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去世35周年之际,4月14日-15日在纽约举行了一场“纪念胡赵和八九民运35周年国际研讨会”。与会者就为何纪念八九民运35周年同时还要纪念中共两位前总书记、对胡赵改革的评价、检讨“六四”等问题展开了热议。
“他们的言论和行动被老大哥管得死死的。我们能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这次研讨会主办机构之一--纪念胡耀邦赵紫阳基金会会长张艾枚告诉美国之音。张艾枚告诉美国之音,2024年是重要的一年,“胡耀邦逝世35周年,89民运35周年,其实赵紫阳也是35年前被软禁、被废黜。
中国记者高瑜4月15日在X发贴说,胡耀邦逝世周年忌日,“北京以至全国都有公民被上岗,从昨晚站到今晚,24小时限制自由。”在中国大陆的高瑜和前中共组织部退休官员阎淮提交了书面发言参加这个研讨会。高瑜的书面发言谈中共80年代的新闻改革;而阎淮谈的是胡耀邦为政治贱民摘帽。
为何纪念两位中共总书记?
将中共两位前总书记胡耀邦和赵紫阳跟纪念八九民运35周年一起讨论,张艾枚指出,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胡赵与八九民运之间本来就有历史的连接。是胡耀邦的去世引发了八九民运,最后导致赵紫阳反对镇压而被废黜和软禁,就像蔡霞教授在会上说的那样,共产党里面也有追求民主的;吴国光教授也指出这些人的存在对中国民主转型非常重要。张艾枚告诉美国之音,“将来中国转型,如果没有体制内的力量是会非常困难的。
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霞在会议上谈到中共体制内民主力量的演变。她的看法是,虽然党内民主力量势微,但从来没有断过。
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吴国光指出,民意能够触发官变,胡赵变革就是中共统治精英顺从民意。
博登书屋创始人荣伟则说,民运打胡赵牌是因为中共党内还有健康力量,应该与他们形成合力。
张艾枚告诉美国之音,“胡给了那么多人自由,给了一亿政治贱民平反。……赵紫阳的思路就更清晰了,虽然是发生在他被软禁之后。他认为中国一党专制是没有出路的,他(赵紫阳)说,想来想去就两条,市场经济加民主政治。除了这两条,我不知道中国的民主政治还能往哪转?这就是他俩最重要的遗产,是未来中国民主转型可以借鉴的,积极的东西。”
通过视频发言的六四纪念馆创始人王丹认为,在八九民运35周年之际讨论胡耀邦、赵紫阳这两位中共总书记有意义,因为通过讨论胡赵,有助于在学生视角之外看到 “六四”的更完整画面。
“六四”后赵紫阳为何拒绝复出?
前中国体制改革研究所联络部部长张刚在这次研讨会上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比较大的关注。他说他无法回答会议组织者提出的“为什么赵紫阳不认错”这个难题,但愿意分享他的一位老朋友拜访赵紫阳后给他带回的信息。他告诉与会者,因为对江泽民不满,邓小平曾三次托专人找赵紫阳,并以政协主席或总理位置相许,但赵紫阳希望中央重审“六四”定论或重新讨论,否则“我不给小平同志添麻烦”,以此为由拒绝。这是目前关于赵紫阳复出问题的第三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赵紫阳主政四川时的部下蔡文彬先生在2011年出版的《赵紫阳的道路》一书中披露,他在探望赵紫阳时被告知,邓小平在1990和1991年曾以个人名义传话,甚至可以让赵紫阳再次担任总书记,条件是希望他对“六四”表个态,拥护中央决定。最后因为“六四”问题双方未能就复出问题达成共识。
此外,曾经拜访过软禁中的赵紫阳的前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姚监复也披露过邓小平请赵紫阳复出之事。他说“1991年,邓小平派人带话,说你出来当总书记都可以考虑,前提是你要认错。但赵紫阳说,重新认识不必要,我的认识到此为止”。
如何评价胡赵和改革?
美国欧道明大学讲座教授李少民通过回忆父亲李洪林的几篇文章谈到中共思想解放运动。当邓小平发现改革会动摇独裁体制时,马上用“四项原则”来踩刹车。他得出结论说,胡赵改革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恢复中共的合法性”。
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荣休教授文贯中认为,胡赵改革的本质就是加强党的领导,胡耀邦也不例外。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今天为什么出了习近平就好理解了。
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许成钢认为,胡耀邦和赵紫阳被太上皇邓小平扶上去,搞的是通过放松极权控制来保护极权制的改革,即使这种改革也与极权制矛盾,最后又被太上皇拉下来。
不过,吴国光教授认为,胡赵变革的精神是通过承认人的权利和公民权利来寻求中国政治变革,因为此目标与中共根本对立,这是89民运失败和胡赵改革失败的原因。
张艾枚则认为,胡耀邦的人道主义的人性战胜了党性。独立学者、胡赵基金会副会长邓聿文认为,胡耀邦虽然未与中共决裂,但胡耀邦代表了更文明的政治。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王军涛说,“有人说胡耀邦不是真共产党员,其实他不是共产党。”
阎淮将赵紫阳看成“中共智慧的大脑”,而胡耀邦则是“中共善良的心脏”。荣伟认为将胡赵两个名字联系起来纪念只是为了纪念已经断送了的改革时代,但是赵紫阳的转变是在下台之后,而将胡耀邦视为“圣人”应无异议,他有“伟大的人性,中共没有第二人”。
年轻人认为“六四”检讨“干货”少
独立学者、胡赵基金会副会长胡平曾经在“六四”问题上提出的“见好就收,见坏就上”的观点仍然是这次研讨会上的争论点。胡平从批评八九民运说到香港抗争,他批评这30多年来,民运一直没有对“六四”认真检讨总结,他在研讨会上进一步提出,我们不仅要做对的事情,而且要把对的事情做好。
不过,曾经深度参加“六四”的时评人郑旭光认为,检讨学生是个错误方向。相比之下,他说,当听到赵紫阳到广场说“我们来的太晚了”这句话的时候,他觉得应该责备的是赵紫阳,因为他等于把此前豁出去支持他的严家其这些人都卖了。
独立学者、中国民主转型研究所所长王天成的发言说,这些年来暴力论盛行,而且成了主流,这是他的一个担忧。他在演讲中指出,其实暴力比非暴力更难成功。他进一步批评说,八九民运35年了还在纪念,更关心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做了什么?35年后的今天,民运要学习,改变中国也要改变自己。
2023年7月才从美国南部边境翻墙进入美国的张潮是这次研讨会上最年轻的演讲者。这位84年出生的年轻人目前在美国从事物流生意。他谈到了胡赵和89失败对他们这一代的影响。他告诉美国之音,从“前辈们”“六四”检讨争论看,实质性的“干货”少,而年轻人关注的问题更具体,例如我们要“拆墙”。而他自己要做的“首先就是壮大组织。”
在研讨会上发言的共有四十余人。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