度大使维马尔相继访问被中国称为“藏南”的达旺地区的作为来看,未执政前即与台湾交好的莫迪,看来已经有更多信心面对中国的压力。
史密斯说:“在许多议题上,我认为莫迪总理都在挑战极限,对中国采取传统式的权力平衡活动,虽然这对印度与台湾在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上的合作能提供多大机会还需要观察,但我会说,它的前景要比以往来的更加光明。”
民进党驻美代表处华盛顿办公室主任彭光理(Michael Fonte)说,蔡英文总统是一个聪明人(a smart cookie),她是经过多年准备才推出新南向政策,虽然许多人担忧中国因素可能影响这个政策的成败,但他认为美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鼓励东南亚国家加强与台湾的经济联系。
在就职演说中就曾宣示将推动新南向政策的蔡英文政府,在8月间通过新南向政策纲领,揭示新南向政策的短、中、长程目标及行动准则。
9月5日,台湾行政院宣布新南向政策计划正式启动,从经贸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与区域链结4个方面着手,希望与东南亚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新的合作模式。
新南向政策的目标市场涵盖18个国家,包括东盟10国以及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不丹和尼泊尔等6个南亚国家,还有新西兰和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