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01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穿过丝绸之路,回到马可·波罗的世界


卡普兰的新书《回到马可·波罗的世界》(网络截屏)
卡普兰的新书《回到马可·波罗的世界》(网络截屏)

——读卡普兰的新书《回到马可·波罗的世界》

到过威尼斯的人都知道,大运河的东头就是望不到边的亚得里亚海。1271年,马可·波罗就是从这里出发,穿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17年后,他又从海上回到家乡。美国著名的政治地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D. Kaplan)发现:马可·波罗来往中国的陆地和海上路线和中国今天倡导的“一带一路”几乎一模一样。

笔者曾经在一年多前介绍过卡普兰的名著《地理的报复》。他的这本新书《回到马可·波罗的世界》(The Return Of Marco Polo's World)收集了他在2015—2018年发表的各类文章,其中最长的一篇“回到马可·波罗的世界及美国的军事应对”是他在2016年应美国国防部的基本评估办公室之邀所写。这位目光独到的战略家通过对马可·波罗走过的丝绸之路的描写,阐述了他对当今世界局势的观察。他在文章中写道:“旅行者走在中世纪的丝绸之路上遇到的是一个复杂、骚乱的、险恶的世界,但却是一个漏洞百出的世界。”“欧洲人在这里看到的不是一个‘小而可控 ’的世界,而是一个‘大而混乱’的世界。这正是当今我们这个时代的准确描述。由于技术的进步,我们的世界事实上已经变小了,但是由于各地无数棘手的危机冲突都纠结在一起,世界变得愈发相互渗透、愈发复杂、愈发势不可挡无法控制。”卡普兰认为,这正是马可·波罗在将近一千年前看到的丝绸之路,而今天的世界局势正变得越来越回到马可·波罗世界的模样。

卡普兰不是凭空杜撰他的观察,而是走上丝绸之路,用亲眼的观察来得出他的结论。2015年,卡普兰来到西安,参观了兵马俑之后,穿越河西走廊,造访了敦煌,然后继续向西,来到古代的阳关遗址,这里只看到莽莽黄沙。卡普兰在阳关遗址还想到了唐朝诗人王维著名的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继续西行来到乌鲁木齐,在现代都市的高楼中仰望雄伟壮丽的天山,又再向西走进入边境地区的喀什,置身于热闹喧嚣的巴扎集市,亲眼目睹了当地维吾尔居民和汉人的文化冲突。卡普兰的丝绸之路的旅程见证了种种后现代政治地理的种种戏剧性发展。从中国的西部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活动中,他敏感地观察到紧张的民族关系和中央政府企图强力控制少数民族的企图。他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创造出了一个更加复杂和不安的社会。能否满足这个社会的巨大需求,成为考验中国领导人的关键。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放缓,潜在的政治不稳定若隐若现。在这个背景下面,如何处理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就成了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一个地理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原农耕文明和周边狄夷游牧文明的冲突一直贯穿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甚至成为中华文明存亡绝续的关键因素。卡普兰断言:未来三十年中国历史的发展绝不会像前三十年那样平顺。在邓小平时代,中国人埋头发展,在国际政治方面并没有制造什么“惊奇”,这使得华盛顿的民主、共和两党在对华政策上保持了难得的一致。相较之下,美国的中东政策就无此幸运。卡普兰铁口直断中国未来的三十年必会命运多舛,那么未来中国的党国体制会不会就此崩溃呢?如果崩溃了会是什么样子呢?卡普兰在他的书中并没有给出结论,他只是提出了假设:也许中国会从一党专制过渡到一个更加集权和有效率的独裁政体;也许一场军事政变会产生一种挂着共产党统治名义的军事独裁;也许中国的体制会进入一个长期腐烂溃败的历史进程。卡普兰用“欧洲的病人”奥斯曼帝国做例子——这个老大帝国的消亡用了一百多年。

卡普兰在他的新书中并没有把目光只限于中国。他同时也考察了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内部的矛盾和经济衰败。这些国家和中国一样,都曾经是辉煌的帝国,而恢复昔日的荣耀就成了这些国家共同的梦想,决定着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作为。比如,中国人对自己高出其他国家的历史优越感已经习以为常,所以从来不能恰当地处理同其他国家的相处之道。在当今的世界,国家之间虽然被高山大河分隔,但是全球贸易和互联网的联结不仅把货物传递到各个国家,同时也把麻烦和冲突输送到不同的角落。全球化没有能够带来一个和平的世界,反而因为现状被打破而造成更多的民族动乱。在马可·波罗旅行的丝绸之路上,不仅有战乱而且还有贸易,而贸易往来也正是元帝国连系怀柔不同民族的手段(卡普兰开玩笑地称蒙古人是全球化的先驱)。马可·波罗的丝绸之路虽然危险,但是非常开放。唐诗中的“胡姬压酒劝客尝”描写了长安街头多民族混杂的情景。在这条烟尘四起的商路上,中华帝国是最强大的霸主。今天中国设计的“一带一路”要穿越许多战乱频仍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都是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等国竞相染指的地方,这三个欧亚大陆国家结成了一种联盟,其中唯有中国的实力最强。如果说三国之中单独一个不能构成对美国的挑战,那么这个联盟却可以形成对美国的有力抗衡。

作为一个美国老兵出身的地缘战略学者,卡普兰同美国军方关系极深。他论述的终点基本都落在美军该如何因应面对的挑战。他认为中国设计出“一带一路”的构想主要是出于地缘政治和军事的需要。面对中国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咄咄逼人的态势,美国首要的军事应对就是要发展出强大的海军力量。发展强大的海军不光要靠船坚炮利,更重要的是美国人要坚信自己要在西起波斯湾东到南中国海的广大海域内保持强大的存在。面对中国的势力随着路上丝绸之路扩展至中亚和欧洲,美军的陆上战略应该是跟随在美军的海上和空中战略之后,而不是颠倒过来。出动陆军往往意味着军事占领,而美军早已放弃了以占领敌方领土为目的的战略,改以军事摧毁和扼阻为目标。美国陆军应该以旅以下的单位活动,而且要尽量避免军事卷入——最终目的就是要避免大规模的战争。

由于《回到马可·波罗的世界》是一本论文集,因此存在着全书重点不很突出的特点。作者形而上的大叙述过多,缺少细节论据的支撑,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并不全面。比如卡普兰在分析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过多地突出它的地缘政治和军事的成分,忽略了这一构想是为了解决中国国内产能过剩的经济因素。这本新书在卡普兰的所有著作中不算出色,但仍不失为一本了解美国出色的地缘战略学者思想的参考书。

中国对外贷款合同检索

本数据集收录了约100个中国国有实体与非洲、亚洲、东欧,拉丁美洲和大洋洲24个发展中国家政府借贷者之间的贷款合约。为了进行基准分析,数据集也提供了另外28个(商业、双边和多边)债权人的约142个贷款合同。这些基准合约来自喀麦隆。喀麦隆是政府公布了与各类国际债权人的所有债务合约的极少数国家之一。这个数据集体现了每一个贷款合约的金融特征(如本金、利息、货币、到期、分期偿还时间表、抵押,担保)和非金融特征(如偿还优先、保密条款、违约、终止和取消权利、适用法律,主权豁免)。

这些合同是通过威廉与玛丽大学的研究室AidData负责的多年数据收集项目获得的。

XS
SM
MD
LG